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06-14 10:02:06
原標題:“立”有德之人 “固”育人之根
來源:中國教育報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山東省濰坊市昌邑市認為,在全面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同時,應強化家校社三方協同育人,突出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形成教育教學有效閉環,打造沉浸式育人場,進而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近兩年來,昌邑市圍子街道成立了“家庭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由昌邑市齊魯名校長、山東省家庭教育專家擔綱,全面開展家校社三方育人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形成特色鮮明的“三三二二”鄉村家校社協同育人新模式。
三支隊伍
——促進家校社育人提檔升級
校長領隊。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家校社協同育人團隊,成員以學校家庭教育總協調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師為主體,職責明確,分工具體,成為支持家庭教育的主力軍。
社區領隊。成立社區(村委)家庭教育志愿者隊伍,主要成員是社區(村委)負責人、愛心企業人士、家委會志愿者,成為支持家校社共育的社會力量。
家長領隊。成立班級家庭教育育人隊伍,成員為班主任、任課教師、家委會成員和家庭教育熱心志愿者,為進一步個性化和細致化開展家庭教育奠定了基礎。
三項舉措
——推動家庭教育創新發展
一個中心,多片聯動。引導各中小學、幼兒園建立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以名師工作室為中心,根據學校區域布局,劃分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聯系片區,通過實地觀摩和現場學習,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同時在各個片區選樹典型,提升了育人專業引領。
強化培訓,全面指導。加強各級各類教師培訓,家庭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定期邀請家庭教育專家對家庭教育骨干教師進行集中培訓,教師積極報名參加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堅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加強溝通,深度鏈接。強化班主任家校溝通能力建設。各個片區每學期集中開展兩次班主任家校共育技能培訓,全域啟動,全員參與。根據各片區情況,開展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家庭教育指導和研修活動,使培訓更接地氣、更具實踐性。
兩處專場
——搭建家長教師成長平臺
“家長夜校”專場。為滿足家長學習需要,各中小學、幼兒園組建了不同形式的“家長夜校”。在家庭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下,夜校積極研發家庭教育特色課程,形成了系統的家庭教育課程體系。家長遇到的多數問題,都能在課程中找到答案。夜校搭建了一個家校交流、家長成長的良好平臺,教師和家長共讀共研,密切了家校關系,也找到了合育的良好路徑。
“新父母學堂”專場。為加強同社區(村委)的互動交流,各學校根據招生區域在所轄社區(村委)設立了“新父母學堂”。學校家庭教育育人團隊定期到社區(村委)開展家庭教育送課下鄉活動,對特殊學生進行家訪和幫扶,協同社區(村委)負責人、愛心人士及家庭教育志愿者隊伍一起舉辦基于問題解決的專場活動,真正實現“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兩項開放
——強化家校社共同管理
“兩委”發力,開放校園。圍子街道地處城鄉接合部,各學校、幼兒園分別成立“學校—年級—班級”三級家長委員會,同時根據鄉村老人帶孩子的基本現實,在各學校、幼兒園建立“祖輩家委會”,引導孩子的祖輩也參與學校教育。通過學校開放日、接待日、家長會、志愿服務等活動,“祖輩家委會”和家長委員會成員積極參與學校管理、提出意見建議。
開放崗位,“雙崗”參與。校外設立家長執勤崗,為學生上下學提供護路服務。校內設立監督崗,實現家長對學校管理活動的即時監督。“雙崗”的設立讓家長真正了解了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成為學校教育堅定的同路人。
自家庭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成立以來,在建立健全家校共育總體規劃、有效開展家校共育工作及各類社會活動的同時,圍子街道將家校社共育列入各學校、幼兒園年度考核,提高了學校創新家校社共育模式的積極性,通過隨機督查和公開評優,加強了家校共育工作的落實。
近年來,圍子街道轄區有一所學校被評為“山東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一所被評為“濰坊市家庭教育示范校”,家庭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的課題“家校社共育路徑的探索與實踐”榮獲山東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其他學校辦學滿意度得到顯著提升,家校關系和諧有溫度。良好的教育生態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大幅提升,使當地成為鄉村教育的樣本鎮。
在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新時期,昌邑市把家庭教育作為提質培優的根本,致力建立完整、高效、協同的育人體系,全面深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凝聚強有力的協同育人合力,營造健康和諧的育人氛圍,形成了家校社共育可借鑒、可推廣的昌邑經驗和昌邑模式,為每一名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付秀英 徐士毅 姜勇 孫曉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