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2-04-20 10:08:04
原標題:石材大鎮變成藍莓生產基地
來源:中國環境報
◆本報記者周雁凌 季英德 通訊員徐瑞澤
登上位于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西湖鎮的袁家山面北俯瞰,遠處日照水庫湖面蕩起的層層水波,與眼前疊疊丘陵互相映襯,不時有白鷺貼在水面翻飛,構成一幅美妙的山湖風光圖。
在生態環境部公布的《首批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優秀(提名)案例名單》中,日照水庫榮獲美麗河湖提名案例第二名。
消息傳來,日照市生態環境局東港分局水管科的丁明明非常振奮:“這太讓人高興了。我自2005年從事環保工作后,一直與日照水庫打交道。為保護好日照市這個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全市大力統籌推進流域內群眾脫貧與生態保護修復、污染治理等工作,水庫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公眾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p>
日照市從徹底清理日照水庫上游河道存在的污染隱患,到大力發展生態產業,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反哺”環庫周邊群眾脫貧致富,探索出一條以水源地保護為核心的美麗河湖建設新路徑,為廣大城市水源地建設美麗河湖提供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
堅持生態優先,日照水庫流域環境持續向好
日照水庫位于日照市東港區西部,是日照市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地,兼具防洪、灌溉、生態流量保障等功能,是全市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重要基石。
談起十多年前的日照水庫,丁明明記憶猶新:“2010年前后的日照水庫,由于上游準保護區內有許多村莊,隨著經濟發展,農業面源污染也日益加劇,入庫河流水質指標逐年上升,加上水庫周邊村莊畜禽粗放養殖帶來的污染,水庫富營養化指標逐年上升,生態環境呈現緩慢惡化趨勢,大壩前出現藻類大量繁殖生長的現象,對水源地水質安全和城市生活飲用水安全造成潛在威脅?!?/p>
位于日照水庫上游的陳疃鎮,是遠近聞名的石材大鎮,每年1.2億元左右的產值,數百萬元的地方財政收入,讓石材產業成了當地經濟的“頂梁柱”。
丁明明對記者說:“那時的石材產業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每年到石材廠打工的人員達1000多人,在‘家門口’打工收入頗豐。但石材加工會直接危及群眾的飲水安全和身體健康,僅陳疃鎮石材加工每年就能產生10萬余立方米的鋸泥鋸渣?!?/p>
“我們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讓廣大石材業主明白保護日照水庫水源的重要性,對想繼續從事該行業的業主,幫助他們進入石材工業園區;對于不想從業的業主,指導他們創業,最終順利完成石材關停工作。”丁明明說。
據了解,日照市對影響水源地用水安全的191家石材加工業戶的231臺大鋸和800余家畜禽養殖戶,依法進行了關閉拆除;建設人工濕地3800畝,加強村鎮生活污水尾水處理;對3.9萬畝土地通過流轉等措施減少農藥化肥施用。
日照市還以林水會戰為切入點,建設環庫3.6萬畝涵養林帶和50公里環庫綠道,構筑環庫生態安全屏障;實施水庫增容、水庫聯通及沭水東調等工程,有效保障飲水安全和下游傅疃河的生態流量。
相關數據顯示,日照水庫水質常年穩定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2020年氨氮和化學需氧量濃度較2015年分別下降34.8%和14.7%;水體透明度多年連續達到1.5米左右,透過水面可清晰看見魚群自由遨游的景象。
發展生態產業,全力打通“兩山”轉化通道
1月24日下午3點,隨著載有滿倉鮮魚的捕撈船緩緩靠岸,日照水庫2022冬季捕魚拉開了序幕。正宗、生態的“日照水庫桃花魚”在春節前夕“游”上了市民的餐桌。
采用“人放天養”的方式,發展以水生態生物修復系統為目標的生態漁業,打造“日照水庫桃花魚”品牌,提升農產品品質和附加值,正是日照水庫打生態牌,走綠色路,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的真實寫照。
為解決日照水庫周邊高標準、嚴要求生態保護與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問題,日照市委托高水平團隊編制《日照水庫流域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EOD)項目實施方案》,在日照水庫及其周邊采取以原生態漁業、原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等特色產業運營為支撐,以日照水庫周邊綜合開發為載體,發展不用農藥、化肥等“六不用”模式的生態種植業,以及“旅游+文創”開發模式下的特色旅游產業鏈,以“綠”生“金”,既解決了水庫周邊新農村發展問題,又保護了日照水庫水源安全。
為發展生態產業,日照市以區域綜合開發為載體,與庫區產業結構調整、群眾脫貧致富相結合,構建北方有機綠茶基地、高端林果基地等高端生態產業鏈,推動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轉化。
在日照水庫上游,記者看到,大片淺山丘陵都栽種上了藍莓樹。陪同采訪的東港分局工作人員介紹,因為這里的土壤呈弱酸性,非常適宜種植藍莓,曾經的“石材大鎮”陳疃鎮已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藍莓生產基地、“中國藍莓之鄉”。當地藍莓種植面積已達2.5萬畝,年鮮果產量達8000噸,綜合產值近4億元。
依托日照水庫良好的生態優勢,日照市還大力發展特色旅游產業,在水庫周邊建設了集花海觀光、特色采摘、觀光造景、婚慶旅游、休閑度假于一體的新型生態景觀農業景區——花仙子風景區,集種植、采摘、科研、深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藍莓采摘園——藍莓灣和擁有100多個竹子品種的竹洞天風景區,打通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
釋放“生態紅利”,提升村民獲得感幸福感
春來桃紅柳綠,碧草如茵;夏季紅荷連天,百花盛開;秋來葦荻搖曳,鷹飛鷺舞;冬季蘆花飄揚,情趣萬千。環水庫景觀帶采用特色樹種形成的18處景觀節點,與萬畝庫面相得益彰,成為日照水庫周邊群眾閑暇之余的“打卡地”。
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隨著日照水庫流域生態系統質量全面提高,水庫周邊村民的綠色獲得感和生活幸福感也不斷提升。
為增加村民收入,日照市堅持落實項目土地流轉和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積極開展“綠色扶貧”行動,村民以棚入股、以地入園、以果入社、以技入家,通過土地流轉費用、景區務工收入和項目運營等收入,實現人均年增收5萬元以上。
據了解,通過環日照水庫水源保護與生態工程建設,僅2017年日照市水務集團完成土地流轉3.4萬畝,支付土地流轉費4000余萬元,完成綠化近兩萬畝,每天用工300人(次),全年用工超過10萬人(次),為周邊村鎮農民創收600萬元。
“家里1畝半地都流轉出去了,不僅流轉出的土地賺錢,自己還能到藍莓園里上班掙錢。藍莓產業好,我們老百姓的日子也跟著越來越紅火?!标愵舵偸腋G村一村民高興地說。
藍莓產業的快速發展,讓陳疃鎮的村集體收入不斷增加。據了解,在2006年,陳疃鎮38個村沒有一個村集體收入超過3萬元,而如今,全鎮村集體平均收入接近30萬元。
在日照水庫庫區移民村莓香小鎮,一排排整齊的二、三層洋樓和多層電梯樓房映入眼簾,社區配套建設黨群服務中心、物業服務中心、養老服務中心、文體娛樂中心等硬件設施一應俱全。
“以前在庫區,冬天抗寒,夏天防汛?,F在新房子鋪設了地暖,通了燃氣,干凈整潔又不擔心冬冷夏汛,交通又方便,咱們這里跟市里沒啥區別,這日子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啊。”東港區陳疃鎮社區村民說。
數讀
水庫水質穩定:
日照水庫常年穩定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
2020年,水庫氨氮和化學需氧量濃度較2015年分別下降34.8%和14.7%;
水體透明度多年連續達到1.5米左右。
保障水源地用水安全:
對影響水源地用水安全的191家石材加工業戶的231臺大鋸和800余家畜禽養殖戶,依法進行了關閉拆除;
建設人工濕地3800畝,加強村鎮生活污水尾水處理;
對3.9萬畝土地通過流轉等措施減少農藥化肥施用;
建設環庫3.6萬畝涵養林帶和50公里環庫綠道,構筑環庫生態安全屏障。
好生態帶來好收益:
日照水庫周邊村莊實現人均年增收5萬元以上;
藍莓產業讓陳疃鎮的38個村集體平均收入接近30萬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