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
2022-04-18 13:26:04
“加速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在4月9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濟南市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黨代會報告確定了濟南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其中,爭創“國字號”城市名片的表述多達17處。
曾經含蓄的濟南,正全力以赴邁向“國家隊”。
爭創更多國字頭稱號
濟南發力邁向“國中”
“濟南這些年發展得太快了,高樓林立,產業興起,越來越有大城市的味道了。”驚喜于濟南的快速發展,在這里生活了十幾年的劉雨最近成為“新濟南人”。“前段時間濟南定了未來五年的規劃,加速邁向國家中心城市,感覺未來的濟南更值得期待。”
陪伴這座城市一起成長的許多人,和劉雨一樣感同身受。
一改過去的“鈍感之城”“溫吞之城”,濟南正在進行“加速跑”。2020年,濟南躋身“萬億俱樂部”。2021年,萬億之上,再創新高。濟南市以GDP總量11432.32億元位列全國第18名,比2020年的19位邁進了一個位次。黃河之北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正在崛起,3月已經迎來第三批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全國文明城市”實現四連冠、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桿城市……
“身處這個城市中,濟南的變化可能是逐漸的,但從外部來看,濟南變化還是很大的,越來越有現代化城市的樣子。”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表示,眾多“國字號”的城市名片,讓濟南城市標簽更豐富多樣。
濟南的成績單讓人矚目。在未來的發展規劃中,跑贏自己的同時,這座城市也在有意識地向“國家隊”挺進。
黨代會報告中,濟南明確提出了17個建設、創建、打造、爭創“國字號”城市名片,如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國家級現代服務經濟中心、國內領先的現代化都市圈、全國營商環境標桿城市等。
“爭創國字頭稱號,這對于濟南打造現代化強省會,創建國家中心城市是有幫助的。更進一步明確目標,把工作目標導向結合起來,最終為了提升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競爭力,提升居民幸福感。”董彥嶺認為。
全國城市綜合實力榜
連續三年位次前移
沖刺“國家隊”,濟南也有自己的底氣和實力。
以創建國家中心城市來說,濟南就坐擁“天時地利”。作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黃河流域唯一沿海省份的省會,濟南地處黃河生態走廊與京滬經濟動脈、黃河文化紐帶與中華文化樞軸的交會點位置,是全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核”之一,擁有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三大國家戰略疊加的重大機遇下,濟南在重大國家戰略中也承擔著特殊的使命。2021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多個‘國字號’名片落戶濟南,是濟南獲得的成績,也是濟南實力的體現。”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吳學軍認為。除了這些資源外,濟南這些年來,也正在努力實現從“大”到“強”的高質量發展。
2021年全國城市綜合實力20強榜單中,濟南位居第18位,連續3年實現位次前移,在“2021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中,濟南憑借綜合分值位列第15位。在這些亮眼的數字之外,工業經濟、產業發展、創新驅動、新舊動能轉換等領域,濟南一步步實現新突破,成為“質”“量”協同發展的重要引擎。
“正是因為有了底氣和實力,濟南也有了新的方向。從黨代會報告中可以看出來,濟南發展的腳步更迫切了,足足提了17個‘國字號’小目標。”董彥嶺認為,之所以如此,除了爭取榮譽外,也在為濟南明確標準。董彥嶺用“以賽代練”來形容“國字號”名片——某項工作有什么指標,還有哪些差距,下一步怎么打造,從哪些方面來優化,通過這個稱號,來進一步對標。
此外,創建的本身也是相互促進的,“把各自領域搞好了,會產生外溢效應,這是對于整個城市的良性互動。”比如打造“全國營商環境標桿城市”,營商環境好了,優質的企業、人才都會吸引過來,這對于城市的發展將是一個整體的推動。“而這也將再次助推濟南的長遠發展。”董彥嶺說。
只有自己做大做強
才能更好發揮輻射作用
省會興,則全省興。“強省會”戰略是爭取區域經濟主動權的重要抓手,更是城市乃至整個區域的高質量發展所需。今年的黨代會報告中,濟南提出了“六個現代化強省會”建設目標,成為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新局面的“路線圖”。今年2月,在《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濟南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同時,濟南再次將“強省會”以及強省會的最新路徑詳細地寫入黨代會報告中。
濟南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提出,打造國內領先的現代化都市圈。去年,省會經濟圈、膠東經濟圈、魯南經濟圈“十四五”一體化發展規劃發布。濟南黨代會報告提出“更好發揮引領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龍頭作用”;“在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布局中,打造鏈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核心節點、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可見濟南已將目光從省內放眼黃河流域、放眼全國。
“作為一個中心城市,需要發揮省會經濟圈中心城區的作用,也需要將功能充分發揮,把中心城市的規模效應發揮出來,這就需要‘國字號’的要素集聚。”吳學軍認為。省會城市越強,輻射和帶動作用就越強,才能更好地發揮城市群和都市圈的龍頭作用,而“國字號”名片,無疑是各項工作取得突破的有力證明。
在董彥嶺看來,濟南逐漸從“小家碧玉”到“大家閨秀”,一個省會城市的發展不能立足于小巧玲瓏,自己首先要做大做強。“要有發展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本領,才能在城市競爭中勝出,才能更好地發揮輻射帶動能力。”
獲得“國字號”越多
城市發展信心越足
近年來,濟南頻頻向北京、上海、鄭州、西安、武漢等多個城市學習考察、交流合作。不難發現,鄭州、西安作為黃河流域的國家中心城市,為濟南貫徹落實國家戰略、創建國家中心城市提供了重要參考。
董彥嶺說,“大家都在跑,想勝出的話,就要看誰跑得更快,所以這種對標是必要的,未來城市發展需要這么做。”董彥嶺說,在黃河流域的產業發展上,濟南算比較突出的,如果跳出黃河流域,從全國范圍來看,壓力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濟南要在和其他城市的對比中看到不足,查漏補缺。
“眼界和發展成績是息息相關的。眼界高了,發展的腳步就會更快;發展得更好,眼界就會更高,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董彥嶺認為,正是各種“國字號”名片的獲得,使得大家的工作標準提升了。“國字頭稱號是有限的,城市之間都在競爭,獲得越多,發展信心越足。一個有著迫切發展愿望、發展目標和發展信心的濟南,更值得讓人期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