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5日訊 山東省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上,省委聚焦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提出實施“十大創新”行動計劃,將加強“科技研發創新”擺在首位,凸顯了科技創新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近日,山東省政府網發布《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大創新”“十強產業”“十大擴需求”2022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其中,《科技研發創新2022年行動計劃》提出持續提高科技研發投入、強化科技平臺載體賦能、培優做強科技創新主力軍、優化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環境四項主要任務。
科技研發創新緣何位列“十大創新”2022年行動計劃首位?
科技創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發展全局的牛鼻子。近年來,山東強力保障、不斷加碼省級科技創新發展資金投入,探索推動從創新投入、成果產出到產業增效的良性互動,獲得國家科技獎勵數量持續位居全國前列。
據山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唐波介紹,2021年,山東省級科技創新發展資金增長10%,為全省科技創新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世界首套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成功下線;全球首款“國密算法高抗沖突物聯網安全芯片”面世;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料電池智能雪蠟車亮相冬奧會;2個1類新藥、2個中藥新藥獲批上市;世界首座四代技術高溫氣冷堆核電機組并網發電;柴油機本體熱效率首次達到51.09%,再創世界紀錄。
2021年,山東省創新平臺建設也在不斷提速。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數量位居全國前列。2項大科學裝置納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實現歷史性突破。“1313”實驗室體系不斷健全,6家省實驗室獲省政府批復。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發展到31家,備案新型研發機構356家,初步構建了獨具山東特色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
大手筆!2022年省級科技創新發展資金增長10%
正因如此,山東將加強科技研發創新放在“十大創新”2022年行動計劃的首位。山東省《科技研發創新2022年行動計劃》提出:2022年省級科技創新發展資金增長10%,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0%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3萬家;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3000億元,創新綜合實力大幅躍升,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全面起勢。
山東省科技廳副廳長潘軍表示,山東將充分發揮科技資金集聚引領和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勢,圍繞“補短板、增供給、強主體、固優勢、促轉化”目標,進一步優化支出重點和結構,著力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提升高水平科技供給能力,為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提供有力支撐,尤其是要加快攻克一批關鍵技術。
2022年,山東將啟動省基礎研究十年行動,力爭省級財政基礎研究投入增長10%以上。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碳中和、海洋科學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重大基礎研究項目,解決“卡脖子”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原理問題;聚焦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氫能等領域,組織實施100項左右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以解決產業鏈空白、薄弱、短板環節為重點,組織實施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支持42條關鍵產業鏈“鏈主”企業與上下游企業協同攻關;聚焦公共安全、智慧農業等領域,再啟動一批“技術攻關+產業化應用”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扎實推進7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高質量建設,爭創3-4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一業一策”推動12個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完善省級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版次高端軟件等推廣目錄,落實新產品保險補償等相關政策,推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及關鍵核心零部件、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高端軟件研發及推廣應用。年內新增推廣應用首臺(套)產品200項以上。
人才是創新的根本。為吸引“源頭活水”紛至沓來,山東在強化科技平臺載體賦能方面同樣“大手筆”不斷——力爭更多國家級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落地,山東將全力爭創海洋國家實驗室。對新升級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沒有配套資金要求的,省級科技創新發展資金給予每個平臺1000萬元經費支持。力爭獲批2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實現“零”突破;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后備力量,山東將高標準建設6家省實驗室,新啟動4家省實驗室建設,在前沿交叉學科新建省重點實驗室20家。布局新建3-5家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30家省技術創新中心、2-3家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做大做強高能級平臺,山東將推動吸氣式發動機熱物理試驗裝置等2項設施盡快落地,謀劃一批省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促進各類園區發展,山東將支持有條件的省級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依托省級以上高新區等創新載體,新建一批開放式大學科技園,依據建設發展績效給予每家省級開放式大學科技園最高1000萬元獎補等。
圖/2021年12月,山東煙臺,國家輕量化材料成形技術及裝備創新中心汽車輕量化中心啟用。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去年,山東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萬家,新增數量歷年最多;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入庫企業達2.89萬家,同比增長超過50%;培育200家科技領軍企業,8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總數達到17家。科技型企業的貢獻愈發顯著,150項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中,企業牽頭承擔的有73項;299項省級科技獎勵中,企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有121項。從全省看,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46.76%。
培優做強科技創新主力軍,2022年山東將加強科技型企業孵化載體績效管理,遴選50家左右品牌孵化載體。完善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政策體系,打造科技型企業培育升級版,力爭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3萬家,培育科技領軍企業200家。實施領航型企業培育計劃,積極培育“專精特新”、單項冠軍、瞪羚、獨角獸等優質企業;實施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200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業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建設省級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推動科技創新資源共享。支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研發活動、建立研發機構,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研發機構認定為“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
與此同時,山東將積極承接國家科技成果評價、科技獎勵、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改革試點,樹立正確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評價導向,加速科技成果產出和應用轉化。其中包括:大力實施“揭榜掛帥”升級版,試行“賽馬制”;出臺進一步完善省級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措施,實施以信任和績效為核心的科研經費管理改革,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經費使用自主權;支持省屬高校及科研院所建設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啟動高端創新資源服務山東計劃,建立全省科技合作重點需求清單,支持各市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重點院校精準開展高層次合作項目,符合條件的納入省重點研發計劃予以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