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7日訊 3月25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下發的《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提出,培育壯大零售新業態,拓展無接觸式消費體驗。早在2017年,多家無人超市就入住濟南,如今4年過去,無人超市發展如何?4月7日上午,閃電新聞記者來到歷城區華龍路上的一家無人超市,但實地探訪后發現,地圖中所收錄的無人超市店鋪早已改換門面,變成了一家名為“農盛超市”的普通便利店,店內有三名店員在進行理貨、收銀等工作。
據農盛超市店主介紹,大概兩年多以前,之前的無人超市就關門了。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天橋區的的京東無人超市、以及歷城區花園路上的悅便利等多家超市。通過實地探訪,記者發現,如今在濟南,真正無接觸式的便利店、零售終端并不多,不少無人超市已經停業或者已經變成了普通超市。在悅便利中,雖然顧客可以選擇自助收銀。但店員介紹,店里依然有三名員工負責店鋪的日常運營。
王華杰是山東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副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零售行業。他向閃電新聞記者介紹了無人超市的概念:“無人超市實際上就是在新零售的這個業態下出現的一個不能算是新的一種方式,只不過是它取代了人力,在傳統的超市里通過設備的升級改造,能夠降低人工成本?!?/p>
王華杰認為,如今無人便利店在節約人力成本的同時,要配備自主收銀機等設備,再加上人臉識別、無感支付技術費用,因此需要投入更大的硬件成本。
王華杰向閃電新聞記者算起了一筆經濟賬:“我們以1個20平方的街邊小店運營無人超市,正常的年租金有可能會到20萬 ,另外還需要一筆裝修的費用、設備支出等一系列的成本支出,我們核算下來,人工往往只占到我們無人超市運營的很小的一部分?!?/p>
對于無人超市運營者來說,運營成本不減反增。同時,不少消費者表示,比起無人銷售,傳統零售門檻低、更為方便。在歷城區華龍路上的農盛超市,記者發現前來購物的多是附近的居民,不少老年人依然使用現金支付。店主坦言,之前閉店的重要原因是附近的居民不習慣無人超市的結賬方式。
王華杰認為,如果無人超市僅僅是通過一些新的噱頭和一些新的技術,看起來比較吸引人,可能短時間內能夠吸引到一些追趕潮流的年輕人。但是從長期來看,畢竟消費的主力還是我們廣大的群眾,這也是無人超市這兩年迅速衰落的一個主要原因。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年輕人、上班族對無人超市的接受度更高,但王華杰也提到,無人超市的發展依然需要技術的進一步革新,借助大數據,以一種更加“智慧”的方式拓寬盈利模式。
王華杰說:“對于超市的運營,我們追求一個坪效比。我們更多的是從如何完成線下到線上的一個引流和回流。讓客人從進店的一剎那,通過大數據就已經鎖定他是具體某一個超市的客人。將來他在線上產生的任何一筆交易都會歸屬到現有的超市或者門店,通過這種方式提升銷售業績?!?/p>
無人超市這一業態從誕生之初就自帶光環,黑科技、新體驗。人貨分離的無接觸式零售在疫情期間發揮了尤為重要的作用。如今風口過去,不少無人超市淡出公眾視線,瓶頸猶在。未來,無人超市仍然有更多需要解決的矛盾點。相信更加“智慧”的技術將讓無人超市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閃電新聞記者 孔然 張聰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