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20日訊 民營企業座談會2月17日在北京舉行。此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將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能變,也不會變。”
山東省民營企業代表、山東登海種業名譽董事長李登海,參加了座談會并現場聆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他表示,要在發展民族種業的創新進程中進一步“走在前、挑大梁”。
李登海被譽為“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登海種業先后育成通過國家和省級審定的玉米品種390多個,把夏玉米畝產從不到700公斤提高到1400公斤,春玉米突破1600公斤。累計推廣種植面積超15億畝,增加社會經濟效益1500多億元。連續七次創造我國夏玉米高產紀錄,兩次創造世界夏玉米高產紀錄。
政策千萬條,落實第一條
2024年11月21日上午,山東省委、省政府在濟南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省委書記林武表示,山東省正處在加快轉型、由大到強的關鍵階段,高質量發展勢頭良好。山東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是山東發展不可替代的硬核力量,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民營企業大有可為。
2015年至今,山東的民營經濟對GDP的貢獻都在50%以上。
在山東,不僅有無數的民營企業“小老板”,還有如魏橋創業、歌爾股份、南山集團等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民營大企業。
在山東,還有很多民營企業像山東登海種業一樣,正積極進行技術革新,布局新賽道、新產業,一批新的增長點正加快孕育。
在青島,7秒量體7天成衣,酷特智能引領服裝定制革命。
在濰坊,豪邁科技憑借深海鉆井裝備技術,將高密制造推向世界市場;康吉諾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在設備檢測、診斷領域已擁有知識產權及專利50余項,服務造紙、石化、電力等10多個行業。
在濱州,靠著一股創新的勁兒,魏橋創業由制造變身“智”造,連續13年入選世界500強;走進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一粒小麥在這里實現“七十二變”,憑借國內最長、最完整的小麥全產業鏈,中裕生產出了10大類600多種產品,每噸產值9140元,比傳統加工提高2.5倍。中裕的產品走進全國2.2萬家大型超市和30萬家中小型超市,覆蓋全國地級以上城市。
一路風雨一路歌
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我國中小企業中90%以上是民營企業,其中科技和創新型中小企業超過60萬戶。從規模數量來看,全國登記在冊民營企業數量超過5500萬戶,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在92%以上。從創新能力來看,民營經濟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再次召開高規格座談會,傳遞出一以貫之的明確信號。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是當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
以改革“硬舉措”優化發展“軟環境”
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沖擊;有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困境;有一些企業存在盲目多元發展、自身經營管理不善等問題;也有相關政策措施落實有待加力的問題……
近年來,山東出臺多項舉措,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聚力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出臺“營商環境創新提升59條”,推進21項“一件事”落地實施;上線“魯惠通”政策兌現平臺,營商環境整體水平居全國第一方陣……
作為我國經濟大省,新的一年,山東錨定“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乘著新時代新征程的春風,山東民營經濟必將邁向更加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