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17-03-09 09:13:03
“黃河山東段灘區目前有扶貧工作重點村82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3萬人,已成為山東省貧困最集中區域之一,遷出來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3月8日,住魯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趙家軍表示,他已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提交提案,鑒于黃河灘區脫貧遷建是一項系統工程,希望國家給予支持。
“去年兩會,李克強總理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黃河灘區治理主要是扶貧脫貧,盡管國家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沒有黃河灘區,但灘區貧困人口的貧困程度是比較深的,要作為一件大事來辦,下決心解決這個問題。”趙家軍告訴記者,在國務院批復的《黃河流域綜合規劃》和《中原經濟區規劃》中,均將加大易地扶貧搬遷,搞好黃河下游灘區安全建設作為重要內容。
據介紹,黃河山東段由東明縣入境,在墾利縣入海,河道長628公里,灘區面積1702平方公里,涉及9個市、26個縣(市、區)、91個鄉鎮,灘內現有782個村,居住約60萬人。為保障黃河安全運行,山東限制在灘區發展工業、旅游等產業。灘區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滯后,貧困發生率高,群眾生產生活狀況比較脆弱,非貧困戶致貧和脫貧戶返貧的彈性都比較大。
山東自2015年以來啟動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試點,對東平、鄄城等4個縣的1.3萬灘區居民外遷安置。我省60萬灘區群眾中,已有18萬人居住條件達到防洪標準要求,尚有42萬人沒有徹底擺脫洪水威脅。我省正在編制總體規劃,擬采取三種方式解決防洪安全和脫貧安居問題:易地外遷約5萬人,就地就近筑村臺方式涉及約25萬人,筑堤保護方式解決約12萬居民防洪安全問題。
趙家軍在提案中建議,國家應繼續給予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試點政策,對外遷至黃河大堤外安置給予戶均7萬元(國家發改委4萬元、財政部3萬元)補助資金,以利于趟出路子。
“就近筑村臺方式,既能夠節約土地,又有利于行洪,還能同步進行整體規劃,統籌解決灘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基層組織建設等問題,實現扶貧脫貧、穩定致富和生態發展的有機統一。”趙家軍建議,希望國家對山東黃河灘區農村飲水、交通、教育、水利、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在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建設基金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