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5-02-18 09:06:02
原標題:當作業(yè)遇到AI,如何讓人工智能成為學習“助手”而不是“槍手”?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當作業(yè)遇到AI,如何讓人工智能成為學習“助手”而不是“槍手”?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一段時間,有關AI也就是人工智能的話題延伸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每個領域都在嘗試以“AI+”或“+AI”的方式與人工智能相結合,借助人工智能的強大能力來高效實現(xiàn)自身目標。全國多地的中小學正式開學,進入新的學期。與以往不同的是,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寒假里,已經(jīng)有不少學生嘗試了借助AI輔助來完成作業(yè)。那么,孩子們對于運用人工智能輔助寫作業(yè)有著怎樣的真實體驗呢?
學生眼中的AI,是“好評”還是“差評”?
記者:這個寒假作業(yè)有使用AI來幫忙嗎?
初中生:會把我的需求提出來,讓AI去幫我尋找答案,這樣子我會比較方便一點,因為我覺得AI的整合能力是比較強的。
小學六年級學生:像背誦的時候,我會用AI來幫我大概解釋一下文言文的意思,讓我更好地來理解一下要背的古詩,方便我來背這個古詩。
初中生:我就是直接輸入的是《儒林外史》讀后感,1500字。然后去搜索出來一篇,這篇作為考場作文是非常合格的,但我覺得還是比不上我。
記者:哪里比不上你?
初中生:我覺得是文學風格上面,我感覺少了個人的那一些風骨。
初中生:我覺得它寫作文比較亂,然后沒有感情。它不能真切地體會到那個場景給人帶來的感受。
小學四年級學生:像一些思維題,我左思右想,但仍然想不出,然后我就想起了智能軟件,它給出這樣的答案。
記者:你覺得AI給你的感覺怎么樣?幫助大不大?
小學四年級學生:幫助很大。
如何幫助學生在學習中不過度依賴人工智能?
可以看出,孩子們對于運用人工智能輔助自己寫作業(yè)的感受各不相同,因此他們的評價也不太一樣。那么問題來了,對于“人工智能輔助學習”這樣一個新興事物,我們該怎樣幫助孩子們正確認識它、使用它,讓人工智能成為學生學習的好幫手,而不是孩子思維懈怠的加速器呢?接下來我們就借助這樣兩個問題,去到各地找尋答案:
學校和家庭如何幫助學生在學習中不過度依賴人工智能?
如何正確運用人工智能輔助學生學習?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學校和家庭如何幫助學生在學習中不過度依賴人工智能?我們來聽聽部分學校老師和學生家長的分享。
中學教師:檢查學生作業(yè)要注重解題過程
新學期開學前一天,浙江寧波寧海縣深甽鎮(zhèn)初級中學教師姜春杰在班級群里發(fā)了一條消息,他告訴學生們,如果寒假作業(yè)還沒有完成,就不用再補寫。
寧波市寧海縣深甽鎮(zhèn)初級中學教師 姜春杰:其實我最擔心的就是,他們在最后幾天完成作業(yè)的時候會來不及,比較焦慮,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用各種方法去獲取答案,尤其是現(xiàn)在的搜題軟件和AI軟件。
姜春杰老師教的是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組合的科學學科,他給孩子們布置的寒假作業(yè)有結合實驗結果的分析,也有對現(xiàn)象的觀察思考,他說檢查學生作業(yè),看的是解題的過程。
寧波市寧海縣深甽鎮(zhèn)初級中學教師 姜春杰:搜索引擎它可以搜到知識,但是你讓它具體去解決一個問題,如果網(wǎng)上沒有現(xiàn)成的,搜索引擎它就搜不到了。但AI它可以用它現(xiàn)有的知識去幫你設計方案,去幫你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希望通過作業(yè)讓學生去掌握AI這樣的本領,整合知識應用的能力,那AI的出現(xiàn)讓學生這個過程的鍛煉可能會缺失。
新學期開學,湖南長沙雅禮外國語學校語文教師俞毅對班級學生的寒假作業(yè)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AI含量偏高。
長沙市雅禮外國語學校語文教師 俞毅:寒假我們班同學寫了10篇作文,很多孩子寫家鄉(xiāng)的變化,寫科技改變生活,然后下面一串一串的排比句,那就是典型的AI生成語言,這個是能夠發(fā)現(xiàn)的。
不少老師表示,AI時代,如何判定學生作業(yè)的質量也成為新課題。
北京一零一中學語文組教研組長 劉丹妮:比如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的或考試中完成的作品的質量,和他回家之后借助AI完成,這個作品質量之間如果有較大差異,我們想可能AI的成分就偏多了。
學生家長:怕孩子形成依賴失去思考能力
老師最擔心的莫過于孩子過度依賴AI失去獨立思考能力,那么家長們又是如何看待AI這一新興工具?
濟南學生家長 張紫燕:反正我覺得就是有點擔憂,孩子會不會用的時間長了會形成依賴,再就是對眼睛也不好。
上海市民 徐女士:怕小孩過度依賴嘛,缺乏那個獨立思考的能力。
德清新市居民 李曉賢:如果說我不用思考,我就能夠得到一些問題的答案的話,可能他的學習的這種內驅力,學習的這種興趣會慢慢減弱。
當然,也有不少家長愿意讓孩子嘗試AI,提高效率。
上海市民 邵女士:我挺支持的,他以前比如說有一些碰到一些不會的題目啊,他要么就問同學,要么就問我。現(xiàn)在有了AI以后,他可以輸入進去之后,很順暢的、很快速的一些解題的思路、過程,全部都展現(xiàn)出來。
長沙學生家長 張鄒枧:現(xiàn)在學生缺的不是別的,就是缺時間,對不對,效率越高,他的時間就花得越少,那么他所獲就會更多。
增強過程性評價 別讓孩子“腦袋空空”
在實踐中,也有老師發(fā)現(xiàn),對于人工智能內容中的錯誤信息,學生們缺乏足夠的知識儲備來進行辨別。那么如何既能提升學生們的能力,又可以防止被AI帶偏,就需要學校的干預和引導。而如何避免孩子依賴AI來抄作業(yè),讓思維不被代勞,也需要家校共育。第二個問題:如何正確運用人工智能來輔助學生學習?專家指出,用AI輔助學生學習需要家庭和學校合作,在使用前就制定好共同遵守的規(guī)則。而在孩子使用AI過程中,不少相關從業(yè)人員認識到,不能搞“自由落體”,必須始終關注整個過程。
北京師范大學天津生態(tài)城附屬學校副校長 李東:我們現(xiàn)在有個專有名詞叫AI幻覺,AI會出現(xiàn)一些錯誤,這些知識性的錯誤,因為它邏輯性是比較強的,對于學生來說,他可能沒辦法來辨別這個知識是有問題的,那么可能就需要我們老師介入,我們來進行溯源。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 唐亮:比較避諱的就是把這個任務布置給孩子,孩子把它交上來,中間是個黑盒黑箱,孩子們怎么用怎么弄什么都不知道,老師也沒有充分給予指導,孩子也沒有得到過程中的關注,也沒有問題的反饋和迭代更新,對孩子下一步使用人工智能到底有什么要求和規(guī)避的地方,也都是一個“盲盒”。
山東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心理健康工作室首席心理專家 王俊升:我們可以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yè),在檢查作業(yè)的過程當中,如果是家長和孩子對于某個問題都拿不準,那這個時候就可以使用這個AI作業(yè)助手,使用完這個AI作業(yè)助手以后呢,還得和孩子聊一聊,你的思考是什么,讓孩子打開他的腦洞。
如何用AI開腦洞,而不是代替孩子思考,如何用AI長本領而不是喪失本領,教育專業(yè)人士也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北京一零一中學黨委書記、校長 熊永昌:未來評價模式的改變,加強過程性的評價,表現(xiàn)性的評估,我們的評價是基于學生你在學習過程當中的現(xiàn)場的一些表現(xiàn),其實人工智能沒法去替你去現(xiàn)場表現(xiàn)。我們做一些規(guī)定,哪些是你要去動手做的,哪些是不能讓你去用人工智能完成的,去把作業(yè)分層分類,最后出一些標準性的東西,學生用AI去做作業(yè)的事,他就會慎重,我們也加強一些規(guī)范性的要求。
山東大學法學院教授、山東省家庭教育研究會會長 王麗萍:人類的優(yōu)勢不在于計算能力,而在于理論驅動下的思維方式。也許未來,50%的工作會被AI所代替,那么這也提醒家長們要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那些AI所不能夠替代的能力,比如同理心、審美力和創(chuàng)造力,要注重的是孩子的內在的驅動力的培養(yǎng)。
(總臺央視記者 梁錚錚 馬力 高磊 吳汶倩 朱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