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5-02-01 10:48:02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拖輪船長:見證海上"迎來送往" 為港口"保駕護航"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拖輪船長:見證海上"迎來送往" 為港口"保駕護航"
來源:新華社
農歷新年前后,山東青島迎來寒潮天氣。在山東港口青島港輪駁有限公司前灣南港拖輪基地,狂風呼嘯的海面泛起滾滾白浪,一艘艘拖輪正在準備作業。
日前,頂著刺骨寒風,記者邁到“青港拖29”輪上。此時,船長冷龍龍正帶領船員們啟動拖輪,準備去U2泊位將“惠舟66”輪拖出來。
拖輪工作,是港口碼頭業務的第一環和最后一環,負責協助輪船停靠及離開泊位。這個工種,被稱為海上“迎來送往”的“接待員”。
冷龍龍正在駕駛拖輪。新華社記者王凱 攝
確認設備良好、打開助航儀器、啟動輪機……短短十幾秒,冷龍龍就做好了準備工作,拖輪緩緩從碼頭駛向目標輪船。
狂風裹挾著海水,海浪被吹散成團團白霧。
“現在有7級風,陣風已達9級左右。”冷龍龍看了一眼風力顯示屏后說。
很快,冷龍龍駕駛的拖輪就到達目標輪船附近。在他的指揮下,拖輪一邊慢慢收緊纜繩,一邊調整角度向后倒船,準備把輪船從泊位上拖出來。
“現在刮西北風,我們得讓纜繩垂直于輪船,才能平穩地把它拖出來。”冷龍龍給記者解釋工作原理。
狂風中,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實際操作難度很大。冷龍龍一邊根據風向和風力操控著拖輪保持穩定,一邊根據目標輪船的方位調整拖輪纜繩。
過了20分鐘左右,10時55分,“惠舟66”輪終于從泊位駛出。
任務間隙,冷龍龍抓緊時間在船艙進行安全學習。新華社記者王凱 攝
11時30分許,冷龍龍的工作平板電腦突然響了起來。“又一單活兒來了!準備接單!”冷龍龍說。
每天重復這些工作,會不會覺得枯燥?冷龍龍的答案是“絕對不”。
“每個活都有新挑戰,當了船長后更有職業成就感。”冷龍龍說,他2009年畢業后,用了12年的時間從水手成長為船長,還獲得過公司勞模、青島港工人先鋒等榮譽。尤其是成為船長后,他曾到多片海域參與項目建設,這讓他十分自豪。
海風越來越大,按規定拖輪作業暫時停止。冷龍龍說,今天由于天氣原因,進港輪船較往常少了很多,平時每天都能干8到10艘船。
19時50分許,海上風力減到六級,陣風七八級。工作平板電腦突然又“派單”了,冷龍龍將迎接“山港濰坊”輪停泊。
每次任務后,冷龍龍都要記錄航海日志。新華社記者王凱 攝
夜間行船,為了盡可能保證視線不被干擾,駕駛室內沒有任何燈光,只有雷達、航行系統以及一些按鍵發出亮光,拖輪前后的燈也都要全部熄滅。視野受限,是夜間工作最大的難題。“你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冷龍龍說。
說話間,冷龍龍已經發現了目標。然而記者望向窗外,只看到遠處的點點亮光。
“你看這里。”冷龍龍指著面前的雷達說,“這個長條就是‘山港濰坊’輪。通過燈光也能辨別,遠處那個左紅燈右綠燈、前后各一個燈的就是它。”
冷龍龍駕駛著拖輪慢慢抵近輪船右后舷。由于能見度很差,冷龍龍打開了探照燈,同時與輪船船長溝通接纜位置。幾分鐘后,兩艘船順利接纜。然后拖輪就按照輪船船長的指揮進行推、拉等動作。
21時50分許,“山港濰坊”輪的迎接工作順利結束。
此時,港區兩岸的橋吊已經開始工作,基地的拖輪也全部出動,青島港碼頭又忙碌了起來。
“白天是由于天氣原因作業量少,這是特殊情況。”冷龍龍說,晚上海風小了,白天積壓的活兒得抓緊干。
轟隆隆……第二天1時58分許,一陣陣發動機轟鳴聲傳來,原本在船艙休息的記者來到駕駛室。冷龍龍正在啟動拖輪,他們接到指令,要把“大禹洋山”輪拖出泊位。
2時08分,冷龍龍(右)在駕駛室用對講機聯系目標輪船。新華社記者王凱 攝
“現在風力減弱到五級左右,輪船開始恢復大批進出港。”冷龍龍說。
打開駕駛室側門,站在甲板憑欄遠望,夜幕下的青島港碼頭一片燈火通明,岸上橋吊正緊張有序地裝卸集裝箱,海上一艘艘拖輪穿梭不停……
“我們又開始新一年的忙碌了!”冷龍龍說。(記者王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