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5-01-13 09:52:01
原標題:“豐年”回瞰,青島演唱會風景獨好!2025年如何滿足新期待?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豐年”回瞰,青島演唱會風景獨好!2025年如何滿足新期待?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演唱會行業數據爆紅,2025年如何滿足新期待
“豐年”回瞰,演唱會風景獨好
剛剛過去的2024年,是中國演唱會行業演出史上罕有的“豐年”“肥年”和破紀錄之年,演唱會行業的數據體系幾乎整體刷新。燈塔數據顯示,2024年演出票房達220.6億元(2023年數據為119.28億元),而演唱會票房一舉突破180億元,成為演出行業的第一品類。山東省2024年演出票房9.07億元,相較2023年的4.57億元有了顯著提升。青島市實現演唱會票房3.3億元,從年度演出項目數量、演出場次、入場人次均有大幅度提升。
年輕樂迷對演唱會的需求到底有多高?來自影院的數據可以作為旁證:去2月上映的《張杰曜北斗巡回演唱會》紀錄電影票房4640萬元,108萬影迷入場觀看,在全年票房榜排名96名,超過好萊塢大片《角斗士2》和葛優主演的《爆款好人》,而《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回演唱會》紀錄片在中國影院更是攬獲1.01億元票房。不能現場看演唱會,就去影院看“平替”,年輕人的選擇成就了演唱會紀錄片票房猛漲的現象。以2023年為新一輪市場景氣的起點,等多久才能看到周杰倫、五月天、薛之謙、林俊杰等演唱會大咖,已是城市演藝容量、營商環境、文旅熱度的重要指標之一。
“看一場演唱會,愛上一座城”——隨著演唱會的爆紅,年輕流量也對文旅產業產生了強勁拉動。
2025年開年,業內已經傳出三場大型演唱會初步敲定青島站的消息。行業人士透露,今年青島演唱會將有多個突破:體育場四面臺演唱會、頭部藝人“二輪”演唱會都將相繼落地。放眼2025年演唱會市場,越演越火、越分越細、越來越卷已是行業共識,本土演出商能否乘勢崛起也是一大看點。
“萬山不許一溪奔,一山放過一山攔。”歷經演藝市場多年盤整,青島演唱會市場有望迎來“星垂平野闊”的奔涌局面。
不止演唱會,還有沉浸感
時隔一個多月,歌迷小夏還在回味張學友青島演唱會的盛況:“我之前看過很多演唱會,但張學友這一場特別不一樣。舞臺上搭起四層樓,將一整個交響樂團、一整組配樂樂團一層層擺上去,特別有沖擊力。現場不僅有經典老歌、一字馬,還有短劇、雜技、張學友跟舒淇新拍的MV,制作非常有誠意。”而演出商李先生身兼張學友歌迷和業內人士更有雙重沖擊感:“現在的舞臺技術太卷了,一方面屏幕越來越大,所謂‘千呎LED大屏’逐漸成為標配,歌迷拍一段現場視頻會發現沒有摩爾紋,幾乎沒有頻閃,畫面非常清晰。另一方面,屏幕越鋪越多,以往是背屏,現在開始使用地板屏,方便在歌手腳底下做動態視覺特效。”
始自2023年的演唱會井噴,讓歌迷深切感受到:演唱會這一“產品”已經升級換代。以往,歌迷聽演唱會,關注那些“難得聽見”的單曲,比如陳奕迅會不會唱《浮夸》、張學友會不會唱《偷心》,也有歌手會接受現場點歌,成為演唱會的隱藏福利。當下,演唱會已經升級為高科技產品,成為融合了音樂制作、尖端舞美、歌迷互動、多機位鏡頭、即時特效、深度渲染的“視聽大電影”,讓歌迷獲得沉浸式體驗。張惠妹“ASMR MAX”青島演唱會的開頭攝人心魄,涵蓋了映前字幕、樂手鏡頭抓取、現場濾鏡特效等環節,多塊屏幕之間不再是分割畫面,而是連貫的畫面設計,極具感官沖擊力。張學友青島演唱會上,兩位舞者現場起舞,經過實時渲染、實時生成LED屏幕里的“深海之舞”,給予歌迷超出預期的視聽體驗。環環相扣、設計精巧的150分鐘,讓歌迷即便是反復觀看仍有新鮮感。
2023-2024年演唱會行情大幅上行,也推動了演唱會制作水平的提升。2024年,歌手李健、梁靜茹在青島相繼舉辦了體育館內“四面臺”演唱會。對于觀眾來說,“四面臺”的觀賞體驗更佳,各個角度都有極強的視覺代入感。然而,對于制作層面來說,從歌手的上下舞臺設計到舞臺的基礎建設、燈光舞美安裝都有技術角度的提升。
2025年,青島還將引入體育場“四面臺”演唱會。業內人士表示,演唱會行業所謂的“越演越火”,指的是項目方對演出城市、演出場地的路徑依賴。近年來,青島實現了四萬歌迷級規模大型演唱會,實現了單日連開雙場、單個歌手連開三場演唱會,也實現了原版設計“四面臺”,對于后續承接重量級、國際級項目有著示范效應,拓展了對更高技術層級演唱會項目的招引路徑。
單日雙場,常態呈現
回顧近兩年的青島演唱會市場,單日雙場已逐漸成為熱門檔期的普遍現象。以2024年為例,6月15日的陶喆與鄧紫棋、6月29日的王心凌與許嵩、8月10日張韶涵與林宥嘉、8月24日的梁靜茹與馬思唯、9月21日的周華健與林俊杰、11月2日的張惠妹與王若琳……單日兩場演唱會,多方面體現出城市演唱會的舉辦優勢。一方面,需要足夠的歌迷群體、周邊城市輻射才能負擔單日雙場演唱會的落地;另一方面,雙場演唱會對交通、食宿、安保等各個環節提出考驗。
青島國信體育場、青島市民健身中心體育場是承載島城演唱會項目的兩大“巨頭”,從前期搭建到現場服務再到演唱會后疏散,各個環節已經熟極而流。
2024年在原流亭國際機場舉行的青島“汽水星球”音樂節現場。
以周杰倫、五月天、張學友為代表的頂級歌手演唱會往往傾向于一周三場、單個城市六場的模式,拓展城市演藝體量、增強頭部項目對接已經成為演唱會產業的應有之義。青島演唱會的檔期集中在4月至10月,集中釋放演出空間產能也是各個場地的重要課題。美依禮芽、安溥、王若琳等歌手在鳳凰之聲大劇院演藝廳舉辦過演唱會,東方影都影棚也承接了楊和蘇、希林娜依·高等歌手專場。發揮青島大中型演出場地優勢,為不同歌迷體量的歌手“量體裁衣”,將極大拓展青島市場容量,實現演出項目的層級提升。
打破定式,文旅有感
“看一場演唱會,愛上一座城”——隨著演唱會的爆紅,年輕流量對文旅產業產生強勁拉動。太原2024年獲得了“歌迷之城”的美譽,當地推出歌迷接站、特產伴手禮、免費景區等多種優惠,成功實現“讓歌迷多住一天”的效果。蘇州則著眼于扶持大型演藝項目主辦單位,大型演唱會、音樂節每站次售票人數達到5萬人次的,按照每人次15元對主辦單位予以獎勵;每站次售票人數超10萬人次的,超出部分按照每人次20元對主辦單位予以獎勵……打破定式,釋放文旅利好,讓城市與年輕流量的連接不斷加深。
讓歌迷愛上一座城之外,如何讓演出商也能“愛上一座城”?上海作為國內演唱會最集中的城市,仍在持續加碼對演唱會項目的招引。上海市有關方面的調研提出:部分演藝場所設計承載人數與實際控制人數差額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演出收益和實際效果。像是上海體育場(俗稱八萬人體育場)依據規定最高入場人數控制為4.5萬人,想要承接國際級演唱會,需要盡可能釋放場館承載能力。2024年8月,上海市在綜合分析前期各項文藝演出活動觀眾數量及場地實際疏散條件的情況下,允許上海體育場觀眾容納區域核定人數上限增加7%。得益于這一舉措,五月天上海演唱會連開11場,數萬歌迷受惠,演出商也獲得更高收益。
縱觀近年來的青島演唱會市場,以星華、有朋、替恩替為代表的頭部演出商不斷落地,也讓青島重新審視另一個老問題:青島缺乏本地主辦方。
一個成熟的青島主辦方品牌勢必吸引更多演唱會項目落地,降低演出成本之余提升青島歌迷的“優先級”。像是青島國信旗下的“年華”團隊,通過“年華音樂節”平臺與不同層面、不同類型的歌手對接,經過反復演練磨合之后已經跟藝人公司、主辦單位建立深入聯系,為后續向大型演藝項目方向發展奠定了基礎。青島市民健身中心“中建運營”團隊初見規模,團隊從項目遴選、服務保障、文旅增值等各個角度對演藝項目進行研判,綜合青島本土的軟硬件優勢探索一條演藝品牌的成長之路。
在演唱會城市分化趨勢加速、頭部效應愈加明顯的當下,2025年將成為青島演藝經濟躍升的重要一年。(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