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4-03-15 12:25:03
原標題:濟南高新區如何與企業雙向奔赴?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濟南高新區如何與企業雙向奔赴?
來源:濟南日報
3月8日,山東省政府網站公布《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濟南區域協調發展迎來關鍵突破。該《規劃》第三章明確提出,“推進濟南機場區域航空樞紐建設,統籌機場與周邊發展區域,實現空港樞紐與現代產業、現代生活、現代城市有機融合,建成港產城融合發展新標桿。”與省級戰略一脈相承,濟南高新區“新年第一會”也提出,在濟南遙墻國際機場所在的高新北區建設航空新城。
濟南高新區共有五個產業園區,其中,臨空經濟區成立于2016年底,2017年5月獲批設立我國北方首個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是五園區中最“年輕”的一個。趕上產業園區4.0時代,臨空經濟區以產業發展為核心,同步承擔打造產城融合復合型園區的使命。濟南高新區“三次創業”新征程中,臨空經濟區如何定位自身?能否扛起產城融合“大旗”?
關鍵詞:三次創業
企業與園區雙向奔赴
工作節拍最快0.25秒;重復定位精度達0.03毫米,適合高精度工作環節;可搬運3-60公斤的物體;可抓取各種形態物品;擁有全品類的輕工行業工業機器人……走進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敢與全球領先企業一爭高下的多款機器人正進行測試,眼前場景讓人不由對“中國制造”肅然起敬。
3月12日上午,濟南高新區“從春天出發”2024年媒體園區行主題采訪進入臨空經濟區,園區展示的亮點企業代表翼菲也在高新區歷經“三次創業”。該企業創辦于2012年,最初在高新中心區的舜泰廣場搞機器人研發。2018年具備量產條件后,翼菲在高新東區租賃2000平方米廠房生產,當年拿下并聯機器人出貨量中國第一。2021年,翼菲搬遷到在高新北區自建的機器人產業園,進入高速發展期;2022年獲得數億元D輪融資,現已成為國內少有的能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全方位自動化解決方案的企業。
“我們新廠區離機場很近,有的客戶坐飛機過來,當天就能完成驗廠或業務洽談,非常高效。這幾年,我們成長為蘋果、比亞迪、長安汽車生產鏈條的設備供應商,三星、特斯拉等行業龍頭正和我們磋商合作,廠區所在片區引進了弗迪電池、宏石激光、普洛斯等一批優質企業,這種共同成長的氛圍讓我們發展的信心越來越足。”翼菲副總經理張旭說。
關鍵詞:同頻共振
基礎配套提升園區承載力
這幾年,臨空經濟區項目招引力度之“迅猛”可謂有目共睹。
設立7年間,臨空經濟區高標準招商引資,先后落地企業1300余家,19個世界500強項目、23個中國500強項目落地建設,合作區逐漸成為制造業國際合作樣板區。
今年是“項目深化年”,“項目落地”是高頻詞,實際招商過程中,企業在決定拿地之前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多。有的高端制造項目必須配套建設污水處理廠;有的要求提供定制化廠房、恒溫倉庫;還有的企業嚴格考察當地的產業基礎和上下游配套企業。臨空經濟區從一片果園和池塘起步,產業基礎相當薄弱。
對標現代化園區4.0要求,臨空經濟區數年穩坐“冷板凳”,高標準進行園區規劃和產業籌劃,明確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臨空指向性現代服務業三大主導產業和“一核五區”的功能布局;高標準打造產業載體,先后建設中歐制造國際企業港等4個“園中園”,總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加快道路、水電氣熱、信息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建設,認認真真為企業建配套。
2019年,在高新區管委會指導和支持下,臨空經濟區積極推動平臺公司直接投資或組建各類基金投資,撬動社會資本共同服務于園區發展,一舉促成總投資98.99億元的基礎配套打包項目——黃河戰略濟南國際生態港項目。該項目位于臨空經濟區核心區,輻射面積26平方公里,包括中歐智能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市政智慧基礎設施、青年人才公寓及專家樓、小鎮迎客廳、醫院等14項內容。
臨空生態再生水廠是園區項目落地最為急迫的配套,這成為黃河戰略濟南國際生態港首個開工子項目。該項目2021年9月開工,原定工期2年,為給省級重點項目做配套,高新區硬是將工期縮短至1年。該水廠設計規模為9.5萬立方米/天,由于該水廠的投用,片區很快落地投資強度達百億級的弗迪電池項目以及1家信息技術高端制造項目。2024年,又有2個重點項目落地,成功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強鏈補鏈。
“2023年,生態水廠的綜合指標在濟南市各污水處理廠中位于第一名。”濟南臨空國際生態港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森介紹,目前,黃河戰略濟南國際生態港項目整體開工進度逾三成,預計2026年全面建成交付。
濟南臨空國際生態港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是中信建設的子公司,歸國掌舵黃河戰略濟南國際生態港項目之前,郭森曾被母公司派駐到海外工程項目服務15年。“與臨空經濟區成為‘合伙人’之后,我學到了兩個詞,一個是‘抄起手來’,一個是‘同頻共振’,因為抓住這兩個關鍵點,我們聯手實現了‘好戲連臺’。”郭森說。
關鍵詞:航空新城產業新城未來可期
媒體團到訪臨空經濟區時,正趕上園區收拾辦公室,準備搬遷新址。
“2024年也是臨空經濟區‘三次創業’的開局之年。”據園區黨委書記、主任孟林介紹,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園區在機場借用辦公室,支起桌子臨時辦公。那段時間,園區理順體制機制,進行規劃調整,通過“一次創業”實現“從無到有”。“二次創業”從2018年5月持續至2024年3月,這段時間,園區在機場路租用辦公樓,推動產業“從0到1”。目前,臨空經濟區的固定資產投資占高新區超30%,在轄區產業園中名列第一,2024年該園區項目總投資逾100億元,建設面積100萬平方米。
即將搬遷的新辦公區在中德智匯中心,那里位于臨空的企業集聚區,幾個“園中園”集聚產業工人2萬多人,此次搬遷到離企業最近的地方辦公,將推動片區生活配套全面升級,進一步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提升產業集聚度。
在孟林看來,2024年,伴隨著高新區開啟“三次創業”,臨空經濟區也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這一年,園區要全力創建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與綜保區深度融合“網內+網外”產業資源,探索“片區聯動、區港聯動、共建共享”發展道路,必須在實干中破解難題,在實干中把握機遇。
就在不久前,濟南綜合保稅區已經與臨空經濟區完成機構調整、服務企業劃轉,這意味著“兩園區”已經真正走向融合發展。功能區大部制改革的高效與靈活再次顯現。
《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將高新北區定位為港產城融合發展新標桿,高新北區總面積148平方公里,占高新區總面積的50%,在建設航空新城征程中,臨空經濟區能否做到“風景這邊獨美”,不妨讓奮斗者書寫答卷,讓時間證明結果。(本報記者 韓霄鵬)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