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04-11 16:24:04
原標題:齊魯政情丨在這場大會上,濟寧一口氣聘請了11位院士“人才大使”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齊魯政情丨在這場大會上,濟寧一口氣聘請了11位院士“人才大使”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4月8日至9日,濟寧召開人才科技創新發展大會,現場簽約知名高校、特聘人才大使、表彰科研先進,并要舉全市之力,打造高質量科技人才生態。
在這場大會上,濟寧不但一口氣聘請了11位院士作為濟寧市“人才大使”,還與山東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名校達成戰略合作,集中簽約了一批人才科技項目,涉及13個縣(市、區)和功能區,共計31個項目,合同總投資35.92億元,引進人才210人以上。
這座常住人口800多萬人的傳統工業城市,始終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截至2022年末,濟寧人才資源總量達到142萬人,是“十二五”末的1.65倍。
良禽擇木而棲,在城市規模、發展實力和區域吸引力等諸多方面均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濟寧吸引人才絕非易事。對此,濟寧下了哪些硬功夫?
牽頭抓總。在將人才確定為“第一資源”后,濟寧不僅出臺了誠意十足的“20條人才金政”,更堅持從人才引育、政策供給、服務優化、科研成果轉化等全方位、多角度入手,不斷推動人才鏈與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對接。
引育結合。在擴大人才隊伍的方法論上,濟寧做到了引、育兩手抓:一方面設立引才工作站,聘請院士擔任“人才大使”,通過專家舉薦、獵頭尋訪等方式,引進院士等頂尖人才團隊和高層次領軍人才。舉辦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會,2022年開展“名校人才直通車”等線上線下招聘會60場,讓人才或為濟所有、或為濟所用;另一方面組建了全省首家技工教育集團,批量培養適合區域產業發展的專業技能人才。
拴心留人。對標全國一流、全省領先,出臺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濟寧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從平臺打造、人才引育、機制創新、金融賦能、優化生態等方面,大幅提高政策扶持力度。
解決“關鍵小事”,升級“圣地人才一卡通”服務功能,公布首批“一卡通”合伙人8家,配備服務專員699名,推動政策主動找人、精準服務到人;高效落實子女入學、保健就醫、居住購房等,實施人才安居工程,2022年新籌集人才住房4571套,開展“七彩暑托班”服務、大力發展嬰幼兒托育服務,各種后顧之憂都得到有針對性地解決。
平臺加持。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2022年,濟寧與北京大學等59家“中字頭”“國字號”大院大所新簽訂合作協議。其中,40家設立實體科創載體,并以此加速“兩圖譜三平臺”升級,推進753家攀登企業與高校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
創新平臺同步提級。濟寧重點培育的高能級企業研發平臺,獲批全省唯一省級智能過程控制技術創新中心,2022年全市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83家。實施了新一批“全球揭榜”項目,儲備重大技術297項,辰欣藥業等6個項目獲批省級重點創新項目,數量居全省前列。
在人才質量上,濟寧更是一點不含糊。數據顯示,近年來,濟寧累計引進合作院士92人,申報入選國家級、省級人才工程815人,培育高技能人才25.5萬人。
如此高規格的人才政策及人才梯隊,必然伴隨著真金白銀的付出。僅2022年,濟寧便兌現人才政策資金2.27億元,提供“科技貸”“人才貸”等金融服務14億元。如此“下血本”,濟寧有自己的考量。
面對新的市場形勢,傳統產業對城市發展的貢獻正在逐步衰減,作為一座工業城市,濟寧必須換個思路。根據濟寧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濟寧正在培育高能級產業集群,力求在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實現新突破。轉入新賽道,就要啟用新“賽手”,這是濟寧必須要做的選擇。
事實上,濟寧做得挺好,也收獲了回報。2022年,濟寧新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00家,新建省級以上創新平臺80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增幅全省第1位。新增國家重點人才工程人選、泰山產業領軍人才25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全省第2位。“231”先進制造業集群能級顯著提升,7個集群、13家企業入選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和領軍企業庫。獲評省級以上單項冠軍、專精特新、瞪羚企業253家,新增國家級重點“小巨人”企業5家、全省首位。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濟寧正持續“搶灘布陣”,激勵萬千英才在這座孔孟之鄉創新創業,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贏得主動和先機。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振興 鞠杰 孟一 實習生 李雨桐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