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日照日報
2023-03-07 09:52:03
原標題:感知日照非遺,讓城市蝶變“脈動”起來
來源:日照日報
原標題:感知日照非遺,讓城市蝶變“脈動”起來
來源:日照日報
全媒體記者 王霞
通訊員 孫敏
陽春三月,萬物生長,動能澎湃。
蝶變中的日照,各行各業錨定目標、鉚足干勁、鼓足拼勁,勇毅邁出奪取“第一城”的鏗鏘步伐。
據了解,日照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仁不讓、搶抓先機,借助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開展日照市第五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依托“山東手造”,打造“優選日照”,為日照精彩“蝶變”注入“脈動”力量。
形象·要靚麗更要底蘊
“日出先照,向海而生”,日新月異、風華正茂,日照時刻噴涌活力、煥發蓬勃生機,綻放青春魅力。
一直以來,日照都被貼著“新興港口”“青春靚麗”“藍天碧海金沙灘”等城市形象的標簽,這不僅是青春靚麗的真實寫照,更展現了日照厚重的文化底蘊。
觸摸非遺脈絡,追溯文化濫觴。日照誕生了土生土長的東夷文化,同時也是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數千年間,孕育并形成了眾多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傳統文化精粹。
諸如日照農民畫、魯南五大調之一“滿江紅”、漁民節、嵐山漁民號子、日照黑陶燒制技藝、黃墩皮影戲,五蓮割花技藝、周姑戲、轉秋千會,莒縣過門箋、查拳、“孟姜女傳說”、“禿尾巴老李傳說”等擁有較高知名度和較強影響力的非遺項目,為市民展現了一幅反映日照文化演進歷程和一代代人民生活內容的綿長歷史畫卷。
因此,日照絕不僅有青春靚麗的外表,更有厚植于眾多寶貴非遺項目里的厚重文化底蘊。
傳承·要守正更要創新
進入新時代,非遺的保護與傳承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新觀念、新科技層出不窮,有些傳統技藝陷入“發展難”“傳承難”的困境。如何進行非遺保護與傳承?“守正創新”為傳承人指明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守正是基礎。
近年來,日照針對非遺不同項目、生存狀態等,建立了國家和省、市、縣四級非遺代表性名錄和全市非遺文化清單,對非遺項目進行搶救性記錄。
創新是關鍵。
一代代非遺傳承人在確保非遺基因不變、機理不變、品質不變的基礎上創造新技術、賦予新內涵,使產品更優,更符合時代需求。
三莊石雕石刻技藝源于清末,數百年間,該技藝已從最初的石磨盤、門邊石、磚花等用具發展到如今農業生產、生活領域乃至工藝美術的高度。
莒縣過門箋傳承人于紅推陳出新,將剪紙、木刻、國畫等技法融為一體,在紋樣設計和襯色方面更是大膽進行夸張、變形的嘗試,這些“改頭換面”后的過門箋備受青年人的青睞。
未來·要發展更要價值
打破“一家之言”的保守傳承,讓非遺走出“深閨”,融入生活,“飛入尋常百姓家”,是實現非遺活態傳承和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道路。
近年來,日照市各區縣以“非遺進校園”為抓手,組織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教授傳統技藝,培養孩子們對非遺文化的重視與喜愛。充分利用線上云直播、短視頻、紀錄片等方式,擴大非遺宣傳面,讓網友近距離了解非遺,同時線下開展非遺宣講活動、體驗活動、展覽活動,讓人們在實踐中愛上非遺。
乘著“山東手造”的東風,日照市充分發揮非遺工坊的優勢,挖掘評選出50個“山東手造·優選日照”精品項目,讓日照蝶變更具地方特色和文化自信。
同時,日照持續深挖非遺價值,在創造更多非遺附加值的同時,打造日照非遺名片,帶動經濟協同發展。以傳統節日為軸,以景區為平臺,打造非遺民俗活動品牌;加強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開發非遺旅游項目,為非遺和旅游拓陣地、辟路徑;開展非遺生產性保護,推動鄉村振興。
今年2月21日,日照市以“二月二”為軸,以“莒國古城”為平臺,舉辦“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閉幕式·二月二舞龍大會暨日照市第五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為市民游客奉上一場異彩紛呈的非遺盛宴。同時,日照市還打造了東港區三莊鎮“影雕車間”、莒縣夏莊鎮“媽媽制造”合作社、五蓮縣汪湖鎮“老粗布車間”等非遺生產項目,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內生力量。
“好品山東”“山東手造”為日照非遺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和空間。日照非遺必將抓住契機,在堅守原生態、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融合時代特質,以嶄新面貌,創造更大商機,讓日照精彩蝶變“脈動”起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