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2-08-08 16:08:08
原標題:聚焦“雙減”④丨那些給孩子“減課”的家長們
來源:海報新聞
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 陳洋洋 秦文 濟南報道
2021年,中國的教育迎來了一次重要改革。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wù)院辦公廳印發(fā)《關(guān)于進一步減輕義務(wù)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引發(fā)社會關(guān)注。自此,中國中小學生正式迎來“雙減”后的生活。
“雙減”一年,那些焦慮的家長怎么樣了?家長省錢了嗎?壓力減輕了嗎?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聚焦“雙減”,講述那些給孩子“減課”的家長們和“躺平”家長們背后的故事。
給孩子“減課”的家長們
這個7月,孫先生一家迎來了十幾年來家里最欣慰的事——兒子考上了省重點高中。
令人意外的是,孫先生感慨,“雙減”這一年,一家人的心情就像過山車一般。
“'雙減'來了,我們一家都很高興,培訓班關(guān)停了,還給我們退了費,一家人也終于有了一起出游的周末時光,我們?nèi)ツ喜可絽^(qū)摘了櫻桃,帶孩子去看了科技展,感覺雙減把真正的周末還給了我們這個家。”孫先生笑著說。
“雙減”后,兒子迎來初三,孫先生說,兒子本身不是一個很自律的小孩,以前他的時間都被輔導(dǎo)班填滿,雙減后周末不用上輔導(dǎo)班了,他就“放飛自我”,打打游戲,約同學打籃球。
“孩子的期中考試成績給了我們當頭一棒。”孫先生表示,無奈之下,他給孩子補習了數(shù)學、語文兩科,在中考前突擊上了三個月。
這三個月,孩子累,家長也跟著焦慮。但是相比之前的十多年,家長和孩子經(jīng)常焦慮失眠的日子,已經(jīng)好太多了。
“'雙減'后,我們和孩子都一點也不想上輔導(dǎo)班了,考完試馬上就給他停了。”孫先生笑著說。
“以前大家都是搶課、搶老師,甚至托關(guān)系找名師,原來一年輔導(dǎo)班花兩到三萬,現(xiàn)在終于熬出頭不用上了。”孫先生感慨說,一家非常支持“雙減”,但是面對中考,家長還是不敢大意。令他欣慰的是,孩子中考的優(yōu)異,考上了重點高中,這過程雖如“過山車”般的一年,最終也算是有驚無險。
濟南王女士和女兒雯雯,也從眾多輔導(dǎo)班中解脫了出來。
“'雙減'前,孩子上初一,暑假我給孩子報了五門學科輔導(dǎo)班,包括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全是重點科目。”王女士說。
雯雯的周末像趕場一樣。她周末只有半天屬于自己的時間,其他時間都需要上課,就連每周五的晚上,都要去上編程課,而媽媽負責接送,趕課和趕路充滿了娘倆的周末時光。
王女士印象特別深的一年是雯雯上四年級時,當時暑假給她報了一個游泳班,恰好那年跆拳道和國畫也要考級。于是娘倆早上七點左右出發(fā)去上課。“先上國畫課,再上跆拳道課,下了課路上買點吃的,火急火燎地騎著電動車再送孩子去上游泳課,時間非常趕。”王女士說。
“天氣炎熱,游泳課需要上兩個小時,游泳館不允許家長進入,我滿頭大汗坐在門口陰涼處扇著帽子,一等就是兩個小時。”王女士說,從小孩子喜歡學什么,就給她報什么興趣班,從小到大自己基本上都圍著女兒轉(zhuǎn),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為女兒忙,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
認識娘倆的人或許會感慨,平時在職場上光鮮亮麗的業(yè)務(wù)骨干,卻在整個暑假中,變成了為接送孩子奔波在輔導(dǎo)班中間,灰土土臉、汗流浹背的中年婦女。
“雙減”后,雯雯的補習生涯終于按下了暫停鍵。
這一年,各大培訓班整頓的整頓,關(guān)停的關(guān)停,雯雯的課也從五門縮減成了兩門,僅剩下了物理和數(shù)學,而且從線下課變成了線上,其他所有的興趣課也停了,再也不用花那么多錢了。
從那以后,雯雯就從輔導(dǎo)班中解放出來了。王女士也勸自己,培訓班都關(guān)了,沒法“卷”了,就這樣吧。
前不久,中國人民大學的三位學者通過網(wǎng)上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雙減”政策實施后的這一年,青少年抑郁癥狀減少了78.6%。
“我真覺得家長沒必要卷,大家越卷越累。雙減要求減負,家長就別搶著卷了,都不卷的話大家都能輕松點。”家長宋先生感慨說,希望那些焦慮的家長們,也能想開點,讓自己放松些,孩子也能歇歇。
親媽的“成長”
“雙減”后,有的家長不再送孩子去補習,而是自己多多陪伴孩子。
今年37歲的張女士就是其中的一員。
張女士是名校研究生畢業(yè),“雙減”后,她自己把女兒的書本熟悉了一遍。從那以后,女兒不再奔波在輔導(dǎo)班,每天,“中年老母親”親自上陣,陪伴孩子。
為了女兒,張女士的生活節(jié)奏也變了。以前她每天下午五點半下班,六點多到家,就開始忙家務(wù),如今,她專門拿出來一兩個小時來陪伴女兒。
張女士僅僅是親自上陣陪伴孩子的家長們中的一個縮影,像她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shù)。正如有些媒體所說,80、90后的家長們,曾是比拼成績的一代,現(xiàn)在做了家長,他們有些人仍然在比——而“雙減”后,大家是看誰陪伴效果更好,看誰能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輔導(dǎo)班叫停,孩子教育不會停。”如今,一些家長意識到:“雙減”后,并不是將孩子“放養(yǎng)”,要教好孩子,家長也要提高自己,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
正如一些媒體報道的那樣,一些媽媽們?yōu)榱私毯煤⒆樱粌H自己學習各項知識,還學習了家庭教育。
“我孩子今年上小學一年級,我嘗試自己教孩子科學知識,一起體驗科學的奇妙,增加孩子學習興趣。”家長楊莉說。事實上,楊莉大學學的是文科專業(yè),對自然科學和數(shù)理化等并不了解,為了孩子,她重新學起了科學類新的知識,同時,也給自己打開了一扇新的成長之門。
“我自己一邊學,一邊帶孩子提高興趣,親媽上陣,這樣能多陪伴孩子,孩子不用上輔導(dǎo)班也省錢了。”楊莉說。
堅持“親媽先行”的還有幼兒園家長劉雙。劉雙大學學的是師范專業(yè),雖然畢業(yè)后從事其他工作,但仍有教育的“底子”。這個暑假,她開始嘗試自己陪伴孩子。她還買了兩千多塊錢的英語繪本,自己和孩子一起學,一起進步。
記者注意到,“雙減”后,有許多家長主動在網(wǎng)上學習家庭教育課程、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還有的家長報考家庭教育指導(dǎo)師證書,準備“持證上崗”。
不僅如此,許多培訓機構(gòu)還開了家庭教育板塊。正如媒體報道,網(wǎng)上為家長定制的課程也有很多。比如,高途開設(shè)家庭教育板塊,關(guān)注親子關(guān)系和專注力。一個智慧父母研習班,每次課時長為2小時,61課節(jié)售價為3880元。新東方也推出會員制度,充值399元一年會員后,可以聽專家講座、直播和付費課程,其中有主題是“大咖助力志愿填報·解決孩子厭學難題”。
記者了解到,“雙減”后,還有的家長建立了“家長聯(lián)盟”,在輔導(dǎo)孩子上互幫互助。小學三年級家長吳桐還專門建了一個群,邀請各學校的同年級家長入群,一起討論孩子教育,資料共享,家長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躺平”的家長們
“媽媽,你看這個小蝸牛,它的眼睛和人類有哪些不同?”7月28日一早,正在出差的家長李薇收到了家里老人發(fā)來的一段視頻,孩子正在小花園里研究雨后的小蝸牛。
李薇是“雙減”后選擇“躺平”的家長中的一員。
這個暑假,她一個輔導(dǎo)班都沒有給孩子報,而是讓孩子在家痛痛快快的玩。看到孩子對蝸牛感興趣,李薇給老人發(fā)過去一段蝸牛的科普視頻,讓孩子根據(jù)興趣自己研究一下。然后,老人和孩子開開心心畫小蝸牛,還做了一份“蝸牛觀察記錄”。
“今年一個輔導(dǎo)班也沒給孩子報。”李薇說,往年,孩子奔波于各大輔導(dǎo)班、興趣班,還有不少網(wǎng)課,今年,培訓班紛紛關(guān)停。李薇也想開了,焦慮沒有用,不如順其自然。
“雙減”一年后,像李薇這樣的“躺平媽媽”還有不少。然而,“躺平”并非撒手不管了,而是不再往里“砸錢”,是換一種更適合更有愛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長。
“去年我給孩子報了三四門網(wǎng)課,一年好幾萬,今年我在網(wǎng)課上一分錢都沒有花。”家長林女士表示,去年,她給6歲的兒子報的識字、邏輯數(shù)學、英語、科學等線上課,大約花了2萬,今年全部都取消了。
“我覺得如果家長太焦慮了,對孩子影響也不好。”林女士說,以前自己看到很多家長都給孩子報班,也跟著報,但這種狀態(tài)常常很焦慮煩躁,搞得孩子也跟著焦慮、壓力大,如今外邊培訓班減少,部分家長們淡定了不少,她也冷靜了下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躺平”,她意識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不一定是“填鴨式”的教育。
“小朋友學知識的方法有很多種,不一定要上輔導(dǎo)班。”林女士說,“躺平”之后,孩子反而對學習更有興趣了。
“我放手讓孩子看宇宙的紀錄片、歷史紀錄片,一起探究小動物的微觀世界,孩子都很喜歡。”林女士說,這些內(nèi)容中其實包含了語文、數(shù)學、物理、邏輯思維等各學科的知識,孩子自己充滿興趣,比家長強行灌輸給孩子知識要強,而且,這些在網(wǎng)上都有公開免費的資源,不需要家長花錢買。
令林女士驚喜的是,看動畫片和紀錄片的過程中,孩子自己認識了很多字,為了探索更多知識,開始主動學習各種知識。
“以前我讓孩子背古詩詞,他不肯背,現(xiàn)在家長不逼他了,他反而對古詩有了興趣。”林女士說,現(xiàn)在背詩都全憑孩子興趣。
令林女士驚喜的是,今年暑假,6歲的小朋友突然自己愛上了讀古詩詞,自己經(jīng)常拿著唐詩的書認真看。有一天,孩子在家門口看到風吹竹林,感慨了一句“媽媽,你看,這就是古詩中說的‘入竹萬竿斜’,太美了!”
那一天,聽了孩子這句話,林女士突然覺得釋然了,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jié)奏,作為媽媽,放下焦慮,讓孩子也放下焦慮,或許是對的。
“和孩子拼命刷題比較來,我更希望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興趣和好奇。”林女士說,未來,她不會再強迫孩子背詩詞,如果有機會,她更愿意帶孩子走出門去,看看外邊的高山湖海,認識更為廣闊的世界。
(為保護隱私,文中部分家長、孩子姓名為化名)
審核:辛 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