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22-06-15 09:40:06
【環球時報駐俄羅斯特派記者 隋鑫 環球時報記者 楊沙沙 巴斯】經過近3個月歇業后,俄羅斯首批15家原麥當勞餐廳正式以俄本土品牌“Вкусно — и точка”(翻譯為“只有美味”)的新面貌,在莫斯科市重新開始營業。俄烏沖突已經持續100多天,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也沒有盡頭,正值歐美等國試圖“掐住”俄羅斯的經濟咽喉之時,“俄式麥當勞”快餐店的“重生”,被外界賦予了新的歷史意義。俄羅斯民眾對“俄式麥當勞”如何評價?俄本土企業能否盤活麥當勞原有的上下游產業鏈?西方企業真的能舍棄俄羅斯市場嗎?《環球時報》記者為此進行了調查。
回給美國的“一巴掌”
6月12日是俄羅斯國慶日——“俄羅斯日”,“只有美味”也選擇在當地舉國歡慶的節日氛圍里重新開業。當天上午,《環球時報》記者跟隨著參加節日慶祝活動的人群,來到位于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廣場旁邊的原俄羅斯麥當勞旗艦店,見證了這家原本就極具傳奇色彩的快餐店的“重生”。
從遠處看,餐廳的外觀沒有太大的變化,門頭上原來麥當勞“金拱門”標志的位置被換成“名稱改了,熱愛依舊”的字樣,并添加許多新品牌“漢堡+薯條”象形LOGO的綠色、紅色和橙色裝飾。
位于廣場西南側的原麥當勞旗艦店門前,早已匯集不少等待見證“歷史時刻”的民眾和媒體記者。蜿蜒曲折的等候隊伍、嚴陣以待的執勤軍警和各路媒體的“長槍短炮”,現場氛圍不禁讓人聯想起30多年前首家美國麥當勞在這里開業時的盛況。
當天12時許,普希金廣場的餐廳正式開門迎客,《環球時報》記者也在排隊30分鐘后進入餐廳。餐廳內部的格局沒有變化,只是在軟裝修上少了原來麥當勞的各種黃色元素。大廳里,點餐區、取餐區、就餐區到處都擠滿顧客和媒體記者,身著新工作服的員工熱情地招呼和引導著往來的顧客。
通過查閱自助點餐機,記者發現新菜單中少了“巨無霸”“開心樂園餐”等麥當勞的特有產品,各類漢堡、小吃、甜點和飲品等商品的名稱也完全去除了麥當勞的印記。雖然在售的商品和套餐的樣式較麥當勞有所減少,但是單從外觀上看與此前并沒有多少差別,價格反倒比麥當勞便宜一些。記者花費267盧布(約合人民幣30元)購買一份套餐,包括一個雙層牛肉漢堡、一份薯條和一杯可樂,并在等待了大約5分鐘后完成取餐。由于目前尚未與有關供應商完成接洽,因此除了漢堡的包裝紙外,薯條盒、紙杯、購物袋等包裝上還沒有印上新品牌的標志。
據門店官方介紹,新連鎖餐廳的原材料仍使用此前麥當勞的供應商,基本全都是由俄羅斯本土企業提供,現在餐廳的目標是讓顧客在品質和環境上都感受不到變化。記者自己也確實沒有嘗出“俄式麥當勞”的味道有什么不同,鄰桌的俄羅斯姑娘伊蓮娜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今天吃的不是味道,而是心情,感覺比麥當勞好吃!”
在現場,經歷過蘇聯時代的俄羅斯大叔安納托利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30多年前,美國用麥當勞在這里打開了蘇聯的大門,現在美國又想用麥當勞封上俄羅斯的大門,但是美國的那些非法制裁不會得逞,“今天這里所發生的一切就是回給他們的‘一巴掌’”。
誰是“接盤俠”
今年3月以來,伴隨著美西方對俄發起的“外商大撤離”浪潮,麥當勞在3月14日暫停其在俄境內850余家餐廳的運營后,最終于5月16日正式宣布出售其在俄餐飲業務,并離開俄羅斯市場。接手的是來自俄羅斯克羅麥沃州的企業家亞歷山大·戈沃爾。據俄羅斯《生意人報》報道,戈沃爾早年通過煤炭和石油化工行業起家,后來經營業務范圍逐步拓展至食品、建筑、建材等多個領域,并于2015年獲得麥當勞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特許經營權。
戈沃爾日前在接受《福布斯》俄文版采訪時表示,他在西伯利亞地區運營的25家麥當勞餐廳至今沒有盈利,但還是在3月份拒絕了麥當勞關于關停旗下餐廳的要求,并讓自己擁有特許經營權的25家餐廳一直營業至今,而在4月得知麥當勞計劃出售在俄業務時,戈沃爾便決定全盤接手。隨著資產收購和品牌本土化改造的完成,戈沃爾表示,新品牌的運營管理仍由原來的俄羅斯麥當勞經營團隊負責,而針對目前尚未開業的門店,戈沃爾也表示將繼續為所有員工正常支付工資,原來麥當勞員工的工作崗位也將繼續保留。
按照戈沃爾的計劃,所有原麥當勞的門店在未來兩個月內以新品牌重新開業,并在2022年底再新開20家門店,而在未來幾年內,新品牌旗下的門店將增至1000家。
關于此次收購的細節,俄羅斯《生意人報》12日援引戈沃爾的話報道稱,麥當勞公司以“象征性價格”向他出售了業務,價格“遠低于市場”。此外,戈沃爾還表示,此次收購協議還為麥當勞提供了在10至15年內進行資產回購的選擇權。
經驗能否復制?
那么,接盤麥當勞的戈沃爾能否將其發揚光大?答案在于他是否能將單品價格做到極致。俄羅斯本土快餐連鎖品牌TEREMOK創始人米哈伊爾·孔恰洛夫曾表示,問題不在于如何做出一個味道一樣的漢堡,而在于如何擁有一個類似麥當勞的高效商業體系,TEREMOK和其他俄羅斯企業都不是麥當勞的競爭對手,“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像他們那樣做,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管理和營銷方面,麥當勞已經把平均單價做到極致的低”。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14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接管麥當勞后,俄本土企業很有可能取得比麥當勞在時更大的成功,主要是俄羅斯人對麥當勞產品的市場需求還在,只要俄經營團隊能保證產品質量、服務等不變,在愛國消費者大量涌入下,“俄式麥當勞”規模可能還會擴大。
但俄羅斯接管美國快餐品牌的經驗,在汽車、化妝品等歐美退出的行業,不一定能完全復制。趙萍表示,這取決于兩方面,一方面,如果企業經營本身附加值很高,如一些關鍵零部件供應依靠國際化,那么俄本土企業接管后,供應鏈會因制裁而被卡;另一方面,如果企業涉及高新技術研發,且技術掌握在外國手中,那么俄企業需要很長時間來做本土研發,難度比較大。
據統計,自2月24日俄烏沖突升級以來,數百家西方企業先后宣布暫停或退出在俄業務,涵蓋餐飲、物流、科技、能源等各個領域。《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稱,由于縮減在俄業務,西方公司損失超過590億美元。
與此同時,由于俄烏局勢和經濟制裁戰的持續膠著,在制裁壓力和商業利益的取舍上,一些早先撤離俄市場的西方企業做出不同的選擇。據俄塔社12日報道,德國家居建材連鎖銷售企業歐倍德公司(OBI)正就向俄企業出售業務進行談判,未來可能在更名后,逐步重啟新品牌下的各大賣場。另據俄羅斯商業咨詢通訊社報道,6月1日,瑞典宜家公司在俄重啟退換貨部門的營業,雖然尚未開放購買,但宜家正尋找在俄羅斯重新開放門店的可能性。此外,德國運動品牌阿迪達斯、美國健身品牌銳步等,也都計劃于今年晚些時候在俄重新開放門店,回歸俄市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