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手機青島新聞網
2022-04-22 09:40:04
原標題:“94521”工程:提升青島國際門戶樞紐功能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94521”工程:提升青島國際門戶樞紐功能
《青島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2-2024年)》解讀
交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開路先鋒”,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八大領域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工作總體要求,市交通運輸局結合“十四五”全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重點任務,圍繞港口能力提升、機場運輸保障、環膠州灣暢通、北岸城區承載力提高、上合示范區和自貿區配套完善、支撐平度萊西發展、膠東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等方面,編制了《青島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2-2024年)》。
在4月21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方案》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韓千鈞解讀了《青島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2-2024年)》。《方案》按照“突出重點、強化統籌、改革創新、有序推進”的原則,以“補短板、疏瓶頸、強骨干、優銜接”為重點,適度超前實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2022-2024三年間,全市集中攻堅重大交通建設項目21個。
“開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部署。我們將圍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和市兩會工作部署,將項目打造成群眾滿意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韓千鈞表示,下一步將以“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為契機,轉作風、強能力、抓落實,堅持實字當頭干字為先,充分發揮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專業指揮部作用,按照“一項目一專班”的模式組建21個項目專班,具體負責項目推進。強化要素保障方面,將合理劃分事權和支出責任,建立健全“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多元籌資、規范高效”的投融資管理體制。依據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安排重大交通項目用地、用海等資源配置,依法依規加快項目審批工作。創新提質增效方面,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審批前置要件辦理工作,推廣容缺受理模式,提高審批效率、加快工程進度。
公路項目9個——
基本建成“路網暢達、優質高效”現代化公路體系
公路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承擔著重要角色。2021年,董梁高速(董家口至沈海高速段)建成通車,全市高速公路增至16條,通車里程達870公里,穩居全省第一。加快普通國省道瓶頸路、低等級路改造提升,國道204大沽河橋梁開工建設,國道204萊西段、大場段改線工程和8個養護大中修項目完工通車,國省道優良路率提升至92%。但同時也存在著干線公路標準等級整體不高,高速公路六車道及以上里程占比低等問題,青蘭高速、沈海高速我市部分路段已形成較大瓶頸制約,改擴建迫在眉睫。膠東五市毗鄰市間的未貫通道路、瓶頸路、道路標準不一等問題也需加快解決。按照攻堅任務目標,我市將重點實施9個公路項目。到2024年底,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910公里,高速公路六車道及以上里程占比29%,基本建成“路網暢達、優質高效”的現代化公路體系。
濟青高速公路中線(濰坊至青島段)項目,起于濰坊安丘市G1815濰日高速,止于膠州市九龍街道G22青蘭高速,全長130公里,其中青島段22.3公里,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已于2020年6月開工,計劃2022年底完工。
明村至董家口高速公路項目,北接新濰高速(S21)和榮烏高速(G18),南至董家口港區,全長131公里,其中青島段27公里,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已于2021年3月開工,計劃2023年底完工。該項目是膠東經濟圈縱貫南北的一條高速通道,對進一步完善全省高速路網主框架,完善董家口港區集疏運體系,助推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帶動北部渤海灣港口群與董家口港聯動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青蘭高速公路(雙埠至河套段)改擴建項目是機場集疏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高速公路網和我市環膠州灣綜合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線東起女姑口大橋,止于河套樞紐,全長15.8公里,按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標準改擴建。已于2021年底開工,計劃2023年底完工。
藍谷至膠東國際機場快速通道項目,東起濱海公路,途經即墨、城陽、膠州三個區市,西至膠東國際機場南互通立交,全長48.48公里,按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兼顧城市快速路功能建設。膠州段計劃2022年6月開工,即墨城陽段計劃12月開工,2025年底全線完工。
國道204大沽河橋梁項目,東起桃源大街,向東接現狀G204,全長3.4公里,按一級公路標準建設。已于2021年4月開工,計劃2023年底完工。
沈海高速(南村至青日界段)改擴建項目,北起南村樞紐立交,南至青島日照交界處,全長131.4公里,按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標準改擴建。計劃2022年底開工,2025年底完工。
青蘭高速公路(河套至黃島段)改擴建項目,起點為河套樞紐,終點為黃島東樞紐,全長33.2公里,按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標準改擴建。計劃2023年下半年開工,2025年底完工。
煙臺(萊州)至青島高速公路項目。為加強膠東半島城市之間的聯系,改善區域交通出行條件,青島和煙臺兩地共同協商提出了萊州至青島高速公路規劃,目前已啟動項目預可研編制等前期工作。計劃2023年底開工,2026年底完工。同時,同步開展煙臺市區至青島高速公路前期規劃研究。
董家口至梁山高速(沈海高速至新泰段)項目,起于西海岸新區沈海高速,終點位于新泰市京滬高速,全長205公里,其中青島段20公里,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計劃2024年上半年開工,2026年底完工。
鐵路項目4個——
青島至長三角京津冀等地更快捷
近年來,青島鐵路建設發展迅速。目前,青島鐵路通車里程達到666公里。2020年底,隨著濰萊高鐵建成通車,青島在省內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鐵”。2021年,青島主城區與平度、萊西兩市間的市域列車開通,兩市融入青島主城區40分鐘交通圈。增開直達北京和濟南的高速列車,青島與省會聯系更加高效快捷,與京津冀實現朝發午至、千里日還。但同時,青島還存在著鐵路快速聯通性不強、南下快速能力不足等瓶頸。
未來三年實施的四個鐵路項目,將著力解決制約青島鐵路發展的短板,更好支撐青島在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中的引領作用。
濰坊至煙臺鐵路項目,線路起自濰萊鐵路昌邑南站,止于青榮城際鐵路煙臺南站,新建平度新河站,全長236.4公里,其中青島段14公里。已于2020年10月開工,計劃2024年12月完工。
建設中的萊榮高鐵萊西段。
萊西至榮成鐵路項目,線路起自青榮城際鐵路萊西站,止于青榮城際鐵路榮成站,全長192.4公里,其中青島段7.1公里。已于2020年10月開工,計劃2024年12月完工。
青島至京滬高鐵輔助通道鐵路項目,線路起自青鹽鐵路洋河口站,接入京滬高鐵輔助通道五蓮北站,全長108.3公里,其中青島段53.2公里。按省政府統一部署,計劃2022年底開工,2026年完工。
董家口至沂水鐵路項目,線路自青鹽鐵路董家口站引出,向西接入瓦日鐵路,正線長99.11公里,其中青島段19.65公里。計劃2023年上半年開工,2025年底完工。
到2024年底,全市鐵路營業里程達到687公里,與長三角、京津冀、膠東經濟圈主要城市分別實現4小時、3小時、1小時直達,加快構建國家沿海鐵路重要樞紐。
港口項目5個——
港口生產泊位將達到125個
港口作為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既是青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又是青島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支點,是打造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和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的關鍵支撐。未來三年實施的5個港口項目,將為青島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提供重要保障。
山東液化天然氣三期項目碼頭工程項目,位于董家口港區董家口嘴作業區,計劃建設1座靠泊26.6萬方LNG船舶的專用泊位及配套設施。已于2021年11月開工,計劃2023年底完工。
青島港董家口港區魯海豐碼頭一期工程項目,位于董家口港區胡家山作業區,計劃建設 2000噸級泊位2個、5000噸級泊位 12個。計劃2022年底開工,2025年底完工。
董家口港區振華原油庫工程項目,位于董家口港區,計劃建設8座10萬立方油罐及配套設施。已于2022年3月開工,計劃2024年底完工。
董家口港區北三突堤糧食筒倉三期及配套流程項目,位于董家口港區北三突堤,計劃建設16座筒倉及配套設施。計劃2023年3月開工,2024年底完工。
青島港董家口港區胡家山作業區防波堤工程項目,位于董家口港區胡家山作業區,采用非透水構筑物設計,總長2601米,其中東防波堤長1343米,西防波堤長1258米。計劃2022年上半年開工,2025年底完工。
到2024年底,全市港口生產泊位達到125個,年貨物吞吐量6.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500萬標準箱,成為我市服務“一帶一路”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支點,基本建成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樞紐項目2個——
一體化綜合客運樞紐更加完善
近年來,青島市出行服務系統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客運服務與基礎設施建設協同發展,城市客運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不同客運方式銜接狀況明顯改善,但距離市民對便捷舒適綜合客運樞紐一體化銜接服務的出行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未來三年,我市將重點實施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綜合客運樞紐和唐山路公交換乘樞紐工程兩個樞紐項目。到2024年底,多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的一體化綜合客運樞紐更加完善,城市公交換乘樞紐建設加快推進,群眾出行更加舒適便捷。
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綜合客運樞紐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集散中心、地下空間及地面停車場。計劃2022年9月主體開工,2025年12月完工。
唐山路公交換乘樞紐工程項目,位于李滄區唐山路以南、黑龍江中路以東,總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建設地上三層立體公交停車庫(125個車位)、地下社會停車庫(120個車位)。已于2021年12月開工,計劃2023年2月完工。
管道項目1個——
青島能源輸氣干線項目分兩期實施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是現代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隨著經濟社會的長足發展,能源消費勢必“水漲船高”,呈現穩定增長態勢。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則對能源轉型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按照攻堅目標,到2024年底,青島能源輸氣干線管線主線通氣,解決城市重點片區以及市區“無煤化”改造等天然氣用氣需求,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青島能源輸氣干線項目分兩期實施:一期實施青島市膠州灣海底天然氣管線工程,建設膠州里岔鎮至市區的高壓天然氣管線72公里。該項目是國內涉海距離最長城市燃氣管線,也是首條采用陸對海“定向鉆”工藝敷設的天然氣管線。其中,海底段達到12公里,設計總輸氣能力為每年36億立方米,可滿足沿途上合示范區、高新區以及城區大型燃氣發電項目、“煤改氣”工程的用氣需求。該項目已于2021年底開工,計劃2022年10月主線通氣。屆時,將與“十四五”期間實施的董家口LNG碼頭項目、全域“煤改氣”項目、大型燃氣發電項目協同一體,為我市率先實現“雙碳”戰略目標提供“十足底氣”和“能源引擎”。
二期實施青島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配套高壓天然氣管線工程。建設西海岸泊里鎮至膠州里岔鎮的高壓天然氣管線70公里,計劃2022年12月開工,2023年12月主線完工。
國道204大沽河橋梁工程建設辦主任吳凈潔:啃下“硬骨頭”發起夏秋攻堅行動
國道204大沽河橋梁工程建設辦主任吳凈潔
國道204大沽河橋梁工程是藍谷連接膠東機場快速通道的關鍵節點,也是目前國內最寬的公路單體特大橋梁。今年是國道204大沽河橋梁工程建設的攻堅年。目前,項目建設者正利用有利天氣展開大干,3聯9跨箱梁連續澆筑工作緊張有序進行。
“現在到了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建設者們正鉚足勁兒,全力奮戰,按照既定目標科學組織、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在全面完成一季度建設任務的基礎上,發起2022夏秋攻堅行動。”國道204大沽河橋梁工程建設辦主任吳凈潔介紹,目前,項目已累計完成全橋樁基80%;承臺、墩柱的51%,箱梁的12%,累計完成投資10.89億元。
按照計劃,到年底工程將完成總量的70%,為2023年通車奠定基礎。“接下來,我們將梳理并逐一落實標準施工清單、質量提升清單、技術創新清單,努力實現項目質量、安全、環保、進度‘齊步走’,提升公路橋梁建設品質,推動項目盡早通車。”吳凈潔說。
國道204大沽河橋梁工程建成通車后,將成為膠東機場配套應急保障通道。屆時,青島北部城區和膠東機場將實現快速聯通,極大方便周邊居民出行,更好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中交一航局二公司LNG項目三期工程拋石班班長朱國壘:優化施工方案 爭分奪秒讓項目早投產
中交一航局二公司LNG項目三期工程拋石班班長朱國壘
在董家口港區,山東液化天然氣(LNG)項目正在加緊進行沉箱安裝工作。該工程采用重力墩式結構,根據碼頭各部位不同的使用要求及地質條件,共需安裝不同直徑及高度的沉箱26個,其中圓形沉箱21個,矩形沉箱5個。“目前,已出運安裝完成11個沉箱(A型沉箱4個、B型沉箱4個、D型沉箱3個),占沉箱安裝總工程量42%,剩余沉箱出運安裝工作力爭6月末完成。”中交一航局二公司LNG項目三期工程拋石班班長朱國壘說。
從施工條件來看,該工程臨近LNG一期運營碼頭,所有分部分項工程都需在不影響一期碼頭正常運營的前提下作業,即在一期碼頭空船期施工。碼頭鄰接外海,風浪較大,當出現過大的流速和大風天氣時船舶無法施工。“整個碼頭修建的可利用時間較短,多項工序需交叉作業,為工程的實施、協調與進展增加了很大難度。”朱國壘坦言,水下基床部分由于拋石厚度及面積較大,拋石和夯實無法一次成型到位,為保證基床質量,采用分段分層拋填、夯實作業方法,需花費大量時間。此外,沉箱種類繁多且排列多樣,使出運安裝順序固定,不可靈活調整,無法優化時間安排。
“這個項目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重點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我們將全力以赴將其打造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精品工程。”朱國壘表示,下一步,將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并結合業主方船舶空船期計劃,在保證安全作業的前提下,加快沉箱安裝前各項工序施工,再優化交叉作業施工方案,實時動態調整出運安裝計劃,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作業時間,爭分奪秒為6月末完成沉箱出運安裝沖刺目標提供有力保障,推動項目早投產早受益。(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