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2-04-22 09:35:04
原標題:昔日烽火地 今朝振興忙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如今,泗水縣圣水峪鎮正加快打造集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等于一體的鄉村振興新業態。
□ 記者 孟 一
通訊員 包慶淼
“谷雨春光曉,山川黛色青。葉間鳴戴勝,澤水長浮萍?!?月20日清晨,在濟寧市泗水縣圣水峪鎮東仲都村的龍灣湖文創街,村里的孩子們一邊高聲背誦著詩句,一邊擺弄著手中可以自行拆裝的木質槍炮玩具……
泗水縣群峰疊翠、山川秀美,與綿延的沂蒙山區相連。艱苦卓絕的抗戰年代,這里屬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尼山區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又成為攻打兗州的戰略核心。如今,曾經的戰場變成了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區,發展起以鄉村游、研學游、紅色游為載體的現代服務業。
“通過傳統木匠工藝創新,教孩子們親手制作出爺爺奶奶曾經扛在肩上的槍炮,就是想讓他們記住這里曾發生過的一切?!闭f話的,是濟寧市木工制作工藝非遺傳承人馬明文。2019年末,剛滿31歲的他背著祖輩傳下來的鑿、尺、刨、斗來到了東仲都村,創辦起魯班記憶工作室,成了這片紅色沃土上的第一批“外來匠人”。
談到舍棄城市舒適生活、一頭扎進山溝里搞創作的初衷,馬明文的回答簡單到令人意外?!耙淮魏团笥褋砀浇嚼锿妫瑹o意間聽到了老人們講述的抗戰故事,才意識到生養自己的土地上也曾留下抗戰軍民的血淚。我想用自己手中的木頭和工具,傳續那段歷史?!?/p>
在鑲著大落地窗、墻上掛滿了改良工具的工作室內,到村里參加鄉村游、研學游的孩子們可以按照馬明文事先設計好的圖紙,在碩大的木工桌上一點點制作出屬于自己的槍炮玩具,并在課程講解階段,了解到曾發生在腳下土地上的抗戰故事。在他看來,文創產品是對孩子進行紅色教育的有效載體,只有先以玩具的形式引起興趣,孩子們才更容易把先輩們的革命精神消化和吸收進心里。
馬明文進村從事文創產品創作,除了源于一腔紅色情愫,也與老區不斷改善的基礎設施條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2018年9月,泗水縣龍灣湖畔周邊村莊開始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7.9萬畝土地上涉及了東仲都、南仲都、夾山頭等18個村,經過藝術化的設計再造,曾經的石墻石瓦石頭屋陸續變作融入了現代建筑元素的時尚建筑,吸引來不少藝術創作者。
小山村的藝術氣質越來越濃,龍灣湖鄉村振興團隊便在半山腰上規劃出龍灣湖文創街,并在《鄉村振興合伙人招募管理辦法》的推動下,專門招引文創匠人。很快,一座座空蕩蕩的石頭小院被來自四面八方的青年匠人逐一認領,搖身變為魯班記憶工作室、陶朱工坊、藝舍等各具“網紅”特色的手工藝文創小店,再加上餐飲、住宿等功能性配套的日漸補齊,一個以研學寫生和紅色旅游為主題特色的綜合體驗基地已經成型。每逢節假日和研學團隊活動期,小山村里游人如織,周邊十里八鄉的村民也陸續返鄉務工、創業,根據游客需求蓋起特色民宿和水果采摘大棚,老區人的日子,越過越滋潤。
馬明文說,如今,游客不僅可以在村里找到泥巴捏成的抗戰微縮景觀,在現代陶瓷茶具上看到閃閃的紅星,更能在許多研學體驗項目中聽到慷慨激昂的紅色故事……
“過去,山水是好,可賺錢不易,附近村的老少爺們兒大都陸陸續續外出打工,留下來的就在山上種點豆子、地瓜,日子過得并不富裕。如今老區真的是變了樣?!闭劦秸诎l生的山鄉巨變,龍灣湖鄉村振興示范區核心區所在地東仲都村黨支部書記李洋直言,圍繞文化旅游所進行的改造,不僅改變了村容村貌,更改變了老區人的生活思維和精神風貌。
泗水縣在全省率先開展“鄉村振興合伙人”招募試點工作。目前,龍灣湖鄉村振興示范區累計招募合伙人192人,合作項目51個,投資3.1億元,帶動就業2100余人。龍灣湖藝術小鎮、藝術糧倉、特色種植基地、鄉村民宿等陸續投入使用,鄉村振興的文化撬動效應已經顯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