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1-11-05 11:48:11
原標題:濟南跑出現代農業發展“加速度”
來源:濟南日報
曲堤黃瓜、歷城草莓、萬德壽茶、白橋大蒜、玉皇廟設施蔬菜……我市農產品品牌化發展再一次“開花結果”。日前,農業農村部公示了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億元村名單。其中,我市的唐王街道、曲堤街道、白橋鎮、萬德街道、玉皇廟鎮等5個街鎮入選。
這些街鎮的入選,體現出我市全力推進農產品品牌發展之路的重要性。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品牌強農戰略,以“泉水人家”為引領,以十二大農業特色產業優勢產品為單元,競爭力和影響力日益增強,跑出現代農業發展“加速度”,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會標桿奠定了堅實基礎。
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
走出致富新路子
每天早上6點,位于濟陽區曲堤街道的黃瓜交易市場就開始熱鬧起來,瓜農們看著自己一筐筐的黃瓜集裝成箱運往全國各地乃至全球,臉上樂開了花。
作為我市十二大農業特色產業之一,曲堤街道共有黃瓜大棚2.6萬個,種植面積超過5萬畝,年產量達5億公斤,產值超過15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優質黃瓜種植基地。
近年來,曲堤街道充分發揮行業優勢,采取“產業黨組織+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模式,強化黨建引領,實現了富民強村興鎮的目標:黃瓜產業覆蓋的85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最多的達到30萬元,80%的黃瓜種植戶年純收入達到10萬元。
同屬濟南十二大農業特色產業的歷城草莓,近年來的發展也非常迅猛。11月3日上午,唐王街道豐收家庭農場的草莓大棚里,工人們正忙著采摘、裝盒。
“這幾天天氣晴好,產量也略高一點,每天都能出幾百公斤草莓。等過幾天,產量還要高。”豐收家庭農場負責人邵建海高興地說。
為發展品牌農業,唐王街道創建營銷主體,成立山東唐王控股有限公司,統籌推動“唐王”品牌創建推介工作。自公司成立以來,先后注冊了“大美唐王”和“唐王優品”兩個獨具地域特色的商標,成功包裝打造了“國禮”白菜、“金獎”草莓、“愛心”櫻桃等多個優質農產品品牌,大幅提升了農產品的美譽度和附加值,有力推動了唐王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
大力推進設施農業發展鄉村產業迎來華麗蝶變
如今提起大蒜產業,除了久負盛名的金鄉之外,就以商河縣白橋鎮的大蒜產業最為出名。據了解,白橋全鎮大蒜種植面積達7萬畝,是黃河以北最大的大蒜生產基地。多年來,該鎮堅持將大蒜作為主導產業方向,不斷延長產業鏈條、破解發展瓶頸。
為破解深加工污水處理瓶頸、打造深加工產業集聚區,去年,該鎮投資1.6億元建設了濟南大蒜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示范園項目。示范園內包括10個標準化大蒜生產車間和一座日處理2400噸污水的污水處理廠,可加工大蒜8萬噸,是山東規模最大、配套設施最全的大蒜制品加工園區。
在商河縣除了白橋鎮外,玉皇廟鎮經過不斷探索,也走出了一條以新型工業化為龍頭,新型城鎮化為載體,農業現代化為基礎,“三化”互促互補、協調發展的路子,助推鄉村華麗蝶變。
彩椒和西紅柿成為玉皇廟鎮農民致富的“兩大法寶”。近年來,玉皇廟鎮以西紅柿和彩椒為代表的設施蔬菜產業飛速發展,成為江北最大的西紅柿、彩椒生產基地和集散地,全鎮西紅柿產業占地1.9萬畝,年產2億公斤,產值達12億元;彩椒產業占地1.6萬畝,年產2.1億公斤,產值近8億元,兩項特色種植產業產值之和達20億元以上,設施蔬菜產業的蓬勃發展成為玉皇廟鎮鄉村產業振興的一個縮影,為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茶葉串起一二三產漸成撬動當地鄉村振興支點
從開始的南茶北引到現在的濟南市十二大農業特色產業,如今,長清茶葉種植面積達到1.1萬畝,總產值超過2億元。而長清茶的主產地萬德街道之所以被評為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得益于產業振興的帶動,串起了萬德街道一、二、三產業,成為撬動當地鄉村振興的支點。
拿萬德街道馬套村來說,在馬套村有兩個合作社,一個是旅游合作社,一個是茶葉合作社,兩者因為茶實現了有效銜接。種茶、采茶和炒茶是這里的一個特色旅游項目,吸引眾多研學游團隊前來參觀。該村以此為契機,融合一、二、三產,探索出“黨支部引領+合作社主營+電商平臺帶動”的“三位一體”黨建工作模式,逐步走出了以鄉村旅游產業為主體、以旅游合作社為產業龍頭的發展方式,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鄉村旅游格局。(本報記者錢堃張敏郝倩張群邵明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