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商報
2020-05-29 10:35:05
覆蓋五類通勤人群 注:報告以居住地或就業(yè)地至少一端位于中心城區(qū)范圍內的通勤人口作為研究對象,包含城區(qū)內部通勤、城區(qū)居住郊區(qū)就業(yè)、郊區(qū)居住城區(qū)就業(yè)、城區(qū)居住市外就業(yè)、市外居住城區(qū)就業(yè)。
你計算過每天要跨越多少公里往返于家與單位之間嗎?在這過程中你是否獲得了幸福的通勤體驗?你知道大部分人可接受的通勤極限值是多少?
近日,住建部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監(jiān)測與治理實驗室,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聯(lián)合百度地圖慧眼發(fā)布《2020年度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jiān)測報告》,報告選取36個中國主要城市,描繪出城市通勤畫像。
根據報告,通勤距離是指家到就業(yè)地的距離。對于購房一族來說,通勤距離是買房時需要重點考慮的一個要素,通勤半徑則是給買房畫了個邊界參考值。
40公里是極限通勤距離
每天上下班單程,就需要花費一個半小時。因為住的地方沒有直達公司的公交車,不得不先騎上2公里的單車去公交車站,在通勤路上花費的時間更多了。家住槐蔭區(qū)臘山河附近,公司在高新區(qū)舜華路,這是上班族劉洋跨越半個濟南上下班的日常。“每天天還沒亮就出門,高峰期堵車2個小時也是有的,出門上班最大的心愿就是公交車上有個座補補覺”,要么就近租房,要么攢錢買房,更或者辭職換工作,像劉洋這樣的年輕上班族們時常在這樣的選擇中糾結著。
你能接受的“極限通勤距離”是多少?有人說,如果超出這個極限距離,再漂亮、再便宜的房子,也應該一票否決,但現(xiàn)實往往更骨感些。數據顯示,通勤半徑和房價高低基本成正比,房價越高的城市,通勤半徑就越高,目前我國通勤半徑最長的城市是北京、深圳和重慶,這三個城市的通勤半徑都是40公里;其次是上海,通勤半徑39公里,天津通勤半徑37公里。這五個城市排在“第一陣營”。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線城市,40公里也是目前交通系統(tǒng)支撐下主要城市的最大通勤尺度。而作為I型大城市的濟南,通勤半徑也達到了31千米,和京滬深比起來,算是很幸福了。
濟南平均通勤距離8公里
如果說“通勤半徑”是在挑戰(zhàn)極限,那再看下通勤距離你有沒有“拖后腿”。根據報告,平均通勤距離越大,意味著居民通勤成本越高,城市需要更高效的交通系統(tǒng)支撐。36個主要城市的平均通勤距離均超過6公里,呈現(xiàn)隨城市規(guī)模增長的特征,北京平均通勤距離11.1公里位居36個城市之首,超過9公里的城市有上海、重慶、成都和西寧。
從納入監(jiān)測的山東兩市來看,濟南平均通勤距離8公里,青島則為8.1公里,在36個城市中都處于比較居中的距離。平均通勤距離8公里是個什么概念?記者估算了一下,差不多等于從濟南火車站到千佛山的距離。如此來看,濟南上班族們相當于每天都奔走在火車站和千佛山之間。
濟南市民超五成“挺幸福”
除了空間距離的監(jiān)控測算,此次報告還嘗試建立幸福體驗與通勤距離的關系,所謂幸福通勤就是以人民為中心城市建設的體驗感和獲得感,而就近職住,可采用步行、自行車等非機動車方式上班,會帶來幸福的通勤體驗。
報告提出,以距離小于5公里的通勤人口比重作為衡量城市職住平衡和通勤幸福的指標。5公里的可慢行距離,使居民具有合理可控的通勤時間和多樣的交通方式選擇,更容易具有好的通勤體驗。濟南東西狹長發(fā)展,人們的單位和住宅距離也越拉越長。隨著城市交通基礎建設發(fā)展和技術升級,這個數字還將會變動。1小時的通勤圈,也更具有置業(yè)的參考意義。
與幸福通勤息息相關的就是城市交通的表現(xiàn)。便捷的公共交通,讓空間距離不斷拉近。復興號列車,設計時速350公里,讓濟南東站到青島北站之間的距離縮短至100分鐘。濟南地鐵3號線,最高時速100公里,全程不到半小時。報告稱,公共交通對于高密度城市的交通出行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持作用,45分鐘時耗是合理通勤的基本保障。36個城市中最高水平的深圳達到57%,最低的是北京市僅有32%。濟南的表現(xiàn)達到了42%,青島同為42%。
隨著濟南地鐵1號線、3號線提前一年順利通車,軌交建設也在積極推進提速加力,確保軌道交通2號線年底通車。作為濟南第一條東西走向的地鐵2號線,一旦通車,將把兩條南北走向的地鐵1號線和3號線串連起來,形成H形交通網絡,未來對于上班一族通勤幸福感也將直線提升。(史尚靜)(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