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19-07-19 15:14:07
18日晚,“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山東省煙臺市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現場觀看體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長島漁號”。
“長島漁號”源于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的砣磯島,距今有300多年的歷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風帆時代漁民創造的一支闖海的歌。具有號詞簡單,語調粗獷,情緒豪放,領和嚴謹,鄉土氣息濃郁等特點。
砣磯島土質磽薄,淡水奇缺,歷來以漁業為主。自清朝初期漁民便自行設計建造大風船出海作業。船大人多,勞動強度增加,則需要一種具有權威性的號令,來協調動作,統一步調,指揮生產。于是,以吆喝、吶喊為主要語言,以領合分明、具有音樂美的“長島漁號”便應運而生。因此,“長島漁號”具有戰勝風浪、爭取漁汛、降服困難的號召力和凝聚力。這種粗獷豪放的、原汁原味的勞動之歌,直接轉化為生產力。
據《長島縣志》記載,20世紀30年代,砣磯島后口村有只“大瓜簍“(船名)在煙臺港站錨(拋錨),適逢有只天津的“大改翹”(船名)正要掌篷出海,時值雨后,篷綆濕澀,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有把篷掌起來。砣磯島上有個號頭,綽號“小鬼奶奶”即刻帶領伙計們靠了上去,一個“掌篷號”,硬是把沉重的篷帆叫了起來,在港的漁民無不欽佩。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一些老年漁民相繼退休,“長島漁號”成為一種無形的文物,被塵封在人們的記憶中。自上世紀80年代始,被挖掘整理記入《長島縣志》。世紀之交,“長島漁號”參加諸多的表演活動,使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傳承。 2006年,“長島漁號”代表山東省參加象山全國漁歌《號子》邀請賽,榮獲作品、表演二等獎。如今,“長島漁號”延續了300多年,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筆寶貴財富。2008年6月,“長島漁號”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