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日照日報
2018-06-19 10:27:06
日照:讓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動
——日照改革開放40 年巡禮·改革創新篇
6月的日照,繁花似錦,一派蔥蘢。
黃海之濱,千帆齊進,改革創新的浪潮奔騰不歇。
40年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中華大地奏響了改革開放的宏大樂章。踏著改革開放的節拍,日照港開始布局、建設,依托港口建市的日照,早早就附著了改革的“基因”。
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從擴權讓利、利改稅到股份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從計劃經濟到投身激烈的市場競爭……日照與全國改革大潮同頻共振,走過了40年波瀾壯闊的歷程。
40年里,日照高舉改革大旗,破解時代課題,在改革中迅速崛起、壯大,在一次次革故鼎新的改革創新征程中持續煥發勃勃生機。
時代的腳步疾速前行。今天,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時間節點,讓我們聚焦執著前行中的日照改革,觸摸改革強勁有力的心跳,傾聽改革鏗鏘有力的足音。
(資料圖)
開新篇闖新路,日照在改革中迅速崛起
經過10年的改革探索,1989年6月,國務院批準日照市升級為地級市,讓長期受困于體制機制的日照得以松綁,開啟了探索改革發展的全新之路,日照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
從此,改革以雷霆之勢深刻地改變著日照發展的版圖,昔日偏于一隅的“小漁村”正大步邁向美麗富饒、生態宜居、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海濱城市。
“那時日照更像一個‘村中城’,外地人來日照最大的感覺就是,明明身在城中,卻‘怎么感覺還沒進城’”,回顧過去,市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趙世明一個最大的感觸就是,“是改革開放從根本上改變了日照”。
不斷改革發展模式,創新發展思路,一直以來,日照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特點的科學發展之路。從改革審批制度入手,減少審批項目,簡化審批程序,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革除體制機制弊端;組建市行政服務中心,開展“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努力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體制機制。
以問題為導向,創新方法和手段,破解發展中的難題,為發展開辟新路。尤其是通過設立“政府工作創新獎”,推動了各項工作的創新———經濟適用房貨幣直補改革、供銷系統的“一個網絡、兩個平臺”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細胞工程”,等等,這些創新性的舉措,都曾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40年來,正是這一個個敢想敢試的探索實踐、“當時行之不覺”的拐點,繪制了一幅幅“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歷史底本,讓我們一路上收獲著成功,也累積著經驗:
——改革是發展的不竭動力。
大改革,快發展;小改革,慢發展;不改革,難發展。市統計局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1978年—2017年,日照的GDP年均增長達12.2%,經濟總量迅速攀升。40年來,日照發展的“盤子”越做越大、動力越來越足。
——改革永無止境。
從農村到城市,從單項到綜合,從集體到個人,從經濟領域到政治、文化、社會、司法、生態……隨著改革的全面推開,“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并不比不發展的時候少”,改革永無止境,步伐必須加快。
——改革精神挺起發展脊梁。
從打破傳統處級干部選拔方式的“一推雙考”,到打開大門、招賢納士創建人才創新發展院和企業發展研究院兩個人才“蓄水池”;從挑戰自我的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到聯合國人居獎,再到摘取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桂冠;從打破交通瓶頸制約的日東高速到山字河機場、再到年底通車的青日連鐵路……改革“基因”催生的敢闖敢試、埋頭苦干的改革精神,伴隨著日照發展的每一步,塑造著城市的精神氣質,凝聚起強大的奮進動力。
(資料圖)
補短板破瓶頸,激活發展新動能
歷史,由一段一段的航程連接而成。歷史前進的步伐,總是因為一個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節點而昂揚激越。
改革開放40年,多次出現重大轉折的關鍵時刻。這其中,過去五年以來日照全方位發展的突飛猛進尤其令人矚目。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改革開放旗幟,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推進改革,用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改革,推動新一輪改革大潮涌起。日照和全國一同進入了“深改時間”。
彼時,在經濟下行、貿易融資風險加劇等內憂外困夾擊之下,日照的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挑戰。統計數據顯示,尤其2015年一季度,全市GDP增速跌到6 . 3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跌到2.2%,陷入建市以來的最低谷。
痛定思痛,日照直面自身體質不強、經濟結構層次較低、體制機制僵化的瓶頸和短板,開出改革的良方,精準施策、協同發力,打出一系列“組合拳”。
瞄準“人”這個關鍵要素,把人事管理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啃“硬骨頭”,砸“鐵飯碗”,摘“烏紗帽”,破除身份界限,激發發展活力。2016年2月,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園、經濟發展局等相關單位和產業園區主要負責人率先轉變身份,拿到市委、市政府新的聘書,原檔案“封存管理”,園區職員制改革由此入軌運行。涉及改革的人員,無論是公務員、事業編還是聘用者,全部成為“職員”,收入與貢獻掛鉤,精力向招商和發展一線傾斜。
隨后,日照瞄準園區體制機制弊端,對園區領導體制、園區規劃、行政審批等連砍“五板斧”,取消區縣黨政負責人在園區兼職,重新進行“九合一”整體規劃,一張棋盤布棋子、一枚印章管審批。園區這壺“溫吞水”很快被燒開,6個國家和省級經濟園區在全省的排名快速前移,有兩個園區一年就前移10余個位次。
改革,改出動力,改出活力,日照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奮勇前行。
——大刀闊斧進行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在全省率先實施市縣鄉三級同步改革,多個領域的行政執法職責集中到一個綜合機構,160名執法人員及編制,全部下沉劃轉到下轄區。
——出臺省內首部城市管理綜合性法規《日照市城市管理條例》,在全省率先出臺《日照市物業管理條例》,將網格化管理、衛生管理責任區等制度上升為地方性法規。
——建立“1+26”國企國資改革制度體系,在全省率先實現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探索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新路子》入選全國《地方國企改革100例》案例。
——推進基金產業改革發展,白鷺灣科技金融小鎮獲批“國內首個國家級個稅試驗區”,從創立至今,已入駐企業996家,累計實現稅收3.5億元。
——在全省率先實現扶貧與低保兩項政策銜接融合、扶貧與低保計算標準“兩線合一”,建立扶貧、低保“兩線合一”機制。
……
這五年,日照舉旗定向、運籌帷幄,順應發展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在日照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27個部門,258項審批事項集中審批,實現了一枚印章管審批”,據趙世明介紹,最近剛剛獲批的莒縣行政審批服務局,真正實現了“一次辦好”,極大提高了審批效率。
從一個小窗口的改變,開啟了一場政府的自我革命。力爭“一次辦好”的承諾,正成為日照明天發展的鋪路石。
五年來,日照把“放、管、服”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著力打造與市場完全對接的新體制新機制,積極鼓勵部門進行流程再造,探索審批事項“串改并”“互聯網+政務服務”等新模式,通過推行模塊化并聯審批,使全流程審批時限由281個工作日壓減到28個工作日;通過推行區域化評估“一次評審、區域共享”,使項目落地時間平均節省6到9個月;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2017年在全省率先實現“35證合一”。
五年來,日照直擊發展的“痛點”,漸次展開一場場改革,把中央頂層設計與日照實際結合,把頂層設計貫徹到基層,推動中央、省委、市委重大改革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實處,改革的大潮沖開一切阻礙發展、束縛活力、抑制創新的藩籬,讓一切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動,讓一切創新的激情盡情迸發。
來自市經信委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實有市場主體達到22.81萬戶,增長16.9%;實有企業達到6.67萬戶,增長24.5%。
(資料圖)
出實招用硬招,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改革,意味著什么?
“我們得好好活,還能見一大些好光景呢!”今年67歲的邢阿姨17歲時來到日照,親眼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日照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她來說,改革,不再是一項項政策措施,而是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
40年來,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人民”為最核心關鍵詞的日照綜合改革步步深入,從群眾的需求處突破,出實招用硬招,打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突破“中梗阻”,讓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得以充分展示,不斷夯實著百姓的“獲得感”,也提升著群眾的“滿意度”。
——以“放權、讓利、壓責”為核心,最大限度地向基層和居民讓利的同時,堅持“責權利”相統一,壓實區和村居的責任。“一子落而滿盤活”,啃下“城中村”改造這個“硬骨頭”。到2017年底,已拆遷112個村居、41360處房屋,完成計劃的166.5%。
——教育改革,以校長職級制改革為龍頭,配套推進鄉鎮和主城區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在全市一次性推開校長職級制改革,摘掉1238名中小學校長的“官帽”,打破校長任職的“天花板”。深化教師“縣管校聘”改革,1337名校長教師進行城鄉交流輪崗,優化了教師資源配置。
——創新城市管理體制機制,建立創建文明城市長效機制,持續推進突出問題整治,徹底改變新老城區“兩重天”。去年治理建成區違建259.7萬平方米,在省內率先根治了“紅三輪”這個頑疾。
——積極推進鄉鎮街道駐地環境綜合整治和城鄉環衛一體化,2017年城鄉環衛一體化、移風易俗農村群眾滿意度再次獲全省17市排名“雙第一”。
——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實現城鄉交通全網絡、全銜接、全暢達。市區至東港區鄉鎮,至嵐山、五蓮、莒縣等地的85條線路,294臺在運客車全部實行一票制,全市城鄉群眾坐上享受政府票價補貼、價格低廉的城鄉公交班車。
——實施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制度,去年全市“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311天,人民群眾暢享生態福祉。
青山依舊,綠水長流。
40年接續奮斗,40年碩果累累。
回首改革路,最深刻的變化在于人,最根本的實惠歸于人,最強大的動力來自于人。40年來,隨著改革創新意識日漸深入人心,日照改革的思路更加清晰,改革的信心益發堅定,改革的舉措益發務實。
去年5月26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三次會議上,與會省領導紛紛為日照的深化改革“點贊”:“日照的改革回答了一個地方改革‘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這三個問題,要好好總結日照的改革經驗,讓大家有所借鑒。”
從“蓄勢積能”到“發力超越”,新起點上,日照又將開啟新征程。
“要推進改革再深化”。2月26日,在春節后上班不久召開的高規格、大規模的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市委書記、市長齊家濱提出了新一輪改革的要求,“改革是祛病根、激活力的利器。新舊動能轉換,本身就是一場深刻改革。要堅持以創新的思維、改革的辦法,破解前進中的難題。”
建立“港產城海”融合發展新機制,建立城市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體制機制,建立加快日照(石臼灣)中央活力區規劃建設的制度保障,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推動農業農村改革發展體制機制……于是,一項項針對性極強的體制機制改革次第推進,全面護航日照發展。
改革潮涌,風帆高懸。新一輪改革的沖鋒號已經吹響,戰幕已經拉開。在“一、三、五”總體發展戰略的引領下,全市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正在譜寫日照改革發展的新篇章。
浩瀚黃海,海天相連。
人們常說:出了海,所有方向都是路。日照,正是揚帆遠航時。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