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9-16 23:32:09
在剛結束的濟南第九屆親子劇節上,濟南市兒童藝術劇院王謙編劇的《漢字變變變》作為壓軸大戲上演,孩子們會發現那些四四方方、難認難記的漢字成為舞臺主角,呈現出了一個巧妙的想象世界。該劇是王謙探索兒童劇創作的最新作品,他更希望在戲中運用獨特與先進的理念,讓孩子感受到戲劇藝術的魅力。
親子劇唯快樂有趣是從
20多年前,大學畢業進入工作單位,王謙就開始創作親子兒童劇,但作品搬上舞臺,才發現劇場里的孩子不是上廁所就是往外跑,而自己只能干著急。“那時,恨不能將孩子們摁在椅子上。后來明白了,最終還得拿作品來‘抓住’孩子。”孩子的注意力時間短,王謙就將創作的功夫多放在如何讓孩子順暢、愉悅地看戲上。
此后,王謙創作的《小紅帽》《三只小鼠和一鍋湯》《列那狐傳奇》《假話國歷險記》等親子劇本,不僅充滿童趣,還滲透著幼兒成長和親子互動的一些科學理念,讓小朋友們在觀劇中能真正體會到快樂,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心靈和成長。
隨著創作的深入,王謙越發堅定了自己創作的理念,那就是將思路定位在對兒童劇的探索,拓展舞臺的表現力上,尋求別人沒做過的內容以呈現給孩子。“我們無法拼陣容,拼舞臺的華麗,但我們的創作更追求兒童劇自身的規律和與先進戲劇演出方式接軌上。更少的演員、更少的道具布景,卻有最好的智慧,讓孩子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多年創作經歷中,他的作品也大多集中在做有趣、快樂的親子劇上。
40多歲的王謙,在兒童劇行業摸爬滾打多年,見證了國內兒童劇市場的起步與逐漸茁壯,也對兒童劇有著深入的思考與探究。一路創作下來,所謂“愛之深,責之切”,王謙很希望自己的兒童劇更加理想化,無論在理念還是實踐上,都能新穎和超前一點兒。
上個月底,在濟南第九屆親子劇節上演出的《漢字變變變》是王謙實踐其戲劇理論的最新作品,劇本改了十多遍,這部大家都認為是‘冒險’的作品得以搬上舞臺。該劇用了大量的虛擬手法,如同讓孩子們過家家,同時更多地用到了肢體表演和木偶表演,淡化了劇情。也就是說,觀眾可能無法獲取一個完整的故事或受到某種教育,卻能在了解中國文字魅力的過程中充分享受到快樂和趣味。
盡管想到會有觀眾的質疑,王謙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想法。 “吸取先進的教育理念,探索實踐新鮮的表現演形式,這蘊含了我們對兒童劇發展的深入思考。但是,在當下的兒童劇觀劇大環境下,也許有人會對這類戲有一些不理解。”
改編童話經典應慎之又慎
家長對兒童劇往往存在著一個觀劇誤區。“很多家長選擇兒童劇,不是唯經典名著論,就是在欣賞習慣上默守陳規。劇中一定要有小動物,表演一定要熱熱鬧鬧,一定要看童話經典改編,要有知識性……唯獨不從孩子快樂成長的角度去選戲。”
王謙說,與當前國際兒童劇市場先進的觀念、理念相比,國內已有不小的差距。接觸過許多歐美的兒童劇,王謙發現別人家的劇甚至可以像《天線寶寶》一樣幼稚和低齡,但是孩子就是喜歡,因為它符合孩子這個年齡段成長的心理需求。“在中國來做這種劇,家長也許會覺得孩子沒笑,沒哭,也沒學到什么具體知識,錢就白花了。其實這是家長審美的一種落后。”
“給孩子講的故事和道理一定要經得起推敲,編劇不能傳遞一些成人價值觀,一定要自審……在兒童劇的寫作過程中,什么可以寫,什么不能寫,孩子接受方式如何,都有自身規律,也充滿專業性和特殊性。”王謙在創作兒童劇時,始終繃著一根弦,保持謹慎。
在長期兒童劇創作經驗積累后,王謙不主張盲目地將童話經典故事改編為兒童劇,因為不少西方經典作品其實是“黑暗童話”的代表。“《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里的一些作品是不太適合改編的,因為作品本身不是寫給兒童閱讀的,當初就是寫給宮廷貴婦和富家小姐們看的。其中傳遞了不少錯誤的價值觀,比如‘女孩長得漂亮就可以得到一切’等等。對于兒童來說,培養他們的心靈美尤為重要,所以家長給孩子選劇一定要有辨別能力。”
王謙說,如果真要改編經典,一定要摒除那些錯誤觀念,哪怕只是套一個經典故事的殼,劇中應呈現的也一定是與孩子年齡對等的觀念。例如,教給他們如何獲取友誼、掌握愛與被愛的能力以及如何保護自己等這些成長主題,那些成年人的世俗價值觀還是要少一點兒。在不斷的兒童劇實踐與操作中,無論是改編經典還是原創,王謙都會以其掌握的兒童心理學、教育學以及社會學的知識做基礎,因為他認為兒童劇的根本不僅僅是戲劇的問題,而且還涉及到如何塑造孩子美好心靈的重任。
兒童劇要分檔,家長的審美須更新
談及作為兒童劇編劇的困境,王謙說,兒童劇編劇最難克服的就是市場的影響,濟南兒童劇市場近年有了快速的發展,但作為編劇,王謙會明顯感覺到市場的影響,有些花了大力氣的具有探索性的劇,因沒有市場,演出幾十場就封箱了,再無演出的可能,不像經典改編劇和迪士尼動畫改編劇可以常年演出,場場爆滿。“決定孩子來不來看戲的不是編劇,而是家長,作為編劇只能耐心等待,用時間來換取創作的空間,用好的作品來換取觀眾的信任,等待市場的慢慢轉變。”
王謙說,濟南市兒童藝術劇院也在不斷推出具有探索性的劇,每年舉辦的濟南親子劇節也會引進國際上很多風格不同的劇,家長們應該多接觸各類劇,了解兒童劇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從而知道不是只有名著改編一種類型,有很多好劇融合了先進的創作理念,或許更適合兒童。
同時,王謙還提到,國外的兒童戲劇教育已經非常普及了,而在我們很多城市,兒童戲劇教育的發展還處于摸索階段,不知道怎么與學校和學生對接。“讓孩子們了解演戲是什么滋味,戲劇的樂趣在哪兒,即怎樣形成完善的兒童戲劇教育體系,進而如何讓兒童戲劇在一個城市形成氣候,大家都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但都還沒找到很好的方法去解決。只有家長和教育部門對戲劇的教育功能更加了解,明白戲劇這門融文學、表演、音樂和美術等藝術形式為一體的綜合藝術,能帶給孩子更加全面和完整的審美體驗后,形成一定社會共識,兒童劇才能更好地往下發展。”
“理想中的兒童劇是能夠真正給孩子帶來精神食糧,孩子觀劇時又是愉悅和暢快的。當下不少兒童劇,對孩子們來說太難。劇中承載的東西太多,長篇大論,甚至關注教育制度、社會問題這些宏大命題。讓孩子看就能解決問題嗎?”王謙說,兒童劇要健康發展下去,還須各方相輔相成地合力推動。
王謙簡介
濟南市兒童藝術劇院編劇,創作的兒童劇有《真實游戲》《大鼻子叔叔的奇遇》《七色花》《列那狐傳奇》《假話國歷險記》《漢字變變變》等;影視劇有《小小飛虎隊》《大秧歌》等。曾榮獲第八屆山東文化藝術節編劇二等獎、全國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優秀作品獎、山東省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文藝精品工程”特別獎、泰山文藝獎電影作品一等獎等獎項。2008年3月授予濟南市建功立業先進個人稱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