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晚報
2017-02-22 14:19:02
2月18日上午,超大型油船 “加納”號申請由前海一號錨地起錨進靠94泊位,該油船長333.04米,載重噸317693噸。青島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利用船舶交通風險評估預警系統、船舶交通管理信息系統等實施重點跟蹤監管,使得油船順利進港靠泊。昨天,記者現場探訪獲悉,該中心每年為進出港船舶提供15萬艘次左右的信息服務,隨著超大型船舶增加,海上“智能交通”的任務更加艱巨而重要。
探訪
30多個顯示屏實時監控
海上各種船舶險情得以成功化解,除了得益于經驗豐富的值班人員外,交管中心的“智能交通”系統功不可沒。昨天下午,記者走進青島海事局交管中心值班室,第一感覺就是電腦多。兩排值班桌,一共6個值班臺,每個值班臺上有5個電腦顯示屏,而在值班桌前面的墻上還掛著兩個大型顯示屏,上面顯示有綠色和紅色的船型圖案。 “進出港的船舶在這上面實時顯示,想查看哪艘船舶,只要將鼠標放在上面輕輕一點,包括船舶位置、船舶種類大小、吃水深度等信息,就能一目了然看清楚。”交管中心值班長唐蕊告訴記者,青島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主要有三大職能,提供信息服務、助航服務和交通組織服務。應船舶請求,中心可以向其提供他船動態、助航標志、水文氣象、航行警(通)告和其他有關信息服務。此外,中心可為船舶在航行困難或氣象惡劣環境下,或船舶一旦出現了故障、損壞時,提供助航服務。另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交通組織服務,即在船舶交通管理信息系統覆蓋水域內,為防止出現危險的海上交通局面和提供安全高效的船舶通航而進行的一種服務。
統計
每年服務15萬艘次船舶
“惡劣天氣時,是我們最繁忙的時候,因為大霧大風影響,船舶需要進港避風或擇地下錨,這就需要我們組織協調海上交通秩序。”唐蕊說,再就是惡劣天氣過后,面臨船舶集中出港,更需要有序的交通秩序,否則容易出現秩序混亂的局面。到了捕魚期,漁船出港捕魚作業,也會對貨船進出港產生影響,這時同樣需要助航。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交管中心每年提供的信息服務達15萬艘次左右,2013年143002艘次、2014年171792艘次、2015年172798艘次、2016年157902艘次。
目前,青島船舶交通管理中心的規模為“五雷達站兩中心”,整個系統分別由雷達、數據綜合處理、甚高頻無線電通信、交通顯示、水文氣象、記錄重放等多個子系統組成,通過對雷達回波、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信號的綜合處理,將船舶目標顯示在交通顯示器上,實現對主要港口水域的監控。通過甚高頻無線電話對船舶進行通信調度,通過水文氣象系統掌握轄區氣象情況。
亮點
預警系統建起“安全圈”
2016年,青島港吃水15米及以上超大型船舶進港累計710艘次,同比增長1.4%,已連續四年突破700艘次。超大型船舶一直是交管中心的監控重點,會根據船舶吃水等條件合理安排錨地,增設值班臺開辟單獨窗口,充分運用雷達和AIS相關設備全程監控。AIS是船舶自動識別系統,以AIS信號為基礎,利用船舶領域、船舶動界學說,對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統)監控水域中的各船舶間交通態勢進行分析和評估,判斷是否存在碰撞風險,從而達到提前預警的目的,這套系統就是船舶交通風險評估預警系統,它就像“車載雷達”,在距離過近時就會發出警報進行提醒。
“在海上航行時,對于碰撞危險的判斷并不像在路上,可以根據地上的車道進行直觀的判斷,海上沒有畫線的‘車道’,判斷兩船的交通態勢時,駕駛員需要先定性地判斷可能有碰撞的危險,然后再借助于航海儀器來進行定量的判斷。 ”交管中心負責人介紹,船受風、流的影響很大,這對海上交通態勢的判斷也存在一定的影響。值班員有一點馬虎就可能做出錯誤的判斷,從而引發碰撞事故的發生,而預警系統綜合考慮船舶的長度、寬度、航速以及風、流等各方面的因素,為每條船舶建立了海上航行的“安全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