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1-05 08:23:01
青島五十中的學生在學校食堂吃午餐。
孩子吃飯問題是大事,也是難事。對于這個棘手的問題,青島教育部門不推、不躲,而是迎難而上,建設標準化中小學食堂,決心要讓孩子們吃上熱飯菜、放心飯、營養餐。青島學校食堂建設如何從最初的艱難上路到規范有序?備受家長稱贊的學校食堂建設背后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困難?日前,齊魯晚報記者兵分三路,對青島市區、農村的中小學食堂進行了探訪。
三年來,青島累計投入資金近3.4億元,建設726所標準化中小學食堂,食堂覆蓋率由2013年底的54.1%上升到目前的71%,在學校食堂就餐人數由39萬人增加到77萬人,學生就餐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尤其是農村娃吃上了放心飯、營養餐。讓每個孩子吃上學校食堂做的熱飯,是青島未來三年的目標。根據“十三五”規劃,青島市教育局決定從2017年開始,實施第二期中小學標準化食堂創建工作,計劃再用三年時間新建337所標準化食堂,力爭到2019年基本實現校校有食堂。
食堂飯菜香
學生胃口好
2016年12月21日中午11點50分,下課鈴聲敲響,對青島唐山路小學的學生來說,他們又迎來了每天都很期待的午餐時刻。
“哇,有鵪鶉蛋,還有紅燒肉!”洗完手回到教室,二年級1班的小陽迫不及待打開放在桌子上的餐盒,興奮地喊道。
鵪鶉蛋、紅燒肉、炸蘑菇、茭瓜條、饅頭、米飯、冬瓜湯,這是學生們當天的午餐。有些燙手的饅頭,冒著熱氣的飯菜,孩子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
除了在教室吃午飯的,還有一部分學生在食堂餐廳吃飯。“因為地方受限,孩子們輪著去餐廳吃。每周輪6個班,一個月里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到餐廳吃飯。這周是三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每天中午,唐山路小學校長董雪梅都習慣走到用餐的學生當中去看看。
唐山路小學屬于老校新建食堂。食堂于去年年底啟用,占地600多平方米,地方不大,但餐廳干凈整潔亮堂。學生們有序地在餐廳窗口取餐,餐廳里專門設置了一個加餐窗口,每個班級的學生都有老師陪著,老師和學生吃同一鍋飯菜。
“孩子們幾乎都是光盤行動,吃完不夠的可到加餐窗口加餐。”分管食堂工作的副校長王舉文笑著說,飯菜好不好吃,從孩子們餐盤的剩余量就可看出。“以前吃配餐的時候老師強調不要剩飯,現在不用老師說,保準吃得干凈。飯量大點的孩子早早地就去加餐了。”
吃頓中午飯
不用來回跑了
“在學校食堂吃飯真好,熱乎,好吃。”學校還沒建設食堂時,唐山路小學六年級男生張子垚在學校吃配餐,對比之下,二者差異明顯。“配餐不好吃,有的時候飯不熱。”顯然,在張子垚的記憶中,配餐并沒有給他留下好的印象。
同是六年級的梁可心也選擇在食堂吃飯。因為家離學校有4站路遠,以前梁可心總是到附近小區的姨奶奶家吃飯。“有的時候中午有活動,我就得跑著去,吃完跑著回來,跑得我肚子不舒服。”而現在,時間很寬裕,梁可心吃完午飯還可以休息一會兒再參加活動。
在沒有食堂的農村學校,學生則經常帶飯。一到冬天,吃涼飯是常事。今年8月,即墨溫泉小學建起餐廳,解決了650多名學生吃午飯問題。“以前我都是從家里帶飯,雖然裝在保溫盒里,但冬天中午吃的時候已經涼了。”六年級3班學生徐曉寧說,現在學校有食堂真好,可以吃熱的飯菜。
距離膠州市區30多公里的膠西鎮大村小學,也于去年9月份有了師生們期盼已久的餐廳。“以前學校可以做飯,但是沒有餐廳。”校長高玉貝說,由于沒有吃飯的地方,孩子們只能打了飯拿到教室吃,很不方便,大部分學生都選擇帶飯。新餐廳啟用后,全校210多名學生中160多人都在學校吃。
交8元午餐費
吃10元錢飯菜
白灼大蝦、山藥炒肉、黃瓜炒雞蛋、金針菇雞蛋湯、酸奶、水果,這是12月21日嶗山區嶗發小學的學生午餐食譜。這頓午餐,學生交的費用為8元,實際午餐標準為10元,相差的兩元由政府補貼。從2016年11月開始,嶗山區公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餐費執行10元標準,嶗山區財政每年支出800余萬元,惠及2萬余名學生。
提前實現學校食堂全覆蓋的市南區,通過財政補助,實現餐費零利潤。學生所交8元費用,全部用于購買食材。孩子們花8元午餐費,加上政府補助費用,可達到10-11元的標準,午餐質量顯著改善。
李滄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學生交的餐費最大限度地用于食材支出,學校食堂的低值易耗品及水、電、氣等費用均從辦學經費中列支,食堂從業人員薪酬由政府支付。學生午餐費每天交8元錢,其中有7元多直接用于食材,增加了午餐的品種和花樣,保證學生午餐既安全又有營養。
食堂建好后
管理也跟上
食堂建好后,如何管理好則是學校面臨的又一個重點問題。
“我們堅持的原則就是,安全、用心做好每一頓飯。經得起任何人來監督,經得起老師、學生、家長的評價。”唐山路小學校長董雪梅說,學校每天都有駐校辦公的家長在食堂用餐,相當于每天都有家長在監督。
保證食品安全,需從源頭上把關。“我們采購的每一種食材都必須索證索票,而且能查來源。”董雪梅說,區里有統一的采購平臺,每天早晨6點,學校食堂負責人對菜品進行驗收,有質量問題的當場退回。倉庫每天都要清理,不留多余的菜。
“區里還給我們配備了農殘檢測設備,檢測結果直接與食藥局聯網。”位于市南區的青島燕兒島路第一小學也在去年3月份開辦了食堂,并通過規范化食堂驗收。該校負責食堂工作的總務處蔡老師告訴記者,食堂采購的食材均來自政府公開招標的中標企業,食品安全得到保障。
學校食堂標準化,廚房里也干凈。
為了孩子,“擼袖子”建食堂
學校辦食堂,讓孩子們吃上熱乎飯,受到家長稱贊。而學校食堂建設實屬不易。“一個是責任大,另一個是沒有地方得想方設法開辟地方,再者以前從來沒辦過食堂啊,建起來了怎么管理,這些都是面臨的很現實的問題。”校長楊芳告訴記者,學校的食堂是從當年的雜物倉庫改造而來。雖說只有150平方米,但這個規范化食堂的建設著實來之不易。
2013年,青島啟動第一期標準化食堂建設時,地處原四方老城區的青島五十中列入了市北區首批標準化食堂建設之列。“一方面覺得是好事,但另一方面也頭大啊,哪里有地方啊,還有很多手續,都得去跑。還好,教體局帶著我們一起做。”楊芳說,在教體局領導班子的幫助和指導下,一個個困難終被攻破。從騰地方到設計、規劃、建設,一共用了半年多的時間,2014年3月,孩子們吃上了食堂的熱乎飯菜。青島五十中共有769名學生,目前,所有學生都在學校食堂吃飯。
青島中小學食堂建設步履艱難,特別是在一些老城區,學校原本就校舍緊張,必須先保證正常的教學用房,根本騰不出地方來建食堂。“當時說建食堂,我也很頭大。好在在局領導的指導下,頂著各種困難也就建起來了。”唐山路小學目前的食堂用地之前是一個體育活動場所。一方面要保證學生吃飯,另一方面又不能影響學生體育活動,于是在食堂的樓上設計了一個排球場,排球場周圍有6米高的鋼網,確保學生運動安全。
青島市委高校工委副書記、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劉鵬照說,經過前三年的努力,基礎好一些的學校食堂均已達標,未來三年要創建的學校涉及的多是偏遠的農村學校,任務更重,難度更大。即便困難重重,學校也要聯合相關部門,共同研究解決措施,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讓每個孩子吃上學校食堂做的安全、營養、可口的熱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