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1-05 08:18:01
在青島市南區、高新區、局屬學校等已提前實現中小學食堂全覆蓋,中小學食堂條件、就餐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城里學校標準較高、起步較快,但農村學校也迅速趕了上來,告別了過去土鍋土灶、燒煤做飯的舊伙房,農村學生吃上了放心飯、營養餐。連日來,記者選取了五處市區、城鎮和鄉村小學的樣本,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農村娃吃上熱乎飯
膠西鎮大村小學
膠州市膠西鎮大村小學是一個離膠州市區30多公里的農村小學,周邊14個村莊的孩子都在這里讀書。多年來該校學生午飯大部分都是自帶,冬天要靠熱水來熱飯。今年,該校新修建的餐廳正式投入使用,孩子們只需要花5元就可以吃到一葷一素兩道菜,還能吃到水果。目前,超過8成學生都選擇在學校餐廳吃飯。
“我們這里以前條件比較艱苦,近幾年改善了不少。”校長高玉貝告訴記者,2016年7月份,膠州市和膠西鎮兩級財政撥款為學校修建了餐廳,新餐廳于9月份正式啟用。
下課鈴聲響起,學校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有序走進餐廳。“讓一年級的學弟們先走,大家注意秩序。”老師讓更小的孩子先進入餐廳。進入餐廳后,記者注意到當天的菜是紅燒茄子和清炒黃瓜,主食是饅頭。“阿姨,我只要茄子不要肉。”“不行,不吃肉不長個頭,必須吃肉。”一名學生和工作人員的對話頗為有趣。
在餐廳內記者采訪了三年級學生宋建國,他告訴記者自己家在大鄶家溝村,距離學校10里左右,以前都是媽媽給他做飯,然后自己帶到學校,冬天就用熱水把飯燙一下然后再吃,今年新學期開始之后自己就選擇在學校吃飯,比以前方便多了。“以前學校可以做飯,但是沒有餐廳。”校長高玉貝說,由于沒有吃飯的地方,孩子們只能打了飯拿到教室吃,很不方便,所以大部分學生都選擇帶飯。自從新餐廳啟用之后,目前全校210多名學生有160多人都在學校吃。
為了保障學生的飲食安全,學校派出專門的原料采購人員采購食材,并保證每天的飯菜都不重樣。“我們保證每天一葷一素,搭配著吃。”餐廳工作人員說,周四或者是周五學生還能吃到一頓水果。
三菜一湯有大蝦還有酸奶和水果
嶗山區嶗發小學
學生吃10元標準午餐,政府補貼2元,每人只要8元錢。從2016年11月開始,嶗山區公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餐費執行10元標準,嶗山區財政每年支出800余萬元,惠及2萬余學生。不少學校還建起了食堂,解決學生就餐問題。
嶗山區嶗發小學位于王哥莊街道,屬于鄉村小學,受經濟條件的限制,以前學校的午餐是4.5元每人每天,去年才將學生午餐標準提高到7.5元每人每天,現在政府補貼后,學生的午餐標準提高到10元,很受學生及家長歡迎。21日,記者在嶗發小學看到,學生的午餐為三菜一湯:白灼大蝦、山藥炒肉、黃瓜炒雞蛋、金針菇雞蛋湯,還配有酸奶,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
“以前孩子一周也就能吃上一兩次葷菜,現在不僅每天中午都可以吃到葷菜,而且還有酸奶、水果等。”嶗發小學三年級二班學生徐雯雯的家長劉曉莉告訴記者。嶗發小學校長常方森介紹,學生午餐標準提高后,孩子們的午餐也由原來的一葷一素一湯變為現在的一葷兩素一湯,酸奶也由原來的一三五供應變為現在的每天都有,伙食改善了不少。
除了午餐補貼外,嶗山區開展標準化食堂創建工作,截至目前23所學校的25個食堂全部完成標準化食堂建設。麥島小學、嶗山第三實驗小學等都建起了新食堂,解決了學生的就餐問題。
“像米、面、油之類的,我們都有統一的進貨規范,像這個米最多放到黃線,用到紅線之后就開始進貨了,這就是保證食物存放時間不要太久。”麥島小學食堂相關工作人員張美芝介紹。據悉,以前由于學校條件限制,麥島小學學生一直吃配餐,今年學校食堂建成后受到了家長們的歡迎。目前學校學生的午餐標準為12元,基本上是一葷兩素一湯一奶,葷素搭配比較合理。食堂建成后,學生吃上了熱乎飯,學校還通過電子菜譜為學生展開營養搭配。
學生自助用餐,鍛煉自理能力
青島第五十中學
21日中午,在青島第五十中學學生餐廳里,學生們拿著餐盤,站成一個圓形取餐。中間擺放的是當天的午餐,有紅燒肉、西紅柿雞蛋、咖喱土豆、綠豆芽、饅頭、米飯,粥,還有一筐橘子。學生排隊取餐,想吃什么菜自己打,按需取餐不夠再加。
“這幾樣菜我都愛吃,每一樣我都打了。最愛吃西紅柿雞蛋,我就稍微多打了一些。”七年級的小楊打了滿滿一餐盤。
環顧餐廳四周,墻壁上張貼著24節氣的習俗與飲食文化海報,色調別致,極具韻味。“這是我們的中餐廳。隔壁還有一個西式風格的餐廳。”校長楊芳告訴記者,為了讓學生在一個舒適、溫馨的環境里用餐,學校在餐廳的裝修布置上集思廣益,最終決定打造中、西兩個飲食文化主題。不過,由于餐廳地方受限,學生們只能按班級輪流到餐廳吃飯。每一周輪換一次。
對于學生自助取餐的用餐方式,楊芳校長稱是一個有益的嘗試,是一個從手忙腳亂到井然有序的過程。“初一的孩子,真的出現過盤子端不穩,湯灑一地灑一身的現象,有的時候食堂工作人員都看不下去了,忍不住要幫他們打。我說,就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完成。”在楊芳看來,食堂不僅僅是一個填飽肚子的地方,更是一個鍛煉自主能力、養成好習慣的場所。最初自助取餐時,有的孩子因為自己喜愛吃某道菜,會盛很多。“我就跟孩子說,你喜歡吃這個菜,可能還有很多同學也喜歡吃這個菜。如果你打那么多,那其他人是不是就沒得吃呢?這就教育孩子不能只考慮自己,要學會換位思考。”而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和磨合,楊芳明顯看到了孩子們好的變化。
村小建起標準化食堂
即墨溫泉小學
2016年12月21日中午11點半,在即墨溫泉小學的餐廳里,中午放學的小學生們拿著餐盤排隊打飯。“阿姨,我要兩個包子。”“夠嗎?不夠的話再來拿啊。”當天中午,學校餐廳為學生們準備的午飯是熱氣騰騰的肉餡和素餡包子。
今年8月,即墨溫泉街道4個鄉村小學合并,新建起溫泉小學,學校為了方便學生中午吃飯,投資120余萬元建起了一所青島市標準化食堂,可同時容納700多人就餐。
對一些距離學校較遠的學生來說,之前中午吃飯都是早晨上學時從家里自帶的飯菜。“現在學校有了食堂,能吃上熱乎飯了,一周的飯菜不但菜品豐盛而且不重樣,我們心里也很高興。”徐曉寧的母親說。
“我們學校餐廳一周當中每天的菜品都不一樣,基本上都是一葷一素搭配,1到3年級學生每頓午飯只要6元,4到6年級學生每頓午飯6.5元,學生不夠可以要,飯菜管飽。”溫泉小學總務處主任張明昀說,溫泉小學共有在校學生750多名,今年學校新建起食堂后,其中有650多名學生中午都在學校吃午飯。
張明昀說,為保障學生就餐安全,原材料購進必須索票索證,開飯前半個小時,廚師和值班老師必須嘗一遍飯菜。
在青島唐山路小學,孩子們午飯吃得很香。 記者 李珍梅 攝
飯菜不重樣,每天家長試吃
青島唐山路小學
一個月之內每天的飯菜都不重樣,面點變著花樣做,所有食物都是新鮮加工不進半成品……青島唐山路小學的食堂開辦一年多來,用可口的飯菜拴住了學生的胃口,全校98%的學生都在食堂吃飯,每天都有家長代表試吃。
除了在教室吃午飯的,還有一部分學生在食堂餐廳吃飯。“因為地方受限,我們的孩子輪著去餐廳吃。每周輪6個班,一個月里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到餐廳吃飯。這周是三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每天中午,唐山路小學校長董雪梅都習慣走到用餐的學生當中去看看。
董雪梅說,學校的每一處都可以是教育學習的地方,食堂也不例外。
“我們學校比較小,以前沒有食堂。”董雪梅介紹,學校食堂于2015年11月建成,一個月后投入使用。因為目前的食堂用地占的是以前的一塊體育用地,現在在食堂的頂上,設計了一個排球場。董雪梅說,學校每天都有駐校辦公的家長在食堂用餐,相當于每天都有家長在監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