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6日訊 近年來,濟南鐵路運輸法院充分發揮訴調對接多元化解金融糾紛優勢,不斷探索非訴糾紛解決機制,積極開展金融糾紛類型化、專業化化解,利用“非訴在前、多元化解、分類推進、集中調處”的金融糾紛多層次專審新思路,多措并舉提升金融審判質效,成功化解一批金融糾紛。
借款合同未履行 訴前調解化糾紛
在審理涉及中小微企業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時,始終堅持“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通過“訴前調解+司法確認”訴調對接模式,切實幫助金融機構及企業降低訴訟成本,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更加精細化、便捷化的司法服務。
2022年11月至12月期間,兩公司與原告某銀行簽訂《流動資金借款合同》。原告按合同約定發放貸款后,被告未如期履行還款義務,各擔保人亦未按照合同約定承擔擔保責任。原告多次催要未果,遂起訴至濟南院。
鑒于兩起案件的事實爭議不大、法律責任比較明確,為妥善化解糾紛,濟南院訴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將兩案轉入訴前調解程序,迅速與雙方當事人取得聯系,充分了解案情后積極組織調解工作。在耐心聽取各方訴求后,工作人員向被告從還款能力及義務等角度詳細釋明法律規定,告知其拒不還款將承擔的法律后果,并結合各方立場和請求,向原告曉之以理,說明利弊。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并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該協議既保護了原告的合法權益,也為被告償還債款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類案集中化解 降成本提效率
針對18起涉某協會商家的金融借款糾紛案件,法官充分考慮企業生產經營遇到的困難,建立與銀行高效溝通調解機制,形成三方合力,助力調解達成,既解決了金融機構的回款難題,又緩解了被告的還款壓力,實現了“三個效果”有機統一。
該18案被告因資金周轉需要向原告某銀行借款,后因未及時履行,超期后無法償還貸款,被銀行訴至法院。經過了解,雖然該批案件訴訟標的額較大,但雙方權利義務明確,有較好的調解基礎。通過前期溝通,承辦法官發現被告均有還款意愿,但均系因經營困難,無一次性償還能力希望銀行能延遲還款期限。為減輕當事人訴累、盡快化解糾紛,法院對18起案件進行集中送達、集中調解。調解過程中,法官向各案被告充分了解當前的經營狀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合理的還款計劃。經過耐心勸解,原告銀行主動作出讓步,最終在金融政策允許范圍內,與15起案件的被告達成了分期還款協議。至此,該系列案件得以及時化解。
減免罰息化風險 助企惠民顯成效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小額貸款公司逐漸成為消費金融市場的貸款發放主力,法院立足于維護金融貸款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利,為小額貸款公司清欠難題提供解決方案,積極服務金融發展,促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期間,原告某小額貸款公司與多名個人及公司簽訂《授信借款合同》,向多名被告出借3000余萬元,同時訂立《擔保合同》,被告以自有房屋等不動產抵押擔保。原告依約向被告支付借款,但履行過程中被告未按期還本付息,原告遂訴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辦法官逐一審核證據,對有爭議的事實向各方當事人電話溝通。經過調查,承辦法官形成預判,案件被告拖欠還款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困難且認為罰息過高,但各方都希望能以最短時間、最小成本解決爭議。以此為突破,法官積極引導雙方進行調解,經過多次釋法明理,最終原告放棄部分利息,與多案被告達成調解協議,切實減輕借款人還款負擔。
今年以來,濟南院通過調解方式解決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32件,涉案標的達2億余元。面對金融審判的新形勢新任務,濟南院將主動站位全局,凝聚多方力量,深入推動金融糾紛多元化解,積極回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金融審判新需求,努力為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