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5-02-03 16:17:02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從養豬到種菇,一個鄉村的綠色蛻變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從養豬到種菇,一個鄉村的綠色蛻變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杭州2月3日電(記者林光耀、鄭可意、劉銘翔)走進浙江省海寧市的長嘯村,道路整潔、屋舍儼然,沿途隨處可見可愛的蘑菇卡通形象。
在村子西側占地107畝的食用菌基地里,44歲的菇農許益民正忙著收拾自家的菇房,為開春的蘑菇種植做準備。
蘑菇雖小,價值不低。這個食用菌基地每年可生產食用菌180萬棒,年產值1500余萬元。也正是這個食用菌基地,幫助長嘯村完成了從“養豬村”到“零碳村”的綠色蛻變。
圖為長嘯村的“農光互補”食用菌基地。新華社記者 林光耀 攝
10多年前,長嘯村還是遠近有名的“養豬村”,全村約三分之一農戶靠養豬補貼家用。而養豬帶來的環境問題,也成為困擾村莊建設發展的一大難題。
“當初因為養豬,村里臭氣熏天、污水橫流。”長嘯村黨委書記許國初回憶說,我們痛定思痛、狠下決心,要搞生豬退養。
2015年,長嘯村全村正式騰退生豬養殖,豬棚被改成了菇棚。與此同時,借勢本地“陽光小鎮”光伏產業,村里將流轉出來的107畝土地打造成棚下養菇、棚頂發電的“農光互補”食用菌基地。
該基地每年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80萬元,同時為周邊百姓提供就業崗位200余個,真正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村民“雙增收”。
基地里種植的秀珍菇質地細膩、口感脆嫩爽滑、營養價值高,也為種植的村民帶來了收入。許益民算了一筆賬,一個菇棚一年的凈利潤大約三、四萬元,承包四、五個菇棚,一年就能賺一、二十萬元。
圖為長嘯村。新華社發(陳俊華攝)
“食用菌種植需要避光栽培,在炎熱的夏季,放置在大棚上的1.88萬塊光伏發電板不僅能起到遮陽和吸熱的作用,還可以把太陽能轉換為電能供菇房保溫保濕,實現土地立體化的增值利用。”國網海寧市供電公司袁花供電所工作人員張寅介紹。
“農光互補”孕育出了“陽光經濟”。食用菌基地目前已實現“一地五金”,即可獲得光伏發電上網的收入、光伏電站土地的租金、大棚的租金、設施設備的租金,以及村民種菇、打工的收益。
今年69歲的村民翁良官現在是食用菌基地的一名菇棚管理員。他告訴記者,通過工作收益和土地流轉租金,每年收入可達5萬元以上。“真是沒想到,這么一把年紀了,每年還能賺這么多錢。村里種蘑菇的路選得對!”翁良官說。
光伏座椅、光伏路燈、光伏垃圾桶……走進長嘯村的“零碳公園”,光伏元素到處可見。通過“光伏+儲能”,長嘯村形成了“白天光伏發電供能、儲能充電、余電上網,晚上儲能供電”的低碳發展模式。
圖為長嘯村零碳公園內的光伏座椅與光伏垃圾桶。新華社記者 林光耀 攝
據了解,長嘯村也成為浙江省首批低(零)碳試點村。別具一格的零碳公園既激活了村民的新生活,也為村莊帶來了客流量。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長嘯村打造的“零碳”美麗鄉村風景線,已累計吸引游客超16萬人次。而依托“農光互補”食用菌基地,2024年,長嘯村積極打造面向中小學生的研學課程,年接待游客超1萬人次。
2020年起,長嘯村還啟動“菌菇2.0升級版”,結合本地桑蠶養殖產業優勢,引進了高端藥用桑黃的種植,2024年產值已達約6000萬元。
陽光下,一塊塊光伏面板熠熠生輝。“2025年,我們計劃申請打造省級研學基地,同時大力發展桑黃種植產業,爭取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800萬元。”對于長嘯村的未來,許國初充滿期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