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5-02-03 15:23:02
原標題:圖說節令|立春知多少 一起探尋春之始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圖說節令|立春知多少 一起探尋春之始
來源:新華社
北京時間2月3日22時10分將迎來立春節氣。
民俗學者、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來華介紹,立春在“五九”最后一天,叫作“春打五九尾”;立春在“六九”第一天,叫作“春打六九頭”。2025年2月3日是“數九”當中的“五九”最后一天,屬于“春打五九尾”。一個“打”字,把嫵媚的春天描繪得更具活力。
立春,預示著寒冬已盡,春回大地,自此萬物更新,生機勃勃。 每個節氣根據物候特征,又細分為三候,每五天為一候,全年共七十二候。
“噗嗤”一聲,東風解凍。冰封的積雪咧開嘴笑了,露出山頭上的絲絲嫩綠。
“嘰嘰喳喳”,蟄蟲始振。百蟲從酣夢中醒來,加入這場春天的歌詠。
“撲通撲通”,魚陟負冰。魚群在尚未完全融化的冰塊和冰片間游動,魚尾擺動泛起陣陣漣漪。
萬物在暗自涌動,精彩才剛剛開始。
“立春”一詞,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已出現。據《禮記》記載,周朝時,每逢“立春”,周天子親率公卿、諸侯、士大夫,在東郊舉行迎春大典,然后賞賜群臣并施惠于民。
東漢以后,朝野出現“迎春”禮俗,如婦女“剪彩為燕”做頭飾,貼“宜春”于門。唐宋時,“立春”之日,宰相以下群臣要入朝致賀。明清宮廷,無論“迎春”還是“鞭春”,禮儀均極為隆重。
立春這天,我國民間有“迎春”習俗,一些地方會舉行儀式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
除此之外,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有“鞭春”“打春”的習俗,也就是鞭打春牛,也稱鞭打土牛,寓意來年五谷豐登、國泰民安,提醒人們春耕即將開始,莫誤農時。
立春時節,我國民間多有“咬春”的習俗。俗話說“不時不食”,古人于立春日吃蘿卜,是“咬春”的一種。除了蘿卜,春餅、春卷等都可以“咬”。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這個充滿生機和希望的季節,不妨咬上一口脆生生的蘿卜,吃上幾個春餅或春卷,再擺上幾枝嫩黃的迎春花,以嶄新的姿態開啟詩情畫意的又一年。
策劃:曲振東 劉茜 施鰻珂 孟麗靜 劉瓊
動圖插畫:王斌
插畫:勾建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