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1-08-04 04:50:08
原標題:降溫防暑 一夏清涼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應對夏季高溫天氣,各地采取多種措施——
降溫防暑 一夏清涼
中國季風氣候顯著,夏季普遍高溫。進入小暑、大暑節氣以來,多地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為應對高溫酷暑,各地推出多種防暑降溫措施,減少高溫對百姓生活生產的影響,守護群眾平穩度過一個清涼的夏日。
關懷戶外勞動者 送上防暑大禮包
“今年項目部早早為我們準備好了防暑用品,天氣雖熱,但是大家工作的熱情更高了。”盛夏時節的河北省雄安新區,大規模開發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容東片區安置房項目上,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工人田亞亮說,項目部在工人生活區設置了綠豆粥免費領取點,同時配備了藿香正氣水及冰塊,工友們上下班可按需免費領取。“保障給力,我們會更加努力,為新區建設貢獻我們自己的一份力。”
炎炎夏日,建筑工人、環衛工人、外賣小哥、快遞小哥等一群戶外勞動者,在烈日下奔波忙碌,在高溫里堅持勞作,用辛勤和汗水服務大家的生產生活,各地各單位紛紛送上“清涼大禮包” 。
7月27日,福建省福州市當日最高氣溫突破40℃,成為今年首個氣溫超過40℃的省會城市。自7月以來,福州市總工會持續開展防暑降溫專項慰問活動。據悉,今年7月至8月,福州市縣級以上工會將投入資金800萬元,在全市范圍集中開展“夏送清涼”防暑降溫專項慰問活動,重點走訪城市環衛、公共交通、重點工程建設、郵政快遞等行業一線職工,為堅守高溫作業崗位的一線職工送上夏日的特別關懷,保障一線職工們清涼度夏、安全作業。慰問活動還充分發揮各級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作用,督促企業單位規范高溫天氣下的用工生產、保障職工工作場所衛生等,助力企業單位防疫、降溫、促生產。
隨著氣溫的不斷攀升,全國用電負荷和日發電量均突破歷史峰值,電力行業也迎來了“迎峰度夏”的關鍵時期。
近日,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供電局的一線人員為保障居民的用電安全,仍在烈日下作業。兩位供電人員身穿長袖防護服,頭戴安全帽,雙手帶上厚重的絕緣手套,絕緣斗臂車將全副武裝的他們送至半空中開展帶電作業。從升降平臺上下來的作業人員滿臉汗珠,汗水已濕透了衣服。在保障轄區用戶安心用電的同時,寶安供電局也全力做好夏季員工勞動保護和防暑降溫工作,合理均衡安排戶外施工作業,改善作業條件,并縮短連續作業時間。各供電分局均配備有急救藥箱,為員工提供一般勞動防護用品和夏桑菊沖劑、清涼油等20多種藥品。
綠豆湯、菊花茶、藿香正氣水、龍虎人丹、清涼油、透氣性更強的夏季制服……筆者走訪發現,許多快遞小哥、交警、環衛工人等戶外勞動者都收到了公司或街道社區等組織提供的防暑物資和藥品。除此之外,能喝水、避暑、休息的服務站點也給了戶外勞動者們關懷。
7月27日,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在盤旋路金昌農商銀行門口舉行“夏送清涼”活動暨戶外勞動者驛站授牌儀式。當天的集中授牌儀式,標志著以“六個一”(一個銅牌標識、一套沙發茶幾、一臺飲水機、一臺微波爐、一個手機充電樁、一個如廁地點)標準建成的26家“戶外勞動者驛站”正式面向全市戶外勞動者開放,切實解決大家“喝水難、休息難、充電難、如廁難”的現實問題,為常年在戶外工作、與寒風烈日為伴的勞動者提供暖心服務,打造愛心港灣。
今年6月,全國總工會印發《關于做好2021年職工防暑降溫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工會把做好高溫作業和高溫天氣作業職工勞動保護工作作為工會服務職工、維護職工權益的重要內容,提前謀劃安排,精心組織部署,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和夏季高溫天氣因素疊加給職工生產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
據全國總工會權益保障部部長粟斌在7月22日舉行的“工會關愛戶外勞動者”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各級工會整合社會資源,采取自建、共建等方式,已建設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78217個,累計投入資金數量9.38億元,覆蓋服務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戶外勞動者群體5900多萬人。
落實帶薪休假 發放高溫津貼
老樹棲飛鳥,云卷碧波搖。山中綠樹蓊郁,溪水清淺,只有聲聲蟬鳴提示著,這是盛夏七月天。近日,重慶市民楊先生休了年假,帶上父親到市內的四面山中避暑。
望鄉臺瀑布從至高處落下,水花撲面,送來林間獨有的清涼。“比起在空調房里待著,老爺子還是更喜歡到處走走。山里涼快,呼吸呼吸新鮮空氣,適當外出活動活動,對老爺子身體有好處。”楊先生告訴筆者,利用帶薪休假的機會,在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帶家人避避暑,他計劃已久。
進入“三伏”,濕熱交加,選擇休假避暑的人們多了起來。據悉,2008年起實施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除了落實帶薪休假,高溫天氣下勞動者還依法享有多項保障。
根據2012年6月人社部等4部門制定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在高溫天氣期間,用人單位應當根據生產特點和具體條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時間、輪換作業、適當增加高溫工作環境下勞動者的休息時間和減輕勞動強度、減少高溫時段室外作業等措施。勞動者從事高溫作業的,依法享受崗位津貼。具體來說,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并納入工資總額。高溫津貼標準由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并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適時調整。
今年6月,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5部門發出通知,調高廣東高溫津貼標準至每人每月300元,如按照規定需按天數折算高溫津貼的,每人每天13.8元。這一標準較2012年的150元/月標準提高了一倍,將直接惠及30萬一線作業的環衛工人和超300萬的建筑工人,為一線職工增加高溫津貼。
為減少持續高溫天氣對職工工作及健康的影響,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也于近日發布通知,要求各用人單位應科學合理安排工作,足額發放高溫津貼,且不得采取以防暑降溫飲料沖抵的方式。關于高溫津貼,5月份按實際高溫天數12元/天計發,6月至9月按260元/月計發或按實際高溫天數12元/天計發。
福建省人社廳勞動監察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除按規定發放高溫津貼外,各用人單位應根據生產特點和具體條件,科學合理安排工作,采取適當增加勞動者的休息時間、減少高溫時段室外作業等措施,確保安全生產。
植樹造綠噴霧 打造清涼城市
在四川成都的二三環路上,一眼望去,看不到現代都市的鋼筋水泥,取而代之的是一瀉而下的一片翠綠。家就住在三環邊上的金女士每天上班都會路過這片爬山虎形成的“城市森林”。
“綠油油的一片,看到的時候就感覺很涼爽。有時候堵車,就在陰涼地下面停一會兒,也不著急。”金女士向筆者感嘆說:“城市里的綠化確實會影響心情,綠色多一些,就會覺得城市的清涼多一些,夏日的炎熱少一些。”
據悉,爬山虎生命周期很長、容易種植,攀附在水泥高架橋上,可以將裸露的墻面溫度降低3℃到6℃。目前,成都在二、三環路的4280個橋墩上,種植了約有19余萬平方米的爬山虎,半數以上橋墩綠化高度達到8至12米,猶如綠色的瀑布,成為了城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城市熱島效應明顯,為了給城市降溫、為居民打造宜居的環境,各地使出了多種招數,打造清涼城市。
在北京,6月底剛剛開園的功德寺公園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是“三山五園”(對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園林為代表的各歷史時期文化遺產的統稱。三山指香山、玉泉山、萬壽山,五園指靜宜園、靜明園、頤和園、圓明園、暢春園。)歷史文化景區核心區。傍晚時分,晚霞染紅天空,公園里的人漸漸多了起來。住在附近的齊女士帶著孩子來到公園里游玩,她說:“我家住得比較近,最近經常來。抬頭是樹蔭,低頭是草坪,夏天進來非常舒服。”
功德寺公園面積約10公頃,里面樹木成林,花草繁茂,從空中俯瞰,就像一顆綠色的寶石鑲嵌在“三山五園”之間。據介紹,區別于普通公園,功德寺公園在設計上秉承城市森林理念,進行大尺度“造綠”。公園里不僅保留有長勢良好的高大樹木,同時還新增多種常綠樹、落葉喬木、草本植物,打造層次分明、特色突出的城市森林空間,為周圍居民提供一個愜意的夏日納涼休閑之地。
立體綠化也是城市綠化的重要形式之一。除了生態作用和美化城市的功能,在建筑節能方面,立體綠化景觀也起著不小的作用。據報道,在炎炎夏日,有立體綠化表面和沒有立體綠化表面的溫度差高達7℃以上,室內溫度也有3℃至5℃的溫差。
今年6月,上海市靜安區綠化管理中心在成都北路和新閘路先后完成了綠墻和花箱制作工程。在成都北路的綠墻上,巨大的墻壁用不同色彩、不同樣貌的植物進行裝點,在墻上用LED燈帶勾勒出一系列代表性建筑輪廓。在新閘路,通過組合花箱與藤本月季、懸掛花箱的結合,為單調的墻面增添色彩。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累計建成立體綠化47.5萬平方米,高架立柱3萬余根,極大提升了城市生態環境的品質,也在盛夏為市民帶來一絲涼意。
在重慶,噴霧這種降溫方式派上了用場。
近日,重慶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開啟了噴霧降溫系統,通過極細的白色水霧為前來的市民帶來陣陣涼意,緩解暑熱帶來的不適感。人們在噴霧下行走,霧氣不斷吐出,潮濕的水霧落在露出的皮膚上,吸收空氣中的熱量后汽化,隨之帶來的是清爽的濕潤感。貼心的是,極細的水霧從直徑僅0.2毫米的噴頭中噴出,散發在空氣中很快被蒸發,避免了水霧在降溫的同時打濕衣物的隱憂。據悉,當溫度達到30℃以上時,噴霧降溫裝置噴霧15分鐘后,3米范圍內溫度會降低6℃以上。
此前,重慶兩江新區還打造了“智慧涼道”。當外界溫度達到設定值且紅外線感應到行人走近時,智慧涼道系統將自動開始噴霧降溫,形成清涼宜人、健康環保的生態長廊。行走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既可以領略山城的美好風光,又能在烈日炎炎下享受到清涼水感的愜意。
(本報實習生張怡然、楊怡晨、郭詩穎、張馨月對此文采寫亦有貢獻)
本版制圖:潘旭濤
葉 子
【編輯:房家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