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7-01-24 09:37:01
1月5日,北京與河北簽署京冀醫保直接結算服務協議,家住河北燕郊的北京參保者姜先生,成為首位異地就醫刷卡直接結算的人。隨著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提速,越來越多的人分享到醫療等方面的便利。2016年上半年,在北京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出院患者中,河北患者人數占比從2013年的9.05%降至7.47%。
變化在悄然發生。每一個數據的變動都連著切實的民生冷暖。1月19日,北京市兩會期間,北京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北京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王海臣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近三年,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不論是非首都功能疏解,還是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協同創新共同體的打造、公共服務的共建共享都取得積極進展。
時值北京兩會之際,京津冀一體化的進展也成為北京人關注的焦點。王海臣表示,“不要把京津冀協同看成兩三年的事,這只是‘立柱架梁’剛剛開始。北京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協同發展的‘一核’,緊緊抓住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取得階段性成效。”
北京瘦身健體 津冀發展提速
雖然上班地點從北京順義變成了河北滄州,回家的時間延長了近1小時,但黎彬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2010年黎彬大學畢業后到位于北京順義的北京現代二廠工作,2015年5月調到位于河北滄州的北京現代四廠擔任建設項目管理科科長。2016年10月18日,投資80億的北京現代滄州工廠產品下線。黎彬說,“新工廠、新嘗試,對于年輕人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北京現代四工廠在河北滄州建廠,既能夠幫助北京現代突破產能瓶頸,又能夠帶動滄州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加快建成以整車制造為核心的汽車產業集群。”北京市發改委主任、北京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盧彥介紹,新工廠最高將達到年產整車30萬輛、發動機20萬臺的產能,產值280億元,可以帶動1900人就業。同時,9家配套企業同步入駐,部分配件項目開工或正在做開工準備,加倍放大了北京現代落戶的“乘數效應”,實現了“一個工廠帶動了一個產業基地”,“通過推進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實現了首都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和提質增效;實現了京津冀全產業鏈的重新布局;更重要的是,為高精尖產業贏得新的發展空間。”
2015年6月9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印發實施以后,北京制定實施了全國首個以治理“大城市病”為目標的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從2014年這個目錄實施以來,全市不予辦理的工商登記業務累計達1.64萬件,其中農林牧漁業、批發和零售業新設市場主體數大幅下降,金融、文化、科技服務類增長。
盧彥認為,這“三升三降”表明,產業調整已經形成共識。同時,就地淘汰一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業,絕不向外甩包袱。2016年北京共關停退出一般性制造業企業335家,2013年以來累計退出1341家。2015年至2016年調整疏解350家商品交易市場,2.8萬個商戶選擇停業或者到河北省白溝、廊坊等地開設的批發市場繼續經營。
位于首都核心區的“動批”共有13個市場,目前已經完成了8個市場的疏解,今年將再完成最后5個市場的疏解,“動批”也將消失。在緊緊抓住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做外科手術,治理大城市病的同時,北京的輻射帶動顯現,甚至出現“井噴”態勢,2015年北京企業在津冀投資額是2014年的3.5倍;2016年1~11月,北京企業對津冀投資的認繳出資額達1829億元,其中投向天津899億元,投向河北100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和100%。
亦莊·永清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在加快建設,北京53家醫藥企業簽約落戶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物醫藥產業園,其中13家企業開工建設……
產業調整的效果是對接機制的建立和相互的密切配合。在王海臣看來,不管是北京的各個部門打破行政藩離共同推進,與天津、河北省相關部門的聯絡、溝通也非常緊密,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
他曾經在北京的郊區縣工作過,這個郊區縣與河北省接壤,但當時幾乎沒有來往。現在真正做到地緣相近,人員相親,“現在三地之間的干部往來非常多,北京與河北省每年互派100名干部,持續開展北京市百名黨外專家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項目交流掛職工作,可以說是人熟、事暢、心齊。”“大家意識到,京津冀區域發展,離不開對方的發展。”
青年就業創業空間擴大
“村官”三年期滿,孟炳淋毫不猶豫地又續簽了三年協議,繼續在村里經營“不老尚品”,幫助更多的村民把山里的綠色食品賣出去。
2013年7月,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的孟炳淋來到不老屯鎮上任學藝廠村的村官。不老屯鎮位于北京市密云縣的最北端,與河北省灤平縣接壤,作為北京水源地重點保護區,這里沒有任何工業,村民基本上靠看山護林維持生計,收入來源單一。孟炳淋發現,板栗、貢梨、核桃、蜂蜜、柴雞蛋……這些綠色“寶貝”,因為沒有銷路,往往滯留在農民手里。
他在村委會的支持下,在淘寶網上開了特色山貨店“不老尚品”。“不老尚品”經營20多種農副產品,2015年銷售額80多萬元,2016年達300萬元。在農村呆了三年,孟炳淋覺得自己是在享受,因為有藍天、有潔凈的水和食品。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這樣的年輕人是在更大區域空間就業創業的代表。”王海臣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說,“北京是既古老又年輕的城市,開放包容,對青年吸附力很強,但患上了大城市病。病看似是人多帶來的,實際是功能的無序發展造成的。今后,年輕人在北京工作不一定就是在市區,遠郊區縣、津冀也應該是首選。”
北京市有關部門統計,在禁限目錄實施的大背景之下,北京市實現了就業穩定,2016年城鎮新增就業42.8萬人。年輕人的就業創業出現了新動向,在帶動農民致富的進程當中去就業,在京津冀協同過程當中就業,在高科技創新進程中就業。禁限目錄出臺后,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產業發展空間越來越小,但符合首都功能定位、代表產業發展方向的高科技創新型產業發展空間越來越大。各種眾創空間,孵化了眾多科技、信息服務、教育、文化等類型的創新型企業。
共青團北京市委曾歷時一年多完成《北京市創業青年群體調查報告》。報告表明,北京有50多萬年齡在18至40周歲的創業青年,其中超過兩成從事的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及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2017年年初,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對外公布了一系列數字。北京作為特大型消費城市,糧油、肉蛋、蔬菜等主要生活必需品自給率較低,80%商品由外部調入。據統計,2016年北京蔬菜上市量中,來自河北省的占到了第一位。
“這也體現了地近人熟,兩邊來往越來越多。”王海臣認為,這些民生領域也提供了大量就業創業空間。(記者 李新玲 馬北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