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4-09 08:38:04
原標題:優化育人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優化育人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來源:中國教育報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作出重要部署,明確把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作為重要的改革任務。高校就業育人工作如何有效服務國家戰略、支撐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成為高校亟須回答的重大時代課題。
近年來,山東大學深刻把握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性基礎性工作的時代定位,將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堅持“四個面向”全鏈條優化育人工作,全力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聚焦國家戰略需求,踐行強校興國的辦學使命。新時代新征程,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主陣地,必須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對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優化學科設置、人才培養、高質量就業各環節,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與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和輸送更多高質量優秀人才。一是強化價值引領。將就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深度融合,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分別講授“開學第一課”,借助校史中的動人故事和案例,激勵畢業生將“小我”融入“大我”,持續開展赴西部、基層和國家重點行業領域就業畢業生暨服務國家戰略就業先進集體表彰,引導學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二是強化專業調整。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著眼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推進“招生—培養—就業”聯動。學校大力優化專業結構,建設了19個戰略性新興專業,形成了“優、特、新”的高質量本科人才培養體系。三是強化考評激勵。將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服務高質量發展納入學校中層領導班子考核,考核結果作為經費、生源、人才、空間等資源分配的重要依據,突出就業工作評價反饋,有效構建全員促就業格局。
聚焦服務區域發展,踐行供需適配的改革導向。高校是區域發展的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也是區域發展的創新源頭和動力引擎。要探索完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配機制,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學校主動找準“厚植齊魯、輻射全國”的服務定位,多維發力。一方面,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對接市場需求。學校通過與山東能源集團共建未來技術學院、與浪潮集團共建人工智能學院,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和產教融合,構建產教協同育人機制,實現“優勢學科服務優勢產業、優勢產業反哺優勢學科”。根據就業市場需求和學生興趣,開設“國際組織與跨文化交流”“商業領導力”等微專業,主動匹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另一方面,促進就業端對接,優化招才引智服務。深入推進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訪城(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構建校院兩級就業渠道拓展工作體系,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率團,各學院(培養單位)班子成員帶隊,先后前往央企、國企、行業頭部企業及其關聯企業走訪,與重點省市區域、重點用人單位共建“產學研就”創新實踐基地和“雙博”(博士后、博士生)創業實踐平臺,推動校政地企建立全方位、深層次、緊密型和融合式人才合作關系;創新設立專精特新“小巨人”暨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人才周”和企業集團“人才日”等活動,突出市場化就業導向,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提供菜單式與精準化的校園招聘服務,創新地方引才聚才與校城、校企合作新模式。
聚焦就業能力提升,踐行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就業市場對畢業生能力結構提出新要求、新變化,學校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出發,將就業育人融入專業教育及人才培養全過程,強化實踐養成,構建精準化、個性化、立體化的多元育人場景。一是高質量建設“生涯發展:學業與職業目標養成”必修課。結合學校人才培養特色,為不同專業學生的學業生涯畫像,構建本科生全覆蓋、學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聯動的工作體系。建設“山小芽”AI生涯發展助手,精準識別學生個性化需求,充分發揮朋輩導師力量,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學業職業目標及達成路徑,構建了“生涯發展課程—智慧咨詢平臺—職業規劃大賽”三位一體的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新模式。
二是高標準健全有組織就業實習工作機制。全面深化與高水平科研院所、政府、行業領軍企業合作,持續擴大畢業生實習實踐基地數量和規模,形成以參訪學習、政務見習、崗位體驗、帶薪實習、科研實踐和求職考察等為形式與內容的學生就業實習活動體系,組建團隊赴全國多個省市開展“成才報國”政務見習專項行動,赴相關行業領域和企業集團開展“強國有我”就業實習專項行動,推動更多畢業生通過實習實踐實現就業。
(作者系山東大學黨委書記)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