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5-04-02 09:57:04
原標題:以創新舉措解鎖人民群眾幸福密碼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以創新舉措解鎖人民群眾幸福密碼
來源: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朱寧寧
3月24日至28日,擬認定命名的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名單對外公示。一批工作基礎扎實、創建成效突出、群眾滿意認可、在全國具有示范作用的先進典型城市名列其中。
翻看時間的坐標,改革開放之初,黨中央確定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戰略方針,作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重大部署。作為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的龍頭工程,文明城市創建在此時代背景下蓬勃興起。
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對精神文明建設進行全面闡釋、作出系統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精神文明建設戰線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守正創新、提質升級,在服務群眾、教育群眾中深化拓展、深耕厚植,精神文明建設領導體制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各項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展現出新氣象、煥發出新活力。
全面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整個暗訪過程‘不浮出水面’,全程‘都在暗處’,什么時候檢查完的我們都不知道!”
“此次評估工作設計了很多接地氣的標準,很多創建任務通過日常工作就能干好,這樣基層的活就更好干了?!?/p>
“現在,不提迎檢、不搞突擊,我們相信靠常態化工作就能取得好成績?!?/p>
……
說起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評估工作,很多基層工作人員都感覺到了與以往的不同。
經過多年實踐,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形成了一套科學規范、標準嚴格、實用有效的評選制度和評選辦法,確保評選結果經得起群眾和實踐檢驗。
為確保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評估工作穩妥有序有效進行、更好服從服務工作大局,根據中辦、國辦《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和中央清理優化創建示范活動相關要求,2023年12月19日,中央宣傳部印發《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以“瘦身、減負、少測、低擾、降噪、提質”為思路,全面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按照《工作方案》,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進一步改進優化評估內容、考察方式等,從制度設計、指標設置、評估方式、認定辦法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進創新,既讓創建工作可感可及,又讓評估工作無感無擾,堅決防止“一刀切”、層層加碼、突擊迎檢等形式主義問題,減輕了基層負擔和壓力,諸多創新舉措讓人眼前一亮。
比如,實行“三個少考察”,即減少評估城市數量、減少抽樣調查入戶數量和問卷題目、減少考察可能會對市民正常生產生活造成干擾的相關指標。
又如,實行“三個更多考察”,即更多考察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體書店、公共文化設施等文化場所;更多采用隨機調看視頻監控、查看12345便民服務熱線辦結事項滿意度等方式開展考察;更多注重事后監督考察和動態長效考察。
創新舉措取得實實在在減負效果
貼近實際、改進創新的做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減負效果——
首次采用材料自評方式,徹底為基層松綁、解套、減負,基層工作的關注點從圖片美不美、文字精不精、報表靚不靚,轉移到事情干沒干、活動有沒有、效果好不好上;
首次將暗訪和明查分開進行,低擾低感的實地評估方式受到了普遍歡迎;
入戶調查問的都是老百姓身邊的事,聽得懂、好回答,問的時間也不長;
采取調取監控錄像的評估方法,把交通路口、主次干道等點位的評估全部由線下改為線上,促使基層更把文明交通管理化為日常平常經常。
一項項創新舉措,讓廣大基層工作者既感受到了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為基層減負的善意和暖意,也感受到了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反對形式主義的硬度和力度。
創建工作只有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更加突出基層群眾的直接話語權也是此次評估的鮮明特點。據統計,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第三次創建評估結果中,429個參加全國統一評估城市的群眾滿意度平均水平達98.6%,連續3年保持在高位,充分體現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鮮明導向。
如今,文明創建工作中,群眾的聲音更有用了,群眾的評價更管用了,群眾的力量更好用了。評價話語權真正交到群眾手中,每一個聲音匯成文明建設的“大合唱”。
適應新要求各地不斷積極探索
面對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要求,各地結合自身實際,不斷進行探索與實踐。
四川省成都市將創建指標全面融入城市治理各方面、全過程,率先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發起成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會,創新“文明實踐合伙人”“文明公益大使”“市民觀察員”“文明騎手”等市民參與渠道,387萬名文明實踐志愿者和年均8萬余場文明實踐活動成為城市最美風景。結合Citywalk流行趨勢,策劃開展“Citywalk看文明”市民閱卷活動,邀請“兩代表一委員”、熱心市民、本地“大V”等漫步成都街頭,感受煙火氣、成都味、文明范。
2024年3月,山東省濟南市啟動“我的城市我的家 文明泉城我先行”主題行動,號召1000萬泉城市民從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習慣。一年后,這場行動成效顯著,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良好局面,市民的“微行動”凝聚起文明的“大能量”。此外,濟南還用“人情味”化解治理難題,在維護城市秩序的同時滿足群眾對日常經營消費和城市“煙火氣”的需求,巧用“地圖思維”在全市設置258處便民疏導點,共輻射437個社區、惠及149.6萬市民。執法隊伍不再是刻板的管理者,而是城市文明的守護者和服務者。
在創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區過程中,北京市懷柔區創新性地成立兩個專班。黨建引領精細化治理專班聚焦社區(村)環境秩序臟亂、農集貿市場秩序不規范、“門前三包”責任落實不到位、不文明交通、基礎設施臟污破損、背街小巷治理、不文明養犬七項城市管理的短板弱項,推動問題發現、協調、整改、督促,實現未訴先辦、主動服務;黨建引領在職黨員參與社區治理工作專班,精心構建了73家區直機關單位黨組織與36個社區之間的包聯網絡。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區19680名黨員回社區(村)報到,其中回社區報到人數為1.6萬余人,6800余人認領第一樓門長,實現全覆蓋。
從“面子”到“里子”實現脫胎換骨,從“顏值”到“氣質”得到整體躍升,隨著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推進,社會的文明程度和百姓的生活品質顯著增強,全社會的文明風尚賡續傳承,文明之光照亮社會,文明風尚浸潤人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