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2025-03-25 10:43:03
原標題:山東:讓體重管理成為健康必修課
來源:健康報
原標題:山東:讓體重管理成為健康必修課
來源:健康報
本報記者 劉嵌玥
特約記者 郝金剛
在人們健康意識日益增強的當下,體重管理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在山東省,一家家醫療機構陸續開設體重管理門診,一場場健康體重挑戰賽精彩上演,一個個“致胖環境”逐漸得到優化,體重管理正深度融入群眾的日常生活,成為越來越多人重視的一門健康必修課。
啟動體重管理MDT模式
據統計,2007年至2023年,山東省18歲以上居民的超重率由31%升至39.2%、肥胖率由13.7%升至25.2%,群眾對于體重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加。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減重與代謝外科主任劉少壯指出,肥胖癥并非單純的脂肪堆積,而是一種與200多種疾病相關聯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人們熟知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腦血管病等疾病,都與超重、肥胖密切相關。
2024年8月,山東省衛生健康委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山東省“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鼓勵醫療機構設置體重管理門診或肥胖防治中心,所有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療機構提供體重管理及肥胖癥診療服務。此后,該省各醫療機構積極響應,以多學科聯合會診(MDT)模式為主的體重管理門診在齊魯大地迅速興起。
劉少壯的兩個微信號添加著1.3萬余名“胖友”,都是他在多年臨床工作中指導過的肥胖患者,這些患者至今大都與他保持著聯系與交流。2013年,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設立減重與代謝外科門診;2018年,組建涵蓋14個專業36名專家的減重與代謝外科多學科協作組;2024年10月,開設肥胖癥專病門診和肥胖癥多學科診療(MDT)門診,由多學科專家團隊共同為“胖友”保駕護航。
“減重涉及多個生理系統,因此我們整合內分泌科、減重與代謝外科、營養科、中醫科、麻醉科、耳鼻喉科、心理科等多科室專業力量,創建‘體醫融合肥胖癥綜合管理體系’,形成體重管理‘齊魯方案’。”劉少壯介紹,為患者制定的減重方案以體醫融合的生活方式干預為基礎,涵蓋營養處方、運動處方及行為心理干預等方面。
與“少吃幾口、多走幾步”的簡單減重手段以及“斷碳”“液斷”等極端節食方法不同,體醫融合的生活方式干預會綜合分析患者的肥胖程度、肥胖并發癥情況,并結合其減肥目標,從平衡膳食、健康作息、科學運動等多方面入手,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減肥方案,并進行長期跟蹤指導。
“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結合藥物、超吸水凝膠代餐、胃水球等器械,以及胃轉流支架置入等內鏡下的微創減重技術,幫助患者達到減重目標。此外,對于極少數病態性肥胖的‘胖友’,我們會推薦其接受減重代謝手術治療。但無論是哪種減重手段,減重周期都至少為半年,一些長期管理的周期甚至是十年到二十年。”劉少壯強調,一味追求速度的減重方式會對代謝造成極大干擾,即便體重暫時減輕,也極易反彈,所以采取科學的減重手段才是減重成功的關鍵。
目前,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已經為超過1.5萬名“胖友”提供了咨詢和診療服務。面對就醫患者數量不斷增加的情況,該院將開發上線體重管理智能輔助平臺。“過去,‘胖友’們在微信群里打卡飲食、運動情況,再由專家團隊提供指導,這種方式受人力限制較大。后續,我們將借助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為患者提供實時指導和幫助,從而提高生活方式干預的整體效率,服務更多患者。”劉少壯介紹。
聚焦重點人群靶向發力
體重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涉及醫療領域,還需要多部門協同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針對重點人群開展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每到午休時間,濟南市萊蕪區市民吳女士都會和同事一起在單位周邊散散步,這是她多年參加“萬步有約”健走激勵大賽養成的習慣。
“萬步有約”健走激勵大賽是由中國疾控中心主辦的全國性賽事,至今已連續舉辦9屆。自2017年起,萊蕪區已連續參加8屆,并在全國獎項的基礎上,創新設置了自主激勵獎項,包括精英團隊獎、減重大賽獎、萊蕪賽區創新活動獎和拓展賽獎。8年來,該區共有328個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的6865人次參與其中。
“我連續參加了8年比賽,每年比賽期間都和單位同事組隊,每天佩戴計步器一起健走一萬步。一開始是為了完成任務,后來就逐漸養成了習慣。幾年下來,我的體重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睡眠質量和精神狀態也好多了,真切地享受到了運動帶來的好處。”吳女士說。
“通過監測發現,經過100天的健走比賽活動,健走隊員的身體測量指標在賽前、賽后出現了明顯變化:血壓偏高人數下降1.77%,高體脂率人數下降2.19%,低體脂率人數增加0.22%,內臟脂肪肥胖人數下降7.84%,高度肥胖人數下降72%。隊員身體素質得到了明顯改善。”萊蕪區疾控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高永生說。
除了職業人群,針對兒童青少年群體的超重、肥胖問題,山東省推出“奔跑吧·少年”健康體重夏令營,以“科學指導﹢趣味實踐”為核心,累計吸引30余萬名青少年參與。
在課間的操場上,11歲的王同學作為跳繩小課堂的“老師”,常常向小伙伴們傳授跳繩的技巧和樂趣。很難想象,這名校園運動達人曾經是個“小胖墩”。
通過參加夏令營,王同學經過一年的時間,體質指數(BMI)從31.2(肥胖)降至22.4(健康),體脂率下降15%。他還在此期間加入了“陽光跳繩隊”,不僅培養了一項體育愛好,還交到了更多的朋友,成功轉變為健康生活的倡導者。
山東省體育局青少年體育處四級調研員王黎虹介紹,夏令營不僅開展體質測定、脊柱健康篩查等專業服務,還通過科普講座、運動能力測試等形式,幫助青少年掌握科學管理體重的方法。在省體育科研中心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兒童青少年能夠通過“有氧﹢力量”組合課程、“家長運動打卡”追蹤等模式科學減脂增肌,改善代謝功能,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數據顯示,參與活動的兒童青少年肥胖率顯著下降,體質達標率提升15%以上。更重要的是,孩子們養成了運動習慣,形成了‘健康第一’的意識。”王黎虹表示。
讓健康生活方式成為主流
山東省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領域首席專家、慢性病所所長郭曉雷認為,更為重要的是改善當下群眾所處的“致胖環境”,讓健康生活方式成為主流。
外賣早已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餐飲選擇。然而,部分外賣食品存在高油、高鹽、高熱量的問題,長期食用極易導致體重增加,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為解決這一問題,山東省近期將聯合一家外賣平臺推出“健康外賣”專區。在這個專區中,鼓勵商家提供低油、低鹽菜品。消費者在點餐時,能夠根據自身健康需求和體重管理目標,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外賣食品。
餐廳和食堂作為消費者和職業人群日常飲食的重要場所,如今也已經成為山東體重管理工作的陣地之一。“山東省正在推進營養健康餐廳、食堂建設,專門設計了‘健康餐廳’管理小程序。餐廳、食堂工作人員可以參考小程序標識菜品營養成分,制作出一份熱量明確的健康菜。根據就餐總人數合理搭配菜品,幫助就餐人員減少熱量攝入。”郭曉雷表示,計劃編制一批健康菜譜,引導大家在家烹飪時少油、少鹽,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
“兒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與零食、飲料等的大量攝入密切相關。”郭曉雷介紹。如今,走進當地超市,只需掃描貨架上貼的二維碼,就能揭開這些預包裝食品的“神秘面紗”。哪些屬于低脂食品,哪些屬于低鈉食品,通過預包裝食品信息查詢平臺上公布的排名,消費者可自行判斷,作出更健康的選擇。
隨著山東省體重管理的支持性社會環境逐步建立,居民的不良生活方式也在日益改善。據了解,該省居民每周參加中等以上強度體力活動達標率目前為48.52%;成人居民食鹽、食用油每日攝入量與2019年相比,分別下降1.8克和2.9克。
“這一系列數據表明,我們在體重管理方面做出的努力正逐漸取得成效,健康生活方式正日益深入人心。”郭曉雷表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