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3-24 08:56:03
原標題:思政教育融入環境和生活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思政教育融入環境和生活
來源:中國教育報
近年來,山東濰坊高新區浞景學校堅持以美養德、以美育人,把美育、德育與學校生活深度融合,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浸潤和發展,蹚出了一條別具特色的思政教育之路。
景觀征名帶來的教育浸潤
如何面向所有學生,實施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思政教育是學校一直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不久前,學校發起的一次校園微景觀命名征集活動吸引了眾多師生、家長參與。經過網上征集、投票,陽光桐廊、彩虹廣場、知止云念、秋韻大道、靜園、攬月園等一批形象生動且詩意十足的景觀名應運而生。這次景觀名征集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師生、家長的愛校熱情。
一磚一瓦壘起的思政課
浞景學校有一個畢業生打卡地,是一面用5282塊青磚壘起的花墻,吸引著歷屆畢業生回校打卡。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學校周邊的村莊陸續拆遷。學校抓住社會發展變化的關鍵節點,加快開發有時代標志意義的思政課教育資源。學校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為基礎,引導學生從時代的過客轉化為鄉村變遷的見證者、記錄者和思考者,開發了以“青磚紅”為主題的思政課程體系,從一磚一瓦、一柱一椽的故事講起,讓學生感受家庭、家鄉、國家和社會的巨大變化。學生從拆遷后的老屋里搬來一塊塊青磚,用稚嫩的雙手莊重地刻上村名、座右銘或姓名。從講好鄉村故事開始,學校的“青磚紅”思政課程已形成生活、生產、生態3個系列、50多個主題,每個主題都是一個開放的生態體系,在學生的求索中不斷地豐富、生成。
學校把思政課與項目化學習結合起來。項目化思政課引導學生從不同視角、不同維度審視問題。以四年級學生為例,目前,他們已先后圍繞村莊人口結構、家庭消費方式、生產工具變革、鄉村治理方式、衛生環境治理、家鄉建筑特點等進行了階段性研究。學校“青磚紅”故事不斷地被發掘、記錄、傳播,贏得了社會廣泛支持。2021年,濰坊高新區清池街道投資600萬元在學校里建成了占地800多平方米的鄉村紀念館——念月館,以嫦娥奔月為代表的浞水文化、念月文化,把學生的思想從現實帶到了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
“陽光5分鐘”里的生命成長
去年秋季開學,浞景學校所有班級的課程表上,在每天上午的第一節課前都多出了一節5分鐘的“微思政”課。這是學校生命教育的微創新,更是整個生命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一環。
為了讓學生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成就人生,學校在開好“每周一課”專設課程、舉辦多樣綜合實踐活動、融入學科滲透教育的基礎上,進行了“微思政”生命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力求用每天“陽光5分鐘”微課程,點亮每個孩子的生命成長之光。
學校的“微思政”課內容廣泛,不僅有安全、健康等方面的知識,還有愛國、信仰、交往、生涯等方面的引導,更有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的點撥。學校每天的“微思政”課采取“首課負責制”,每個班級每天第一節課的任課教師負責提前5分鐘到教室進行“微思政”課的授課。這種“人人都是思政任課教師”的模式,有效解決了學校專業師資不足和思政課教師單打獨斗的局面。
(作者系山東濰坊高新區浞景學校校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