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2025-03-24 08:54:03
原標題:“科技找油”:在老油田里挖出“金豆”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科技找油”:在老油田里挖出“金豆”
來源:中國婦女報
扎根濱南采油廠14年來,濱南采油廠地質研究所副所長戰菲帶領團隊在“水窩子”里打出了一批高產井,實現了精準挖潛剩余油;通過建立流場數值模型調整流線流場百余井次,累計增油數萬噸,創造效益千余萬元;戰菲本人也先后獲得中石化勞動模范、山東省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等榮譽稱號。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姚建
■ 王丹青 孫炳娟
26歲那年,戰菲如愿成為一名石油工人。畢業于東北石油大學的她,最熟悉的石油工人就是“鐵人”王進喜。“上學期間每次參觀大慶鐵人紀念館,對石油工人的崇拜之情便會油然而生。”懷抱著這份熱愛,2011年的夏天,碩士畢業的戰菲被分配到位于山東省濱州市的勝利油田濱南采油廠。
身處生產一線,戰菲感受著石油工人的苦和累,腦子里想的是如何讓一線的付出實現價值最大化。“新一代石油人既需要精神的支撐,同樣也需要科技創新力。除了能吃苦,還得有智慧和武裝的‘利器’。”戰菲將所學的建模數模專業應用于實際工作中,填補了濱南采油廠沒有建模、數模高級資質的空白,更是憑借過硬的專業技能帶動團隊提升采油質效,從“老油田”中找到了“新潛力”。
扎根濱南采油廠14年來,戰菲帶領團隊在“水窩子”里打出了一批高產井,實現了精準挖潛剩余油;通過建立流場數值模型調整流線流場百余井次,累計增油數萬噸,創造效益千余萬元;戰菲本人也先后獲得中石化勞動模范、山東省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等榮譽稱號。
地質“大觀園”里的新突破
“我認為,無論在學校里成績如何,只有工作崗位才是對‘真才實學’的檢驗。”然而,初期上崗的戰菲便油然而生一種挫敗感。“我在學校所學以及實戰科研項目都是稀油,稠油生產對于我來說是陌生的。”見習期間,戰菲被分到了采油三礦303隊,管理稠油油井。
戰菲告訴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這里管轄的單家寺油田是勝利油田最早探索熱采開發的始祖,這里的原油黏度從幾千到幾十萬,油藏類型非常豐富,被稱作“稠油大觀園”,這樣的專業挑戰點燃了這個東北姑娘的“斗志”。既然自己對稠油生產了解得不多,就勤學苦練,把缺失的知識補起來。
為了快速上手,那段時間里,戰菲白天跟著師傅學,晚上翻書本學,空余時間去隊上跟技術員學。正是在這段“白加黑”的學習過程中,戰菲發現,稠油油井的溫度、電流兩個參數可以直接反映液量變化,她試著結合日常油井故障的處理流程以及對策,繪制出了以溫度和電流為起點的油井故障判斷模板。
戰菲解釋說,因為稠油井管理環節多、生產情況變化快,如發現、處理不及時容易造成“躺井”,直接影響周期產油量。有了油井故障判斷模板,班組一線人員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現象發現問題,并根據模板導向及時采取措施,有針對性地進行油井維護,有效提高了勞動效率,提升了油井現場診斷水平。
“這不僅是一次工作流程中的突破,對我來說也是自我認知的一次突破。”戰菲意識到,無論身處何種崗位,創新的力量都彌足珍貴。從那之后,她在班組先后推行“單井承包”“全周期管理”和“單井效益升級管理”等典型經驗做法,大幅改善了所管區塊的開發水平。
“水窩子”找出“黑油金”
2014年,戰菲參加了采油廠建模數模一體化建設人才招募競聘,成為地質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
新的崗位帶來了新的挑戰,戰菲欣然接受、積極應對。
說起建模數模在采油中的實際應用,戰菲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數值模擬技術,就好比給深埋地下的油藏拍‘CT’,讓油藏可視化。”有了這張“CT片子”,就能確定最優采油路徑。
“單家寺油田單2塊”是勝利油田最早投入開發的稠油油藏,交到戰菲手里的時候已經是近40歲高齡的老油田。讓老油田重煥活力并非易事,但戰菲卻對“地下有油”堅信不已。
從建立單井基礎數據檔案開始,戰菲帶領團隊建立了數百口井上萬條的電子數據檔案,在數據的支撐下進行潛力摸排。“‘單2塊沙三段’是厚層強邊底水油藏,油井水淹嚴重,開得少,停得多。要想拿產量,就得瞄準停產井做文章。”確定了工作思路,戰菲和團隊成員一口井一口井查找停產原因、落實井筒狀況,一個小層一個小層地對比梳理。
經過不懈努力,戰菲和團隊成員終于在“水窩子”里找到了“黑油金”,結合“擴”增量,“挖”存量等多維度手段,2019年12月5日,開發了40年的老油田再次迎來高產的時刻。
“就像在老油田里挖出了一顆‘金豆’,我們成功盤活了一個資源。看到這個數據的時候,我們的疲憊一掃而光。”戰菲坦言自己并不是一個情緒外露的人,但那份激動的心情,成為她在日后投入“科技找油”尋求突破的重要精神力量。
在甘于奉獻中實現夢想
在同事們的眼中,敢拼敢做的戰菲像個永不疲倦的“女戰士”,可在孩子的眼里,她卻是個“小時工媽媽”。
“加班加點是科研工作的常態,為了攻堅促上產,我常常帶著孩子加班。”戰菲回憶說,“每天吃完晚飯,兒子第一句話就是:‘媽媽,你今天加班嗎?’”
一天晚上,戰菲還沉浸在數據的整理分析中,抬頭看表時已經是11點了,而在一旁寫作業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在沙發上睡著了。“看著熟睡的孩子,我一陣心酸。”戰菲說,“作為一個媽媽,我對孩子有些虧欠,但讓我欣慰的是,不光稠油產量穩步回升,在我的影響下,他也養成了熱愛學習、事不過夜、做就做好、堅強獨立的品格,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作為一名黨員,同時也是一名新時代石油工人,戰菲時刻牢記肩頭的一份責任感:“深挖油藏潛力,用科技創新的力量讓剩余油無處可藏,讓稠油產量結構更優、效益更好,讓老油田煥發新活力。”
也許在今后的工作中還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但我們會牢記‘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結合油藏開發實際,用敢于亮劍的精神去挑戰,用精益求精的態度去分析,用矢志不渝的決心去攻堅,為再創佳績再立新功出一份力。”戰菲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