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5-03-20 09:09:03
原標題:【光明時評】提升海洋經濟整體競爭力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光明時評】提升海洋經濟整體競爭力
來源: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
“在國家建設旅游強國和海洋強國的大背景下,海洋旅游具有重要意義”“船海學科的科研工作者必須肩負起船海領域原始創新和基礎理論研究的重任,發揮好基礎研究主力軍作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藍色經濟再獲關注,代表委員們圍繞推進海洋強國建設、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海洋經濟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海洋產業體系逐步完善,海洋經濟綜合實力不斷提升。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也要求,完善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等文件的出臺實施,為海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也為沿海地區經濟增長提供了新機遇。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海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9%。我國藍色經濟呈現強勁發展勢頭,彰顯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21世紀是海洋開發與利用的世紀,海洋經濟已成為沿海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領域之一。挖掘海洋經濟發展潛力,有助于促進形成海陸良性互動、優勢互補的發展新格局。近年來,沿海省份依托區位優勢,發展海洋特色產業,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山東大力發展海洋高端裝備制造,2024年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170.1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廣東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全面提高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和發展水平;海南推動海洋旅游國際化,推出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的海洋旅游產品,打造“玩海”特色旅游品牌,促進旅游業轉型升級;遼寧全力打造“藍色糧倉”和全國領先的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基地……通過加強陸地與海洋的產業協同,各地積極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轉型升級,極大增強了我國海洋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科技創新是海洋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只有以海洋高新技術為支撐,充分發揮高技術引領性和創新驅動性,才能持續激發藍色動能。當前,我國正在多領域實現技術突破:通過發展海底光纜通信、衛星通信等技術,海洋信息傳輸效率和穩定性明顯提升,有力支持海洋資源開發、海上作業等領域的通信需求;依托基因編輯技術,海洋藥物研發已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超4.31萬個海洋微生物基因組和24.58億條基因序列組成的海洋微生物組數據庫為“藍色藥庫”開發提供堅實基礎;依托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海洋牧場實現智能化管理,海上油氣平臺“無人化”作業,海洋大數據平臺助力生態監測與災害防控。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深度融合,提高了海洋經濟活動的管理效能,降低了運營成本,重構了海洋經濟的價值鏈。
逐夢深藍、向海圖強。未來,要持續推動海洋經濟發展,為建設海洋強國提供更加強勁的“藍色引擎”。為此,應進一步完善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海洋人才的培養、引進和激勵制度,健全金融支持海洋科技創新的政策框架,強化海洋經濟發展的要素保障。持續優化海洋產業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漁業、航運、船舶制造等傳統海洋產業的技術改造和創新,提高產業效率和產品質量。重點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能源、海洋工程裝備、海洋信息服務等新興產業,加強海洋產業間的跨界融合,拓展海洋經濟發展新空間。倡導綠色發展理念,推動海洋產業綠色轉型,建立健全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運用先進的監測技術和手段,實時掌握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積極參與國際海洋規則制定和海洋事務管理,加強與海洋科技發達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海洋秩序,提升我國海洋科技水平和產業競爭力,推動全球海洋經濟的共同發展。
(作者:牟廣東,系遼寧省委黨校教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