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2025-03-18 09:08:03
原標題:扎根社區三十載,做好民生冷暖事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扎根社區三十載,做好民生冷暖事
來源:中國婦女報
主人公語錄
作為社區工作者,我們不僅要關注老、幼、孤、病,解決群眾的冷、暖、安、危,更要把黨的聲音一傳到底,把黨的溫暖送到人民心中。
——劉衛星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姜軍旗
太行山麓,汾水之濱,青磚灰瓦的社區院落里,總能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或在調解居民糾紛,或與志愿者策劃活動,或伏案整理民生建議。31年如一日,她像一棵“常青樹”,將青春深植于社區,用情用心托起2.3萬居民的“幸福家園”。她就是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鐵路東街道三元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劉衛星。近日,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暨表彰大會在京舉行,劉衛星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從“老破小”到“幸福園”
2002年,已有多年社區工作經驗的劉衛星到三元社區擔任黨委書記,成為三元社區的“大管家”,但擺在她面前的是難以想象的困難。
“三元社區是臨汾最大的城市社區,擁有居民7300戶2.3萬人。下轄20個小區中,12個小區為老舊家屬院,5個為居民自建的沒有物業管理、沒有主管部門、沒有人防物防的‘三無小區’。”劉衛星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絕大多數小區公共設施老化、環境臟亂差、安全隱患多、矛盾糾紛多。”
在一次社區走訪中,劉衛星推開胡臨鳳家低矮的土坯房門——殘疾婦女胡臨鳳與年邁母親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屋內。半個月往返民政部門13次,劉衛星終于為這家人爭取到廉租房。在劉衛星和社區志愿者的幫扶下,胡臨鳳不僅開了網店,還組建了家庭,逢人便說:“是衛星姐給了我第二次人生。”
那次走訪極大地觸動了劉衛星,也讓她認識到社區工作“關系著社區百姓的民生冷暖”。
面對轄區內老舊家屬院多、管理不完善的現狀,劉衛星帶領社區黨員定期清理小區衛生,在路面設置隔離帶,新建自行車棚,科學劃分停車位。“黨員就要想在前、干在前。”
劉衛星通過“黨建引領+多元共治”破題,首創“小區黨支部十步工作法”,動員黨員先鋒隊入戶組建業委會;通過創新“1235”治理模式,即1個黨委核心聯動20個小區黨支部、3類社會組織、5支志愿服務隊,將治理末梢延伸至每個單元樓棟。
隨著社區問題的逐步解決,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社區也變得越來越和諧。“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170余項榮譽見證著三元社區“脫胎換骨”的蝶變。“過去的抱怨聲變成歡笑聲,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劉衛星笑意中透著欣慰。
將“群眾的小事”細化為服務坐標
劉衛星的手機常年保持24小時開機,隨身攜帶的民情日記本,記錄著她解民憂的點點滴滴:徐建鋼妻子病重需每日照看,孤寡老人寒冬發現暖氣漏水,家長反映校園周邊安全隱患……樁樁件件她都具體落實。
“創新社會治理,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坐標。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劉衛星將“群眾的小事”細化為服務坐標:針對婦女兒童開展“三爭三好”活動,持續進行的家風課堂、烘焙培訓累計300余場,惠及5000余人次;組建的“紅星閃閃”志愿服務團吸引6100人參與,3年開展助老扶弱活動500余次;建立的“志琴說事”調解室10年化解矛盾糾紛800余起,法治教育覆蓋萬人次。“社區的溫度,就藏在百姓笑臉中。”劉衛星說。
劉衛星還有一個身份:山西省人大代表。“當選人大代表給我提供了新的工作平臺,讓我可以盡心盡力為群眾排憂解難。”
山西省市兩級全面推進人大代表聯絡站(點)建設后,劉衛星依托社區一站式便民大廳建起了150平方米的社區人大代表聯絡點。“聯絡點設有組團服務接待室、熱心服務議事室,每月5日是選民接待日。依托20個小區的黨群服務驛站,我們設立了20個人大代表服務崗,希望這些驛站和服務崗成為聯系群眾的連心橋。”
面對50戶居民辦理房產證難題,她協調司法、住建等部門召開聯席會23次,終破十余年僵局;針對基層醫療短板,她提交的《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建議被列為重點議案,推動167個社區醫療服務站升級。
31載春秋,青絲染霜。這位社區“當家人”依然活躍在樓宇巷陌,用腳步丈量初心,以奮斗注解使命。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城鄉社區工作者等50余項榮譽背后,是她對共產黨員四字的深情詮釋——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在基層大地以平凡成就不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