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3-15 13:24:03
原標題:學生演繹講課的精彩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學生演繹講課的精彩
來源:中國教育報
青島平度行知實驗學校的“小先生制”課堂改革,既是對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踐行,又有烙印著學校特質的大膽創新,從而讓學生的學習煥發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與活力。
改革創新智慧抉擇
陶行知先生于1932年提出并實施的“小先生制”,主張孩子可以一邊當“學生”,一邊當“先生”,即知即傳,即學即教。在如今的青島平度行知實驗學校依舊踐行著這一教學思想,“小先生講堂”也因此在學校應運而生。
學校認為每名學生都有著很大的學習潛能,通過開展“小先生講堂”,學校發現“小先生”之講也產生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小先生制”的實施,充分利用了學生之間的語言和心理相似性,這種相似性使得“小先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地與同伴溝通和互動。同時,這一模式也與“學習金字塔”理論相契合。根據該理論,不同的學習方法會導致不同的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僅通過聽講,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僅為5%;通過閱讀,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為10%;而通過分組討論,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可達50%;實踐操作可使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達到75%;而通過教授他人,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能達到90%。
“小先生制”正是基于這種主動學習和知識傳遞的高效性,讓學生在“教”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也促進了學習共同體的形成和發展。這種模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
由此可見,聽會不如學會,學會不如講會,如果有更多的“小先生”能夠講課,學生的學習效果能大幅提升。
優秀學生脫穎而出
如果說“萬事開頭難”反映了人們在面對新事物或挑戰的初始階段極具挑戰性,那么“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則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因此,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既要認識到“開頭難”的現實,也要堅信“有心人”的力量,勇敢邁出第一步,并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標。
青島平度行知實驗學校啟動“小先生講堂”之初,也遇到了一些困難。不過,學校不懼挑戰,迎難而上,并品嘗到了初獲成功的喜悅。
一、優中選優選拔人才
為確保“小先生制”順利實施并取得良好成效,學校精心選拔了一批學業成績優異、表達能力突出、責任心強且具備良好團隊合作精神的學生,授予他們“小先生”的稱號。各班級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了個性化的選拔細則。學生可通過自薦或由教師推薦的方式參與選拔。經過多輪篩選,部分表現優異的學生入選“小先生”人才庫。這一選拔過程,不僅為“小先生制”課堂注入了活力,更在學生中營造了積極向上、勇于進取的良好氛圍,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動力。
二、教師指導有的放矢
為了讓“小先生”盡快進入角色,學校專為“行知小先生”打造了全方位的培訓課程,內容包括教學靈活應用、課堂管理妙法、溝通技能精進等多個維度。特別提醒“小先生”要精準把握兩個關鍵要點:一是精準預測同學們學習時可能遇到的困難,二是有針對性地設計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比如巧妙設置問題、精心演示課件、梳理講解思路等。
同時,學校專門安排有責任心和改革精神的教師對“小先生”們提供“一對一”指導,幫助學生熟悉教學流程,領悟教學技巧。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注重對“小先生”課堂教學表現的積極評價與鼓勵。對于“小先生”在課堂上的精彩表現,教師及時給予表揚,增強其自信心和教學積極性;即便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不足之處,教師也始終面帶微笑,通過啟發引導幫助“小先生”順利推進“教學工作”。課后,教師對“小先生”的“講課”情況進行全面總結與精巧點撥,同時針對尚未完全掌握知識點的學生,開展個別輔導和耐心補習,確保學生在下一次“講課”時能夠實現知識與能力的“更上一層樓”。
在“小先生制”的實踐過程中,這些初出茅廬的“小先生”不僅收獲了一定的成就感,還在教學實踐中感受到自身水平的顯著提升,這種積極的變化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學生紛紛成為“小先生”
在部分學生成為“小先生”并講課的時候,其他學生也多會“擇其善者而從之”,努力成為“小先生”,不斷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同時,教師也鼓勵支持那些尚未成為“小先生”的學生勇敢走上講臺。
在語文教師陸佳的班級里,曾有一名學生因膽怯而習慣在課堂上保持沉默,即使被提問,回答問題時聲音也極為細小。然而,“小先生制”的課堂實踐為他帶來了顯著的改變。一次,這名學生在課堂上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并自信地解析題目。陸佳敏銳地捕捉到這一令人驚喜的場景,迅速用鏡頭記錄下來,并將視頻分享給學生的家長。家長看到孩子的改變和進步后,感到十分欣慰,并對學校和教師表達了誠摯的感謝。
為了鼓勵學生都能成為“小先生”,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致力于實現從“灌滿一桶水”到“點燃一團火”的轉變,不再局限于以往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是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建構”跨越。
同時,教師們如同經驗豐富的指揮家,根據不同的學科和課型,靈活巧妙地運用“小先生制”。例如,教師竇晨杰在講解試卷時,借鑒了“小先生制”的教學理念。她首先讓學生自主審視錯題并嘗試獨立修正,隨后促進同桌間的交流討論,分享各自的思路和方法。對于那些仍然存疑的題目,竇老師鼓勵有能力的學生上臺,以“小先生”的身份為同學們講解。在習題課上,這種教學方式效果顯著,學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習題,更能直擊問題的核心,提高了學習效率。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還將“小先生制”融入到日常教學的方方面面。不僅在專門的時間讓學生盡展講課風采,在日常的習題課中,也會根據具體情況,適時地讓學生上臺講解,從一次次的練習中敏銳地發現有潛力的學生,并對他們進行重點培養,為他們提供更多成長的機會和平臺。
“小先生”不只是在講臺上為全班同學“講課”,在小組內也為本組同學“講課”。例如,教師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如果理解并解決了問題,就可以在小組內為同學們清晰闡述知識點。同時,教師還設置提問互動環節,鼓勵學生熱烈討論、各抒己見,提出建議與意見,激發思維的火花,形成學生主動學習的互動式課堂氛圍。
由此,成為“小先生”的學生越來越多,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學習進步越來越大,最終每名學生都深度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碩果累累見證成效
在“小先生制”的探索實踐中,教師和學生最初都對其能否成功抱有疑慮。然而,學生們在實踐過程中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從最初的生疏怯場,到如今的從容自信,學生們展現出的學習與表達潛力之大,超出了教師和家長的預期。那些起初對“小先生制”持反對意見的教師,也不得不發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感慨。
在教學實踐中,“小先生”們的表現令人眼前一亮。許多課文的重點難點,學生們不僅能夠講解得清晰透徹,還融入了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和富有童趣的體態語言,使課堂教學不僅實現了高效,更增添了一定的審美情調。這種教學模式讓“小先生”和聽課的同學們都充分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真正達到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境界。
在“小先生制”的實踐中,部分教師發現,一些“小先生”不僅在學校課堂上展現了出色的講解能力,回到家后還會讓家人“扮演”學生,繪聲繪色地為他們進行講解。這背后的原因在于學生們為了講好課,進行了非常認真且細致的“備課”,一旦準備充分,便渴望展示自己的成果,并獲得聽者的贊揚。這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在循環往復中不斷強化、相輔相成,不僅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也進一步提升了他們的講解能力。
校長魯敬華認為,“為學而學”不如“為教而學”。前者是學生被動地學,后者是學生主動地學。在“為教而學”的過程中,“小先生”必須設身處地地思考如何讓其他學生理解學習內容,這種以教促學的方式,使“小先生”在教授他人的同時,自己也更加深刻地掌握了知識。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小先生”主動運用多樣化的學習策略對知識進行加工,構建個人知識體系,并將這些知識傳遞給同伴。通過這種方式,“小先生”在教學過程中完成了深度學習,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陶繼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