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4日訊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在濟南,如果說水是靈魂,那么山就是這座城的根骨。
初夏的濟南,水秀山明,綠意盎然。一條條隱匿在山間的綠道,串聯起沿線風景,也讓一城山色融入泉城市民的生活。
“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為了這一城山色,濟南很用心。
佛慧山腳,一座廊橋橫架二環東路之上,連接佛慧山與老虎山,貫通大千佛山-奧體文博片區兩大綠道系統,串聯起零散的綠色空間,提高市民出行安全的同時,也提升了城市品味。
連通,是橋最初的意義,佛慧山生態廊橋卻不止于連通。
從高空俯瞰,這座70米長的廊橋已完全融入山景之中,仿佛兩座山體間的自然銜接。漫步橋上,放眼望去,整個橋面綠樹蔥蔥、花團錦簇。21米寬的橋面僅有一條3米寬的人行步道,隱匿在花林中。人在橋上行,如在畫中游。
如此,隱于自然的廊橋,便成為一城山色的絕妙點綴。
佛慧山生態廊橋上,行人不過是“配角”,動物和植物才是真正的“主角”。
作為山東省第一座生態廊橋,佛慧山生態廊橋的橋面并非磚石混凝土,而是覆蓋了一層厚厚的土壤,最深處達1.5米。這些土壤經過多次配比,具有重量輕,營養高的特點,既減輕了橋梁的負擔,又能滿足多種植物群落生長。橋面植被覆蓋率90%,植物種類多達五六十種,漿果類、蜜源類、蟲媒類等植物,還可以讓遷徙過程中的小動物“吃喝不愁”。“叢林”中用廢棄樹皮、樹枝制作的松鼠小屋、昆蟲旅館充滿野趣,不僅為小動物提供了躲避場所,也為廊橋增添了游覽趣味。
一座廊橋,面積不大,卻藏滿了濟南園林規劃和設計的“小心思”。
橋頭處的幾塊圓柱體大石頭,是在生態廊橋建設過程時,橋梁樁基鉆孔施工取出的巖芯。它們見證了生態廊橋的誕生,也賦予了廊橋自然生態的厚重感。
為了讓市民更好地享盡“一城山色”,佛慧山生態廊橋周邊配套2個免費停車場,藍綠色調的彩繪,無不契合生態泉城的主題。
一座生態廊橋,“橋”見山色入城好風景。細枝末節處,濟南正像繡花一樣精細裝扮著“一城山色”,奮力鋪展美麗泉城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