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9日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充分反映山東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重要論述的生動實踐,營造關心支持和推動人才工作健康開展的良好輿論氛圍。12月12日-14日,圍繞人才工作創新實踐,中央駐魯和省直主要媒體在山東5市開展主題采訪活動。
近年來,濱州市聚焦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建設和產業轉型需求,堅持“有效市場為導向、有為政府優生態、有用人才強支撐”,以百名高端專家、千名碩博士、萬名大學生進濱州“三進”工程為統領,全方位推進人才集聚,著力打造“智者智城”人才發展體系。
深入實施“三進”工程,大力度集聚四海英才。
針對濱籍大學生出多進少、創新潛能釋放不足等問題,2019年起,啟動實施“雙進”工程(千名碩博士、萬名大學生進濱州),2020年進一步升級為“三進”工程(百名高端專家、千名碩博士、萬名大學生進濱州),堅持高端專家和青年人才兩手抓,大力度集聚優秀人才來濱創新創業。濱州市多次升級人才政策,構建起貫穿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激勵、服務全過程,涵蓋實訓、就業、創業、生活、購房各方面的系統完備的政策體系,多項政策標準位居全省前列。對來濱企業工作或自主創業的博士、碩士、本科生,每月分別給予5000元、2000元、1000元的生活、租房補助,其中屬于“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提高50%,連續發放3年。二是活動引領。實施“碩博優選計劃”,采取免筆試僅面試方式選聘碩博士,三年來共引進900余人。
實行企業人才分類自主評價,積極破除“四唯”傾向。
突出用人主體作用和應用、實用導向,深化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分類評價體系,濱州制定出臺《濱州市企業人才分類自主評價辦法(試行)》,分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三個類別,設定杰出人才和優秀人才兩個層次,設置不同的評價基礎指標。在此基礎上,各企業自主制定評價方案,確定評價對象類型、評價標準,經縣市區部門審核、報市直部門備案后,自行組織開展具體評價工作,真正將人才評價權交給企業,做到“是不是人才,企業說了算”。鼓勵引導企業提高薪酬待遇或給予獎勵,支持人才參加業務進修、提升學歷和能力,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自主評價實行配額制,首批選擇在全市120家發展基礎好、創新能力強、重視人才工作的金銀銅獅獎企業進行試點,共評價出各類人才77名,其中經營管理類46名、專業技術人19名、高技能人才12名。按層次劃分,企業杰出人才19名、企業優秀人才58名。
實施“智者智城·百企引智”示范引領行動,增強企業引才活力。
為破解引才工作中政府行政推動多,企業參與度不足、主體作用發揮不夠等問題,濱州市堅持抓大企業、重點攻堅,在全市遴選100余家規模大、基礎好、重視人才、創新能力強的“十強”產業骨干企業,開展“智者智城·百企引智”示范引領行動,最大化激發企業引才活力。實施“揭榜掛帥”,以百家企業為重點,征集“十強”產業骨干企業技術需求66項,定向推送重點高校、科研院所,邀請海內外專家揭榜,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目前已有29個項目成功揭榜,揭榜金額1725萬元。支持企業從海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引進43名優秀人才掛職 “科技副總”。人才集聚也為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源頭活水”。
聚力打造高能級科創平臺,增強聚才磁場效應。
聚力戰略科技創新力量布局,以“五院十校N基地”為重點,全力打造高能級人才科創平臺,構建“產學研金服用”科創體系,推動創新資源、要素實現高度聚合,區域應用型科創高地加速崛起。一是以全鏈條服務為特色的公共服務平臺。采用“1+N+3”建設運營模式,一年時間建成投用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1”,即一個公共研發服務平臺,包括展示交易、學術交流、人力資源、數據咨詢、創意設計、檢驗檢測、設備共享、商務服務“八大中心”;“N”,就是引進或新建眾多新型研發機構;“3”,就是國際社區、國際學校、國際醫院,為科研人員提供宜居宜業的仿真國際環境。視技術為商品、將研發當產業,推動實現要素資源化、資源平臺化、平臺企業化,搭建起全要素、專業化、普惠式的科創服務體系。目前已簽約入駐機構167家。
各類人才的集聚,也為濱州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能,主要經濟和民生指標增速持續位居全省前列,1-11月,濱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9.5%,列全省第3位;地方級稅收增長25.9%,列全省第1位;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3.36%,列全省第1位;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46.1%,列全省第2位;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進入全省前三強,通過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671家,超過前兩年總和,實現了人才發展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共享共贏,富強濱州建設呈現起勢成勢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