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3日訊 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運河保護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寶貴遺產,展現新時代大運河新風貌,11月23日—25日,由山東省委網信辦主辦,山東廣播電視臺承辦,省內各市各網站、新媒體客戶端協辦的“沿著大運河看山東”網絡主題活動舉行。
山東是京杭大運河恢復通航的重要一段。今年4月9日,山東濟寧的梁山港公鐵水多式聯運正式通航,不僅標志著我國黃河以南的京杭大運河河段全部實現通航,也成為山東煤炭保障供應的“主力軍”和連接西部煤源產地與長江三角經濟區的重要港口物流樞紐。
梁山港是目前京杭大運河通航河道的最北端,坐落于梁濟運河岸邊,西連我國重要的煤炭資源運輸通道——瓦日鐵路,與國道G220、董梁高速緊緊相連,煤炭通道四通八達,占據了西煤東運的重要位置,吸納晉陜蒙優質煤炭資源,具備1500萬噸到2000萬噸的吞吐能力。
就在閃電新聞記者眼前,兩節運煤的火車皮連同鐵軌一同被旋轉了180°,車廂內的煤塊瞬間被傾倒一空。這正是梁山港鐵路專用線配套建設的“萬噸列車智能卸車機房”。 機房負責人濟寧港航梁山港有限公司運行區區長劉建國告訴記者,這套設備是采用國內最先進的折返式雙翻卸車機卸煤,萬噸重載大列2.5小時即可卸完,每天可接卸煤炭10萬噸以上,效率比傳統的卸車方式提高近10倍;同時,配套使用的干霧除塵技術能大幅度抑制卸車過程中產生的煤塵影響。
下一個參觀點記者來到的是一座極其龐大的鋼構建筑里面,用濟寧港航梁山港有限公司貨場管理廠廠長雷波的話說,我們參觀的正是全國最大跨度的鋼結構儲煤棚。煤棚占地203.96畝,總長度為660米,總高度為52.8米,在儲煤高峰時段可同時容納90萬噸煤堆放,被稱為我國最大的、不生產煤的“地上煤礦”。儲煤棚內配備了最先進的自動化懸臂式斗輪堆取料機,每臺每小時可堆取煤炭2500至3000噸。
濟寧港航梁山港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哲表示,與鐵路和公路運輸相比,水運的成本更低。晉、陜、蒙的優質煤炭資源,從梁山港沿運河下聯華東、華中,在緩解北煤南運壓力的同時,也提高了運輸效率。以到鎮江為例,在梁山港開通之前,運煤需要多走400公里的鐵路,再通過海輪抵達海港,大船倒小船之后,再走京杭運河。梁山港開通之后,通過運河直接南下,不僅節約了物流成本,還實現了“公轉鐵、鐵轉水”的綠色運輸。
4月9日通航之后,梁山港港口吞吐量比去年翻了一倍。截至9月底,梁山港煤炭到發量突破1100萬噸,銷售收入突破40億元,利稅超過1億元。目前,梁山港碼頭作業區一期已完成6個1000噸級泊位及相應配套設施,全長756米。
陳哲還告訴記者他有一個長遠計劃,就是將在3到5年內建成梁山港二期項目,包括再建10個2000噸級泊位;將山東省煤炭應急儲備基地上升為國家儲備基地;90萬噸常態化儲備能力上升為300萬噸;10萬標箱集裝箱碼頭升級為30萬標箱集裝箱碼頭。二期工程占地2200畝,3到5年內將會形成5000萬噸到7000萬噸的吞吐能力,比目前翻2到3番。另外還規劃了“前港后廠”的建設,“后廠”主要包括鋼鐵加工、集裝箱制造,以及其他產業的集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