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2日訊 城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以往主要依賴政府投入。近幾年,濟寧市任城區積極拓展投資渠道,充分利用社會資本,探索出了老舊小區改造的創新模式。
康橋華居小區是個建成20多年的老舊小區。居民們反映,別看現在環境變美了,一年之前,小區還是一副臟亂差的模樣。
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以來,任城區創新大片區統籌平衡、小區自平衡、跨片區平衡、政府引導多元化投入的4種模式,引入社會企業參與改造運營。康橋華居小區就是跨片區平衡模式的直接受益者。
濟寧市任城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舊改辦主任孟凡景介紹說,這個項目是由6個小區組成的,和小區外面的兩處平衡資源,進行了一個項目的平衡。任城區用的是4棟征而未拆的住宅樓,建筑面積17000平方米,任城區把它裝修,改造為限價的租賃型住房。
具體操作層面,任城區授權區屬企業濟寧創展置業有限公司,作為老舊小區改造主體,通過公開招標引入北京愿景集團參與項目的設計和施工,同時利用周邊的閑置宿舍樓、廠房等資源,向銀行申請老舊小區改造專項貸款,在彌補老舊小區改造資金的同時,用于建設經營性資源。
北京愿景集團濟寧區域負責人程送海介紹,愿景集團和任興集團的創展置業成立綜合運營平臺公司,對平衡資源進行運營,運營產生的收益,用來還本付息。
周邊閑置資源得到了有效利用,換來了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老舊小區從內到外都進行了升級改造。
孟凡景表示,任城區實現了強電老化線路的更新,另外也對通訊線路進行了下地改造,再一個就是雨污分流,這幾項都是基礎類的,是居民之前想改也改不了的一些項目。
文化小區采用的是自平衡模式,在小區改造時,由于供電、通信等部門也同步進行了提升改造,資金缺口相對比較小,任城區住建部門就在小區內部尋找可利用資源,在服務居民的同時,形成可持續的收益。
孟凡景還介紹,比如說建了一個150多平方的社區食堂,下一步有一個200平方的書吧和小超市,這樣總的平衡資源的面積大約應該有500多平方,通過20年的長效運營來反哺改造的資金不足。
通過兩年的成功運作,任城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逐年增加,實現了老舊小區改造由“民生工程”向“發展工程”的轉變。
中共濟寧市任城區委書記于勝濤介紹,去年以來,任城區已經完成了11個組團小區的改造,涉及的面積接近80萬平方,受益的群眾9000多戶,得到了廣大群眾的一致歡迎和好評。根據實際情況,下一步任城區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再完成40個小區的改造項目,受益的群眾將會達到2萬多戶。
閃電新聞記者 柴明 吳峰 編輯 王菁華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