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4日訊 說起小清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流經山東境內,是齊魯大地上的一條重要河流。2020年,小清河復航工程全面開工,一幅通江達海的恢宏畫卷徐徐展開。如今,一位土生土長的老濟南人耗時6年,制作出長達15米的《小清河東流圖》,這幅長卷見證著小清河怎樣的繁榮景象呢?
“我從1995年就開始關注小清河,那個時候小清河尤其是濟南段,比現在的水渾濁得多。那時候很多人把小清河稱作小臭河、小臟河、小渾河。”提起小清河,今年62歲的楊勇一下就打開了話匣子。他是地道的老濟南人,對小清河有著特殊的感情。這些年,他不僅見證著小清河由渾濁到清澈的歷程變遷,更是用自己的畫筆描繪出小清河100多年前的全貌。
退休前的楊勇曾是一名教師,以前每逢周末,他都會去小清河邊走走,他告訴閃電新聞記者,小清河過去是一條航運非常發達的內河。“沿岸的老人經常在河邊兒上,他們說著以前能看到點點白帆,碼頭附近像樹干一樣的船桅,林立在小清河的河邊,就說明當時的小清河非常繁榮。很多人都沒有見過小清河航運發達的那個景象,我也只是聽說但沒有見過,所以我慢慢有了將小清河復原的想法。通過這種方式,來把小清河最輝煌的歷史展現給后人。”
想要復原小清河的原貌可不是件容易事,更何況是百年前最繁榮的小清河,難度可想而知。從2015年開始,楊勇翻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不僅如此,凡是周末,他總會拿起相機,或乘車或徒步,考察小清河,拜訪了不少沿岸的老百姓、過去的船員等等,從他們的回憶和老照片中真正了解小清河。
楊勇說:“我選擇的是小清河航運最發達的年代,大約是在1890年到1910年這個時段,這20年,正好是清末明初,人物都是清末時期的,包括建筑都可以反映那個時代的特點。一點一點,一個人物,一個村莊,甚至一處民房,一棵樹,慢慢開始動筆去畫。這個工程對我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工程。”
對于一條有著航運功能的內河,船只必不可少,而在楊勇看來,最難畫的也是這些航行在小清河上的船。
“河面上行走的船只,是風動力的帆船,這些非常有特點的船就是小清河生命的景物特點。”楊勇稱,運河上要有船,小清河才是靈動的,而他在《小清河東流圖》長卷中反映出來的都是一百年前的帆船。
大到遠山、近水,小到人物、馬匹,都在楊勇筆下描繪得活靈活現。因為不是專業學習國畫,楊勇選擇用簽字筆先在紙上勾勒出畫卷中每一個人物、每一個建筑,然后將繪制的手稿掃描,按照比例在電腦上拼接而成。6年的時間,楊勇手繪了上千張手稿,其中僅人物刻畫了三千多個,沿岸周邊5公里范圍的風土人情風貌、農業風光等都被他收錄進15米的長卷中。
“探尋小清河不能只在陸地,要進到小清河的里面,琢磨它的水、它的干流,才能了解小清河給山東帶來的繁榮。后來滿足要求從網上買了橡皮筏,朋友一起從上游一起漂流下去,2017年10月1日,從睦里閘用十天漂到壽光羊口,和在陸地上感覺不一樣。”楊勇表示,要想畫出靈動的小清河,只是在岸邊觀察、遠望,還遠遠不夠。
2017年和2020年,楊勇先后兩次和朋友一起完成小清河的全程漂流。在漂流過程中,他發現經過治理的小清河已經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清河”,河水清澈。現在,楊勇最為期待的就是小清河的再次通航。他說,明年小清河全面復航,復航之際還要沿途觀察,準備2022年再次漂流,“那時候肯定和前兩次的感受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