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7日訊 積極融入國家戰略,搶抓發展機遇,是山東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契機。過去五年,山東一方面積極建設自身直接承接的戰略平臺,一方面積極融入重大國家戰略,既服務國家大局,又借力、借智、借勢發展,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做出山東貢獻。
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是山東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關鍵之舉。2018年1月,國務院批復設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后,山東在發展規劃、重大項目、土地保障、資金支持、體制機制等方面,把戰略平臺優勢、政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
芳綸是一種戰略性新興材料,強度比鋼絲還要高,但重量卻只有它的五分之一。泰和新材料是全球第二、國內最大的芳綸生產商,他們投資60億元建設高分子新材料產業園,需要500畝土地指標,卻存在200畝的缺口。
泰和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新區建設籌建辦公室主任徐永寶說:“因為我全部園區是一體設計的,如果這部分土地指標落實不了的話,那么建設進度和我們整體的布局都會受到影響。土地指標的取得,不管是省里還是市里,都采用了特事特辦的方法,就是一個項目跟著地。 ”
徐永寶說的這個辦法,來自今年3月份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建立“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的意見》,這是山東努力破解要素瓶頸制約,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創新。各市也根據各自需求,讓土地、資金、能耗等要素向重點項目傾斜。
煙臺市政府副秘書長、投資促進中心主任陳新姿說:“我們篩選了115個總投資6230億的這樣一些重點項目,解決制約項目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包括市級統籌的一些資源,也重點靠這些項目,全力推動項目落地。”
在國家支持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累計實施600多項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達到189家,居全國第一,推出總投資3.5萬億元的1577個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由2017年的21.7%提高到28.3%。
山東省發改委動能轉換協調處副處長王波說:“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批復三年以來,山東的經濟結構顯著優化,發展質量明顯提升,動能轉換的成效初步顯現。”
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是山東承接的另一戰略平臺。在青島港,裝載來自巴西17.8萬噸鐵礦石的維多利亞輪,只用了不到兩天就完成了向日本大欣輪的轉運。
青島港董家口散貨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操作部經理助理王陽說:“按照以往的正常流程,從卸船到二程船的裝貨、發運需要一周的時間,這次沒想到這么快,提前5天完成了轉運。”
變化來自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推出的“國際中轉+船船直轉”監管模式改革。過去,進口企業到港口,需要卸貨接受海關查驗。新模式下,他們可以將卸船作業線與裝船作業線直連,海關登船查驗,進口貨物無需落地就可直接裝船。
山東港口青島港前港分公司開發部經理助理劉清勝說:“千萬別小看這五天時間,這五天,碼頭可以多卸貨50萬噸貨,直接增加裝卸收入1000多萬元,也為后續的船東節省了大約在90萬元。”
新模式帶來了業務量的增加。今年前三季度,青島港完成國際中轉業務379.7萬噸,同比增加175%。現在,像這樣的制度創新成果,山東自貿試驗區已經探索形成60項,其中7項具有全國首創性。
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管委會副主任郭寶存說:“我們也會繼續加大攻堅力度,力爭推出更多契合自貿試驗區發展定位、符合企業現實需求的改革創新舉措,以制度的集成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除直接承載的戰略平臺,山東還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一帶一路”倡議等重大國家戰略,承接好功能疏解、產業轉移、人才等資源要素外溢。2015年6月,中央印發文件明確德州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省里也出臺方案全力支持。近日,經過一年半建設,從北京遷至德州的有研半導體有限公司,正式量產集成電路用大尺寸硅材料,德州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半導體材料生產基地。
山東有研集成電路用大尺寸硅材料總工程師肖清華說:“有研在山東德州整體投資是80億元,一期投資是18億元。項目不僅是在這邊建新廠,生產線搬過來,我們的技術團隊、管理團隊,五百多人全部都過來了。”
五年來,德州已經引進像有研半導體這樣的京津地區優質項目534個。
德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楊洪濤說:“這兩年不管是人才還是項目,都占了我們雙招雙引的三分之一。下一步我們想繼續放大京津冀協同發展這個政策效應,爭做融入京津冀發展的橋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