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于9月22日-24日舉行。
來自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省重點新聞網站的編輯記者深入一線,挖掘典型,生動展示沿線各地推進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新實踐。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4日訊 今天上午,“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一行來到東營黃河文化館,在這里探尋黃河故事。
東營是座年輕的城市,于1983年設市。作為黃河入海口城市,東營受其眷顧,形成了獨特的黃河文化。黃河文化館又稱國家方志館黃河分館、東營市方志館,是東營市第一家國字號場館,集藏書、閱覽、研究、展陳等功能于一體。關于黃河、東營的故事,你都可以在這里讀到。
黃河文化館總建筑面積20351平方米,其中展陳面積10928平方米。場館外觀設計成中國傳統禮器——鼎的造型,內部分為四層,包含八個主題展廳。
走進“壯美黃河”展廳,以自然的黃河為主線,從源頭走起,經過主要流經的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等省區,自然風光、物產資源、民俗風情一覽無余。
“四季如歌”展廳采用國內較大的LED屏和三折幕技術,配上優美音樂,輔以上空三色變幻的十幾萬根光纖燈,展示了黃河入海口一年四季的景色變換,以及河海交匯的壯闊場景。
聲光電技術、場景模擬、情景再現……類似的“高科技”手段,在黃河文化館還有很多。“我們采用現代化的展示手段,就是想讓游客對黃河有一個全面、直觀的了解。”東營市委黨史研究院三級調研員楊立宇告訴記者。
記者沿著黃河流域的歷史腳步,觀看復原的古人類生活場景,借助“全息投影”技術360度旋轉欣賞館藏文物,從復原的制鹽場景了解東營鹽業文化,聽聽勝利油田的故事……
不同于其他博物館和展覽館,黃河文化館發揮地方史志資料優勢,以“志說黃河、志說東營”形式,展示宏觀、立體、人文、生動的黃河,讓游客感受黃河文化,達到“存史、資政、育人”的目的。
“黃河文化是什么?很難用一兩句話概括出來。但展館故事里所體現出來的創新精神、奮斗精神、抗爭精神等,都是黃河文化的應有之義。”楊立宇說。
黃河文化館于2018年5月29日正式開館,截至目前,接待游客近30萬人。目前,黃河文化館正在策劃關于“講述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化”的系列活動。“既挖掘黃河文化的歷史內涵,又挖掘它的時代價值,服務推動沿黃流域的發展,為當代社會發展做出貢獻。”楊立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