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11-03 10:17:11
作者:朱永華
很多現代人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尤其是高校里的大學生,分不清水稻小麥的人大有人在。但是,浙江農林大學農學院的學生,到田里種菜是必修課。從大一開始就要下地干活,種不出蘿卜番薯,就拿不到學分畢不了業。太陽底下怕曬黑?不行。害怕蘿卜青菜上肉嘟嘟的蟲子?不行。關鍵是,學校請來的助教,還是資深農民,要求還十分嚴格,根本糊弄不過去。(11月2日《錢江晚報》)。
在家沒有下過地,如今上了大學卻要“面朝黃土背朝天”,這多少讓人覺得有些尷尬甚至不可思議,但所謂學什么就要接觸什么,既然選擇了農大專業,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更需要用實踐加以豐富,尚若學農業的“五谷不分”,不具有農民的基本實踐能力,甚至種不出蘿卜番薯也能順利畢業,那才是真正的笑話。從這個角度來理解,農學專業的學生會種地,養殖專業的學生懂養魚,法律專業的學生能上法庭,任何專業的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都能拿得起、放得下,最后才能拿到畢業文憑,這不僅應當是高等專業院校對學生的基本授業要求,同樣是必須盡到的教育責任。
平心而論,現在的很多大學生,包括很多來自農村家庭的青年學子,也未必真正種過地,不會種菜不懂得農時應當是普遍現象,即便成為農大學生,也極少是奔著將來畢業當農民的目的去選擇專業的。但既然選擇的農業院校,所學的又是涉農專業,會種番薯青菜就應是必須掌握的最基本技能,浙農大對學生的最可貴之處,不是將校園內幾百畝土地分給各班級學生用于種植實踐,而是在于高校專門請來了資深老農給學生當助教。
常言說“光說不練假把式”,最有種植實踐經驗、最熟悉農具使用、最理解農耕文化的莫過于一輩子跟土地打交道的老農民,讓學生跟著老農不只是學習種番薯種蘿卜青菜,敢于手抓肉嘟嘟的蟲子;更在于能從老農民助教身上感受到吃苦耐勞的樸實精神和對土地的深厚感情,通過農民教師的言傳身教,原本對農大專業少有興趣,甚至打心眼里不愿意一輩子奉獻農業的學生,或可從此轉變觀念,立志將發展現代農業種植作為自己畢業后的終身職業。而從眾多同學由開始見到蟲子都“尖叫聲一片”,到后來主動下地除草澆水的熱愛程度上看,不排除這里會誕生出未來的農業科學家。
種不出蘿卜番薯,就拿不到學分畢不了業,應當是農業類高等院校的起碼門檻,本不應當感到新奇。有必要指出的是,浙農大推出這一舉措之所以讓人感到“意外”,一是在人們心目中,無論農大工大都是高等學府,除了畢業實習之外,基本不會種地和下車間,而且重理論輕實踐也是高校存在的較普遍現象。二是現在的在校大學生普遍“身驕肉貴”,能夠考上大學,原本就沒有“勞己筋骨”的心理預期,浙農大能夠如此注重實踐,學以致用,并將種植實踐與學分甚至畢業證“掛鉤”,實屬難得。其三,浙農大這一舉措顯然也給其他專業院校樹立了標桿,學什么專業就應當從事什么樣的專業實踐,尤其是從該專業領域聘請資深的從業人員給學生當指導老師,更具有借鑒意義。
另外,現在走出大學校門的畢業生,較普遍存在眼高手低、怕苦怕累,尤其是在就業應聘和從業過程中,不但好高騖遠且“東山望著西山高”,既缺少敬業精神又導致職工隊伍缺乏穩定,這同樣是各項事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大忌,聘請資深具有敬業精神的老農民、老工人給年輕學子進行實踐指導和言傳身教,在豐富大學生所學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同時,又能將老一代樸實優良的品格傳承下去,不只是讓年輕學子學會做事,更能學會踏實做人,這樣,不僅有利于國家、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自己注定也是受益終生。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立場,僅供參考?!?/p>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