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7日訊 南四湖是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輸水干線和重要調蓄水庫。10年來,南水北調和南四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相互促進,有力推動了沿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眼下,正是大閘蟹成熟上市的季節,在微山湖畔的韓莊灣養殖基地,負責人張賢明正帶領工人們忙著捕撈大閘蟹。由于品質優良,今年的行情格外好。
山東天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賢明介紹說:“比我們的預期要高出很多,中秋節前,基本上把我們1/5的銷量都已經銷出去了。”
別看如今的張賢明把“螃蟹事業”做得有聲有色,但十幾年前起步時,卻并不容易。那時,包括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和南陽湖在內的南四湖卻被稱為“醬油湖”,3萬多平方公里的流域,匯聚了魯蘇皖豫4省53條河流,每天排入南四湖的工業廢水約54萬噸、生活污水約14萬噸。
微山縣生態環境分局黨組書記、局長范燕強介紹說:“2001年,國家確定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通過南四湖時,湖區水質全面呈劣5類,要讓‘醬油湖’變清等于重新換水,難度非常大,被國內專家學者稱為‘天下治污第一難’。”
為了保障一泓清水北上,微山縣壯士斷腕,關停了200多家散亂污企業,每年舍棄10億多元的財政收入。
黨的十八大以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2012年開始,南四湖又開始清理網箱、網圍,實施退漁還湖,退出南四湖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的養殖設施。
微山縣高樓鄉渭河村黨委書記化明有說:“當時老百姓覺得政府就是‘瞎折騰’,剛找到賺錢的門道,又要開始搞退養。”
為打消漁民顧慮,微山縣每年從財政中拿出1.8億元,每畝退養池塘補貼1000元,為期20年,引導漁民進行生態化養殖。2013年,隨著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的通水,跨越千里而來的汩汩清流注入了南四湖。
南四湖原先是一個季節性湖泊,豐水期的時候水位很高,枯水期的時候甚至說有時候旱了可以見湖底了,南水北調以后通過補水,南四湖的水位一直保持一個比較恒定的水位,這樣對濕地的滋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很快,南四湖10萬畝生態濕地得以恢復,這些濕地又變成了天然的“水質凈化器”。2022年11月,南四湖流域水質實現歷史性突破,36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歷史上首次達到100%。充沛的水量和不斷改善的水質,讓更多的漁民轉身上岸發展生態養殖。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目前南四湖生態養殖面積穩定在15萬畝左右,年產量約1.5萬噸,年產值突破15億元。同時,更多鳥兒、魚兒也把家安在了這里。如今,南四湖植物種類達到656種,野生動物也從205種增加到294種。
突出生態修復與保護,加快推進產業綠色發展轉型升級,南四湖的生態漁業品牌也正在叫響全國,綠水青山正變成金山銀山。
南水北調山東段工程自運行以來,已累計向南四湖、東平湖等地生態補水7.37億方,同時還助推華北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其中,淺層地下水水位2021年末與2014年末相比,山東省受水區上升3.2米。深層地下水水位2021年末與2018年末相比,上升8.9米,為工程沿線城市生態環境改善注入了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