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山東新聞-新聞排行
2023-10-20 21:26:10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地質公園、省級海豹自然保護區……這里是煙臺長島廟島諸灣,具有“島即是灣、灣即是島”的獨特地理特征,海域內151個島嶼星羅棋布。今年8月28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22年度美麗海灣優秀案例,煙臺長島廟島諸灣在多輪嚴格篩選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第二批美麗海灣優秀案例,成為長島高水平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樣板。
打造“美麗海灣”,長島有哪些秘訣?長島通過實施生態環境修復、污染物源頭管控、規范養殖區域、落實灣長制等治理舉措,開發利用活動強度逐步下降,海洋生態環境穩中趨好,生物多樣性逐漸恢復。長島廟島諸灣地處黃、渤海交匯處,這里的生態環境保護對渤海灣水體凈化至關重要。2019年,煙臺市全面實行灣長制,打破海域邊界,形成多部門聯防聯控聯治機制,因地制宜,將廟島諸灣轄區海域細分為五大灣端,建立區、鄉、村三級海灣保護體系,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實行網格化管理。目前,近岸海水水質優良率常年保持100%。
長島風景(老虎洞) 海洋生物是“生態晴雨表”。近幾年,原生鼠尾藻、海蘿、江蘺等藻類重現廟島灣,渤海刀魚、對蝦、真鯛等經濟魚類又形成魚汛,鯨魚、白江豚、斑海豹等海獸,海鸕鶿、蠣鷸鳥、黃嘴白鷺等涉禽在長島海域活動越來越頻繁,種群數量逐年增加,棲息海豹數量由不到100只增加到400多只。經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認證,大黑山島成為全國首個負碳超過2000噸二氧化碳當量的負碳海島;3處海島(島群)獲評全國首批“和美海島”。
南長山島-長島港海灣
長島——展館及周邊景色 從整體上看,建設“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麗海灣,煙臺一直在行動。《美麗煙臺建設戰略規劃綱要(2021-2035年)》,謀劃了以“五色戰略”體系為中心的美麗煙臺建設戰略任務和工作重點。其中,“藍+戰略”圍繞美麗藍色海灣目標,明確了推進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建設、推進美麗海灣建設等措施和路徑。
今年9月6日,在煙臺市美麗海灣創建情況及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煙臺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煙臺將在八角灣、長島廟島諸灣創建基礎上,推動市區四十里灣和龍口岸段打造省級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后續將陸續啟動芝罘灣、蓬萊灣區、牟平灣區、海陽岸段、萊州灣-煙臺段和丁字灣-煙臺段的“美麗海灣”建設工作,實現“美麗海灣”建設全覆蓋。
“美麗海灣”建設,是美麗中國建設在海洋領域的集中體現和實踐載體,是“十四五”乃至今后一個時期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主線。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生態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長島將繼續以‘灣長制’為抓手,持續開展海上環衛、凈灘行動,加強生態環境志愿活動,不斷鞏固海灣治理成效,同時探索以‘美麗海灣’建設為依托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式,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美麗海灣’長島方案。”
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稟賦和日益成熟的海灣保護體系,讓長島有了“美麗海灣”。但海洋之于長島,遠不止“美麗海灣”。對于長島來說,如何依托“美麗海灣”建設,建立和完善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海洋生態經濟體系,努力實現海洋生態產品的價值,大力培育綠色、循環、低碳的海洋新興產業,充分發揮海洋生態環境的經濟效益,讓海洋成為促進生產、造福人民的寶貴財富,也是高水平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例如,長島加速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高質量“藍色糧倉”,創新建立“陸海接力”兼容模式,推廣“大漁帶小漁”模式(百箱計劃),提高大型深遠海智能網箱的產出效益和帶動效應,把“長島海珍”打造成國內知名的高端區域公用品牌。長島先后獲批國家級海洋牧場6處、省級海洋牧場8處,投用深海智能網箱13座、海洋牧場多功能平臺5座。
此外,藍碳經濟的快速發展,也讓海洋生態價值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近年來,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積極融入“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全力推進海洋碳匯漁業加速崛起,成功推出全國首筆“海草床、海藻場碳匯貸”,創新開展區域海洋碳匯指數保險,榮獲山東省政策性農業保險首創險種。2022年全市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1219億元,比上年增長9%以上;水產品總產量超過185萬噸,比上年增長3%以上,漁業經濟總產值和水產品產量均居全省第二,現代漁業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等重大戰略中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膠東在線記者 鄔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