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12-25 16:37:12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今天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科技廳負責同志介紹“透明海洋”科技創新工程有關情況。
“透明海洋”科技創新工程,是順應海洋強國戰略需求提出的一項系統性、長期性工程,經過多方幾年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階段性成績,獲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山東省科技廳巡視員徐茂波介紹,據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不完全統計,“透明海洋”工程相關課題獲得了超過6億元科技資金支持。經過多方幾年共同努力,“透明海洋”科技創新工程取得了階段性成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填補了兩項國內空白
“透明海洋”科技創新工程成功研制出4000米深海自沉浮式剖面探測觀測浮標(Argo),使我國具備了對全球海洋4000米持續觀測能力,填補了國內剖面循環探測技術方面的空白。成功研制了4000米海深電磁采集站,完成海底大地電磁數據采集試驗,填補了我國在深海電測探測方面的空白。
實現了三個國際第一
成功完成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區域海洋潛標觀測網—南海潛標觀測網的維護及擴充,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對蘊含豐富多尺度動力過程的南海深海盆的全面覆蓋及完整監測。構建了國際上第一個馬里亞納海溝長期連續海洋科學綜合觀測網,為我國深海研究的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發布了我國首個西太平洋深海潛標數據系統,實現深海數據信息的開放共享,創造了國內外有明確文獻記錄的實時獲取深海數據最長工作時間,標志著我國深海探測和科學研究能力穩步提升。
打破了兩項國外技術壟斷
“透明海洋”科技創新工程自主研發的7000米級“白龍”浮標成功布放于中印度洋海盆,實現數據上傳全球電信系統(GTS)全球實時共享,打破了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率先建立了全球高分辨率海浪—潮流—環流耦合模式,打破了海洋環境預報和海洋動力過程研究對歐美發達國家的依賴,為提高海洋環境預報保障以及氣候系統的預測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加速了觀測裝備國產化
開展了面向海洋中尺度渦國內最大規模的海洋智能裝備立體組網觀測,所用設備均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海洋裝備,集中展示了我國自主研發高端海洋觀測裝備的海洋多學科立體綜合組網觀測水平,是“透明海洋”科技創新工程實施和體系建設成果的體現,標志著我國在深遠海觀測技術發展及深海組網觀測研究方面已經走到了世界前沿。
取得了重大理論突破
“透明海洋”科技創新工程在小尺度混合與能量傳遞、中尺度渦、大洋西邊界流、全球變暖減緩特征及機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引領性的研究成果,連續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科學》系列頂級學術期刊發表文章,顯著提升了我國在海洋研究、海洋活動、海洋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