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日照日報
2025-05-07 17:33:05
原標題:AI+產業,“大腦風暴”賦能日照制造
來源:日照日報
原標題:AI+產業,“大腦風暴”賦能日照制造
來源:日照日報
全媒體記者 夏宗偉
你喝過AI種出的茶嗎?
日照茶葉科創示范園利用“多根無性茶苗扦插快繁技術”,將茶樹育苗周期從傳統的一年半大幅壓縮至38天,培育出的茶苗根系發達程度達到常規方法的60倍,實現當年栽種當年采。據悉,嵐山區依托精制茶“產業大腦”,實現從種植到銷售的全程數字化管控。通過AI監控、氣象傳感器和“一碼溯源”系統,4萬畝茶園接入平臺,從“茶園”到“茶杯”實現全流程質量追溯,日照綠茶品牌價值突破60億元,綠茶單品價格每斤提升近百元。今年一季度,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0.3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4.6%。茶葉產量70.04噸,增長5.1%。
“產業大腦”,是我省工業大數據從資源向資產的關鍵一躍,為山東“奮力建設實數融合最強省”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日照市積極組織“產業大腦”揭榜掛帥,預制菜(海洋食品)、農機裝備和新材料(特種鋼材)“產業大腦”入選山東省2024年度“產業大腦”建設試點,省級“產業大腦”建設試點累計達到5個。精制茶加工“產業大腦”入選2024年度山東省級示范型名單。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實踐,“產業大腦”正在將數據等新生產要素有效引入生產函數,提供更加高效的方案。
走進嵐山區山東日照鋼鐵控股集團全流程智能制造示范工廠,一座1780平方米的集控大廳內,401塊大屏實時跳動,100萬個數據點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無縫傳輸,遠程操控著煉鐵、軋鋼、物流等全流程生產。這座“鋼鐵大腦”正深刻改寫著鋼鐵生產的傳統模式,將數百名工人從高溫、粉塵環境中解放,實現“一鍵煉鋼”的智慧化轉型。車間里,鋼水正以驚人的速度完成蛻變——從熾熱的鋼水到成卷的鋼帶,全程僅需 7分鐘!這項名為“ESP無頭軋制”的尖端技術,不僅將傳統3小時的生產流程壓縮至“瞬間成型”,更以全球最薄0.6毫米熱軋帶鋼、能耗直降70%、碳排放銳減80%的顛覆性突破,引領著鋼鐵行業的第三次工業革命。2025年,全市工業經濟穩定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其中鋼鐵行業增長7.4%。
以“新材料產業大腦”為樞紐,日照積極推動鋼鐵產業鏈向高端裝備領域延伸。 昱嵐新材料作為日照鋼鐵產業鏈延伸的標志性項目,展現出強大的“吃鋼嚼鐵”能力,年處理量高達500萬噸。同時,該項目還肩負著引領高端金屬包裝行業的新使命,成為產業鏈中的關鍵一環,推動日照市鋼鐵產業向更加精深、高端的方向邁進。今年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其中工業投資增長34.4%,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3.8%,制造業技改投資增長10.6%。
當數據被捕捉、被看見,經濟發展的“乘數效應”就開始顯現。日照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郭勇介紹:“‘產業大腦’是數據要素賦能新型工業化的核心場景。近年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加快實施產業大腦‘量質提升’培育行動,重點搭建以‘產業大數據+行業大模型’為核心的產業集群數智化轉型服務平臺。在累計建設5個產業大腦的基礎上,上半年又組織申報低空綜合服務、生命健康(應急醫療)、農產品加工(藍莓)3個產業大腦,建成后可以實現省級以上重點產業集群的‘產業大腦’全覆蓋,對破解產業數字化轉型瓶頸、加快推動工業經濟發展,開創全市工業數智發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從茶園的“數字綠葉”到鋼鐵裝備的“千億生態”、特種鋼材的“毫米級精度”,日照正在依托“產業大腦”激活新質生產力,書寫傳統工業城市向數智強市轉型的鮮活樣本。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經濟運行起步平穩、向新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全市生產總值638.10億元,同比增長6.5%,主要指標增速高于全國全省。一季度經濟的“開門紅”,不僅是數據的躍升,更是創新驅動、鏈式發展的深層變革,隨著實數融合邁向縱深,這座海濱城市前進步伐必將更加鏗鏘、從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